摘要:通常,在一段有问题的关系里,没有哪个人是无辜的。很多时候,夫妻二人的互动,就是在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之间选择角色,形成某种共生,甚至是融合的关系。
#再见爱人#
芒果台的《再见爱人》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很成功,一季比一季的话题度更高,这一季的麦琳为很多UP主创收了。
在李行亮与麦麦的夫妻关系里,几乎所有的槽点矛头指向都是麦麦。
通常,在一段有问题的关系里,没有哪个人是无辜的。很多时候,夫妻二人的互动,就是在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之间选择角色,形成某种共生,甚至是融合的关系。
所以,既然有收获无数谴责的麦麦,李行亮大抵上就不无辜。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也许有出于热度的考虑,在后期的剪辑制作中有刻意删减;也许,镜头下的夫妻二人是拿着人设剧本自由发挥,节目中的彼此互动与日常生活有很大差别;当然,也可能都是真的……无论哪一种原因,作为观众,通过镜头所看到的一定不是全貌。
所以,这篇文,首先要假定看到的完全真实,然后才能从麦麦的表征,分析她某些行为的心理逻辑。
麦麦被吐槽的点之一,就是丈夫李行亮的礼物怎么都送不到她的“心葩”上。无论是乘飞机去上海买她爱吃的青团,还是亲手做的生日蛋糕,都没能让她感到惊喜。观察室的嘉宾看得着急。
她在很多时候强调自己不物质,却又在被追问送什么礼物会让她高兴时,终于承认觉得有个包包会让自己有面子。
看到这里,许多人会单纯将麦琳的行为归结为心口不一。但,这种明晃晃的不一致,她是怎样说出口的呢?如果用否认和合理化这两种心理防御机制来解读,似乎比较容易理解。
否认,是拒绝承认看到的真相,借此防御心里不舒服的感受。合理化,则是人们内心存在冲突,为了转移责任,所以制造借口,让事情看上去合理。
麦琳需要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价值感,这个价值感一方面被她解读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她自诩为家务担当,对李行亮的诸多行为进行控制,包括修水管和做音乐;
另一方面则来自她内心的某些信念,比如奉献、节俭、不物质,都可作为美德体现她独特的贡献。所以,采访和聊天中,她都在强调这一点。
那么,一旦麦琳存在这样的信念时,看到好朋友频繁收到来自老公的礼物,内心虽然被激起物质欲望,但她无法承认,需要好好包装自己的需求,合理化内心对于包包的渴望。
这种合理化通常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更好,心里更舒服,也是一种对自尊自恋的保护。事实上,这是两种几乎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使用的防御机制。
再来说麦琳被吐槽的另一个点,是李行亮的道歉环节。他先解释后道歉,尝试很多方式,却始终没能让麦琳满意。
始终觉得不够,未必是他人做得不对,更多的可能性,是心底有缺,需要填满。这其实是种自我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自我功能没问题,可自我意识太弱,会让我们分不清心中想要的,究竟是自己的真实需求,还是他人评价体系中认定的好。
就像麦琳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关心,她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恐怕自己并不清晰。
大多数的现代人,几乎天天在紧锣密鼓的工作生活中被时间追赶,自我功能虽强,但,自我意识是弱的。我们很少有机会关注自我的感受和需求,看似被日程赶着向前,其实相当一部分焦虑源自害怕掉队的自我催促。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们不停向外求,交友、购物、打游戏,暂时压下焦虑,也会在短视频中看到大家同样身处焦虑状态之中,对比大家原来都大差不离,于是,继续带着焦虑向前看。
这种自我缺失,会让我们下意识用外在的标准衡量自己的生活,内部归因的人强迫自己,外部归因的人控制他人,可强迫和控制早早晚晚又会带来冲突,产生怨气觉得委屈。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假使我们在观看一档综艺中过份卷入,是种情绪消耗,而如果能在其中照见自己,却算得上一份收获。
来源:小远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