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听上去大气又吉祥,但说句实话,这句主题词能让人记住的估计只有“巳巳如意”四个字,生生不息的感觉似乎更贴合一场综艺接着一场综艺的春晚宿命。央视蛇年春晚标识一出,网上的评论区瞬间热闹了,不仅有夸设计美的,也有直接扎心的吐槽:“春晚的标识每年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听上去大气又吉祥,但说句实话,这句主题词能让人记住的估计只有“巳巳如意”四个字,生生不息的感觉似乎更贴合一场综艺接着一场综艺的春晚宿命。央视蛇年春晚标识一出,网上的评论区瞬间热闹了,不仅有夸设计美的,也有直接扎心的吐槽:“春晚的标识每年都能火,但节目却没法跟着一起火。”
网友最热议的不是标识,也不是四大分会场,而是刀郎。这位因为《罗刹海市》再度翻红的音乐人,成了无数网友的“春晚心愿”。
可是,他上不上台,依然是个谜。一方面,刀郎的作品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内核,既贴近传统又具有创新性,完全符合春晚追求“高大上”的调性;另一方面,抄袭风波的阴影似乎也让主办方有所忌惮。但要知道,刀郎的翻红正是靠作品打动了大众,要是春晚连一个广受期待的音乐人都不敢请,那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有人说,“没有刀郎的春晚,还是春晚吗?”尽管有些夸张,但这句话扎心地点出了春晚目前最大的尴尬:它离观众越来越远了。过去,春晚能成为全民狂欢,是因为它抓住了老百姓的心,而如今的春晚,更多像是一场“华丽仪式”,看的人在乎的是场面,参与的人却在追求形式。
再来说说四大分会场。这一届的春晚选址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地理到文化都有考量。湖北武汉是九省通衢的中部重镇,甘肃天水是西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重庆火辣现代,青岛则清新文艺。这些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但问题是,分会场越来越多,观众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不少人感慨:“以往春晚就是全家盯着电视一个舞台,现在换来换去,眼睛都花了。”曾经的春晚是“一锅端”,现在却搞成了“文化自助餐”,想兼顾各方,但味道反而平淡了。
尤其是甘肃天水的选址,让人眼前一亮又有些担忧。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对很多观众来说,知名度可能还不如其他城市,这让节目策划面临不小的挑战。要是策划不给力,分会场很容易成为春晚的一道“背景板”。
刀郎的呼声背后,其实藏着一代人对春晚的怀旧情结。有人想念赵本山的小品、冯巩的段子,还有那些一边吐槽一边笑到肚子疼的日子。可近几年,春晚逐渐变成了一种“仪式感背景音乐”——放着它,大家低头刷手机、聊天打牌,年味和春晚一起慢慢变淡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指出,这不只是春晚的问题,而是春节传统的整体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多样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围坐在电视机前守岁,已经不再是绝大多数家庭的“标配”。春晚想重新回到“情感纽带”的位置,需要的不只是搞个好看的标识,或者找几个当红歌手压场,而是重新找回和观众的共鸣点。
2025年的蛇年春晚,依然承载着巨大的期待。它不仅是一场节目盛宴,更是关于家、关于团圆的情感表达。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视觉设计上,就算标识做得再好、场面再宏大,也无法让人记住真正的“年味”。
春晚到底应该怎么走下去?是继续追求华丽还是回归简单?是盲目讨好年轻观众,还是用内容打动所有人?这不仅是央视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观众需要重新审视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场能让全家人从头到尾都放下手机、笑着看完的春晚,而不是一场“看了也记不住”的热闹大秀。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心目中的春晚是什么样子?刀郎该不该上台?还有那些消失的年味,能不能找回来?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多才多艺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