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走进北大:漫谈岛屿意向,邂逅文学绿洲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17 14:13 4

摘要:12月12日下午,《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主创进北大暨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活动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讲堂举办。这档节目由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出品,节目嘉宾作家阿来,编辑家、作家程永新,作家七堇年,及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北京作家协

12月12日下午,《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主创进北大暨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活动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讲堂举办。这档节目由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出品,节目嘉宾作家阿来,编辑家、作家程永新,作家七堇年,及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北京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李洱,与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江苏卫视总监王希齐聚一堂。新朋老友相逢在这个冬天的北大校园,围绕阅读与创作,围绕《我在岛屿读书》为年轻人带来了崭新的文学体验,展开了热烈探讨。

文学的使命是寻求共通

作为节目的出品方,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在现场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在岛屿读书3》播出过半,节目在今日头条上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近5亿。第一季至今,节目全网累计曝光量过百亿,收获了100多个热搜,远超同类型文化节目。节目前两季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是9.1和9.2,收获了很多自来水好评。

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

江苏卫视总监王希分享了自己的在节目录制期间的经历和感悟。他表示,从第一季的分界洲岛到东澳岛,再到希腊的克里特岛,《我在岛屿读书》已经与大家相伴走过了三年的时间,观众也随着各位嘉宾老师进入岛屿的场景,在嘉宾老师在谈人生、谈文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第三季是《我在岛屿读书》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这不仅是节目形式创新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作家和文学,漂洋过海寻找共鸣的一次旅途。正如阿来老师曾经表达过的:文学根本而又伟大的使命就是寻求共通。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经历的人们,在这次旅途中,借助文学,得以跨过山海,形成某种遥远的共鸣。

这种借助文学寻求共通的片段,在《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节目里俯拾皆是。第三季第二期节目中,余华、苏童一行人漫步在伊拉克利翁小镇,途中推开一家地下书店的门,在被木质书架上各类语言编译的书籍中,他们一眼发现了莫言的书。那是《天堂蒜苔之歌》,莫言在1988年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长篇小说。36年之后,他和他的作品,在遥远的克里特岛相遇了。

这情节,正如程永新在节目中所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而书是让我们相连的海。”

文学带我们跨越相隔的山海,让一种文明得以与另一种文明实现对话,让一座岛屿得以与另一座岛屿遥遥相望,两两相印。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发现共通的人类情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化的交融的魅力,这不仅是文学的使命,如今也是《岛屿》使命。

在行走中重新理解文学

看过《岛屿》第二季的读者一定对作家阿来关于植物的博学印象深刻。活动中,他与到场观众分享了,行走之于作家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无论是四姑娘山的秋景、米仓山脉的云海,还是稻城亚丁的岩石,在他笔下,这些都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他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他与写作关系的支点。阿来提到,“行走是中国文学界的传统,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多风景,如果有一天我停止行走了,我就枯竭了。”

我们都知道,阿来是行走文学的践行者、代表作家,在李洱看来,正是因为不断地行走,因为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才得以让阿来为代表的一类作家,创作的题材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活动中,他回忆了多年前与阿来的一段往事。李洱曾和阿来一起去伦敦的海德公园,整个游览过程中阿来一直在用相机拍各种植物,对焦、研究,反复琢磨,感觉阿来不是在海德公园行走,而是行走在安第斯山脉,每走两步,就是打开一个植物新世界。

作家七堇年从切身感受出发,与我们分享了行走的意义。她提到,“有一类作家是纯靠想象,像博尔赫斯,只是坐在图书馆里,坐在书桌前,就好像拥有整个世界。”但对她个人而言,她更习惯用中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创作。一年中,她有几乎一半的时间在书桌前,另一半时间,她会走出去。作为80后,她时常担心,与同龄人成长经历的同质化,相似的学校教育,相似的职业经历,是否足够滋养一个人,成为作家?她解决焦虑的方式,也是不断地走出去,开拓视野。走出去,“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开放性、便捷性去滋养视野。”

美美与共,文明互鉴

《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是节目第一次走出国门。通过这次“出海”,观众们既看到了与前两季截然不同的风景,在嘉宾们自然的分享中,也感受着中希两种古老文明的对视、碰撞,与交融。

节目中,嘉宾们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文学作品,既包括《伊利亚特》,也有《三国演义》。他们探讨世界观与哲学观,线索既来自于西方作品《悲剧的诞生》,也有古老的东方智慧。

活动现场,嘉宾们也就文学作品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一话题进行讨论。编辑家、作家程永新特别提到这次节目拍摄期间的经历,在希腊街头,他遇到了一位读《道德经》的希腊老人。原来,中国古籍在西方流传甚广,其中《道德经》更是受欢迎。这种经历本身,就是文明互鉴的具化。“《道德经》里有一些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和古希腊哲学有一定的互通性。包括东西方诗歌、戏剧文明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也在经年累月地持续。所以说好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是属于全人类的。”程永新表示。

对此,阿来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文化是各自去做,而文明是可以全人类共享的。”大陆是试过相互隔离的,大海把它们隔开,风暴把它们隔开,但文明始终使我们互通。“所以我们喜欢希腊,喜欢希腊的那片海,也是对那样一种文明发端的憧憬。”阿来说道。

更多的岛屿,未来可期

作家、老师们生动鲜活地回忆和讲述让现场笑声不断,他们真诚分享自己关于文学,关于阅读,关于生活的体悟,也启发了到场学生们。提问环节,年轻的观针对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抓住本次活动机会,向在场嘉宾提出了问题。

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今天的活动,与其说是一场“漫谈”,倒不如说是一堂生动厚重的文学课。“从第一季出发,到现如今在北京大学这个岛屿‘小憩’,《我在岛屿读书》让高雅文学走向日常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被夸赞为“综艺节目里的清流”,到如今,变成了一种潮流:生生不息地去滋养着、影响着更多对文学、对阅读有兴趣的读者们。很多观众受到节目启发和触动,从观看体验出发,分享自己关于文学的回忆,分享阅读的故事,这种由阅读去建立的这种情感连接,本身是非常动人的。

《我在岛屿读书》不是仅仅期待通过影像,为大家构筑治愈心灵的精神的花园,也希望能够在真实的世界里,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去创造。

作为节目的出品方,今日头条期待借助《我在岛屿读书》,未来和更多喜爱文学的伙伴携手,推动文学的跨界的传播,让这个全民阅读成为现实。在未来,今日头条也会继续努力,继续出品更多的《岛屿》,用好的内容,服务头条用户。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来源:文文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