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话题制造者,也是情绪发生器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7 07:13 3

摘要:近年来,观众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愈发旺盛,这也成为了综艺市场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2024年的综艺市场,对于提供情绪价值的解法,各门类节目展现了多样化的策略。

近年来,观众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愈发旺盛,这也成为了综艺市场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2024年的综艺市场,对于提供情绪价值的解法,各门类节目展现了多样化的策略。

音乐综艺《歌手2024》做减法,去除包装,用直播回归音乐本身;喜综“全年无休”,主打陪伴和消解,为都市人提供了释放压力、寻找快乐的周末;种地综艺《种地吧2》、旅行综艺把观众视角带向田园和远方,徜徉诗意和简单生活;情感综艺《再见爱人4》,则从三对婚龄十年面临危机的夫妻出发,牵引出更现实的婚姻问题,从而引发了观众的投射和共情。

从这个角度上说,综艺当真没有永恒的制胜路径。尊重当下的情境,关注具体的人,只要合情合理,就能有滋有味。

音乐综艺:回归音乐,回归歌手的真实

音乐综艺在综艺版图中是最大的品类,因为竞争者众多,想要打造爆款也是难上加难。几年前,《乐队的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中国有嘻哈》还能凭借新颖的节目形态出圈,然而,随着节目模式逐渐成熟,这些节目在“保鲜”上也遇到了难题。无法保鲜,各家就只能在节目立意、规则设置、嘉宾搭配、技术修音方面狂卷,希望通过外在包装,激活节目生命力。

这种内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观众们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不过也时常伴随着过度修饰、名不副实的争议,尤其当一些歌手脱离修音,在直播晚会、live演出中频频上演“车祸现场”时,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怀疑歌手的真实演唱能力。一句“内娱苦修音久矣”,道尽了观众由此对节目产生的疲惫和倦怠。因此,今年4月,《歌手2024》以“直播竞演、真实开唱”的形式回归时,引发全民关注与热议也是情理之中。

《歌手2024》中,直播给观众带来了全面的观察角度,无论是主机位里歌手状态、演唱表现,还是个人直播间里沉浸式观赛的表情、放松之后的小品式发挥与直言直语,甚至是“编外人员”的各种无心插曲,都为这季节目创造了无数热议焦点。除此之外,节目还推出“大众听审团+国际云端听审团”投票双通道和“全民揭榜+全民预测+全民导播”的形式。在直播形式下,节目把选择权交给了更广泛的观众,唤起了大众的好奇心与参与感。

此外,整季节目还借由首发歌手那英的“命运”,呈现出悬念跌宕的情节感。节目公布首发阵容,“那英是冠军”是多数观众的预判。这种预判很快被那英自己颠覆。节目发布会上,那英直言直播对自己造成的恐惧,“接到直播邀请后,我经常梦见我唱的全是‘车祸’。”首期播完之后,#五旬老太守国门#登上热搜,随后网络在线“摇人”与“为国请战”交相更替,引发了内娱与国际歌坛差距的大讨论。

节目中,那英的表现也是一波三折,当她逐渐从“紧张”“忘词”甚至是“跑调”的状态之下找回“松弛感”时,都以为剧情发展应该是“天后回归,再无悬念”了,然而等着她的却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排名倒数第一”。直到第10期,那英才拿下单期第一,她溢于言表的兴奋感,贡献出综艺史上又一名场面。而在总决赛舞台上,当那英终于拿下“歌王”桂冠,节目也在高潮、争议中落幕。

通过直播不修音,回归音乐本体,呈现真实的歌手状态,是《歌手2024》找到的解法,也在接档播出的《乐在其中》《下一站,歌手》得以贯彻。尤其是《下一站,歌手》,节目不仅主打直播竞演,而且用《歌手》的形式和配置为《歌手》选拔人才,两档节目组合贯通,将芒果视频的整套直播体系打磨得更加成熟。

不过,在引领话题的同时,音综在2024年也有遗憾。一年20多档音综播完,却尚未能成功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现象级别的爆款新歌。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多数音乐综艺还在尝试通过不同形式的改编、制造艺人话题来保持节目和舞台的热度。在求稳的思路下,与其唱一首原创新歌,不如再次演绎一首本来就很红的歌曲。加上部分音综在节目发布后对歌曲的推广力度不足,导致歌曲的影响力也受限。

喜剧综艺:在笑声中,我们看到了自己

2024年是喜剧综艺大年。从年初《轻轻松松喜剧节》《非常敢想队》接连登场,到《喜人奇妙夜》一统周五点击榜,再到暑假《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正面对打《喜剧之王单口季》,然后《喜剧大会》无缝接档,陪你走过岁末年终。“喜综全年无休”,背后是节目组和观众达成的共识——人们虽然常常把“发疯”挂在嘴边,但“发疯”背后,最渴望的情绪仍然是快乐。更何况,在这个舞台上制造快乐的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各档喜综中,最能引发共情的是职场段子。《喜人奇妙夜》首个节目就是《熬人奇妙夜》,古希腊的神“闹觉”和“睡神”为了掌控打工人的作息相互斗法,可谁都没法纾解打工人的情绪和焦虑;《工作的她》遭遇“老板说开个短会”“升职不加薪”“临下班开会”,真实得像我们的生活中安上了摄像头;让职场人心情最复杂的是《年终大奖》,如果你的领导真心想和你交朋友,你到底该如何应对?

到了两档脱口秀,职场人直接登场,他们将心酸和不忿转写成段子,用欢乐救赎自己、疗愈观众。吐槽归吐槽,谁都没指望靠5分钟脱口秀整顿职场,说者和听者都是通过喜综缓解生活中的意难平与不如意,然后唤起轻装上阵的动力。正如马东所说,喜剧是一面镜子,观众会在台上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矛盾。喜剧是一种治疗,因为你一旦看见了你自己,就会被调整和治愈。

不过,在女性视角和女性议题上,今年的喜综确实做到了突破。催婚、旺夫、重男轻女、性别刻板印象、女性继承权等这些一直被认为是小众话题,但实则是占据人口数量约1/2的有关女性的议题。2024年喜综的舞台上,女演员们集体发力,把这些议题带入公众讨论空间,让女性的困境被看见、被讨论、被重视,每一个台上抖响的包袱,都是观众同频共振后情绪“泄洪”的证据。

旅行综艺: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简简单单

2024年,每逢周五上线的喜剧综艺是打工人的日常陪伴,旅行综艺和《种地吧2》完成的则是现代人对远方、田园的向往。

《种地吧2》中,“十个晴天”的农业版图进一步扩大,种植品类在首季冬小麦、玫瑰花的基础上,增加了韭黄、草莓、辣椒等农作物。此外,还开垦龙虾田、扩建鱼塘养殖锦鲤,建立大型综合化“勤天农场”。节目模式上,这季取消了此前种植组、基建组、养殖组的分组推进方式,回归10人共同劳作模式,少年们自行发起项目、协调人员、推进项目。此模式更符合公司运作规律,也能更好地展现少年们的交流方式和相互写作。为了呈现“沉浸式劳作画面”,节目还在后期削弱花字特效,采用纪录片式叙事方式。

踏踏实实地干活种地,努力探索乡村的多种可能性,节目中“十个晴天”用田耕劳作的确定性对冲都市生活的焦虑,也用内娱独一份的朴实赢得了一批具有极高黏性的“禾伙人”。这种对于彼此的陪伴来自专注于一件事的踏实感与满足感,“相信土地的力量”治好了许多人当下的精神内耗。

都市和乡村之间,你还可以在全年十几档旅行综艺中随机出走,浅浅逃离。

以往旅行类综艺侧重介绍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嘉宾们的深度体验和感悟,试图通过节目传递更多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今年的旅行综艺则“去繁从简”,减少介绍和说教,以玩为主:《我们仨》乘着松弛感的东风,邀请郭麒麟、毛不易和魏大勋三位开启旅行“慢游”模式;《旅行任意门》和《幸运旅行家》用随机和幸运作为卖点,将一切交给命运;《哈哈哈哈哈》第四季,像是一群兄弟去团建,成员之间没有互帮只有互怼,大家经常随便游历随便录,呈现出来的氛围比真正录节目还要好。

最爱玩的则是《现在就出发2》。别的综艺都是边旅游边游戏,唯独它,游戏是主体,顺便看风景。有人统计过,《现在就出发2》播出至今,节目已经出现过20多个游戏。这些游戏都无需宽敞场地或复杂设备,在饭桌旁、小空间内即可开展,规则简单易懂,或者智力挑战、体能比拼、身体协调,主打全员都能参与,胜负一目了然,观众轻松进入。这种旅行像极了现实生活中老友出行,三五损友直来直去,欢欢乐乐,重要的是你我红尘作伴,沿途的山川美景倒是其次了。

情感综艺:“麦学”狂欢,但别忘了困境人人都有

综艺节目要提供情绪价值,节目组因此在环节设置和后期剪辑中,利用戏剧张力来聚焦注意力、引发观众情绪、回应社会议题,并以此吸引流量获得关注。这都是应势而为,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引发的情绪会导向什么地方。

2024年第四季度,探讨亲密关系的情感观察类综艺《再见爱人4》相关话题不断登上热搜。这档节目以婚姻危机为横截面,展现不同的婚姻范式、观察两性关系。在第四季中,节目组选择了婚龄超过10年的夫妻作为嘉宾,牵引出更现实的婚姻问题,比如劳动分配、财产分割、女性困境、心理健康等等。

在社会思潮变迁,婚恋观不断迭代的当下,这些话题本该有更为深入的探讨空间以及更为宽松平和的探讨环境。但在节目播出之中,这些讨论却逐渐聚焦在节目中唯一的素人麦琳身上,呈现出一种失控的倾向。

节目中,麦琳与丈夫李行亮口中两人在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观众们一边感觉窒息、被情绪勒索,但一边又无法停止关于麦琳的讨论。节目外,“麦学”成为一门新的互联网显学,各路营销趁势而上,“我配拥有……吗”“没有送到我的心趴”等句式成为热梗;各大博主发布节目反馈,影视、教育、心理等不同领域的博主和专家进行解读;有离婚律师开例会观看《再见爱人4》,把它当成案例讨论;更有熏鸡销量暴增,店家感谢麦琳送来的泼天富贵……

但在这场指向麦琳的网络狂欢里,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再见爱人》原本是一档主打治愈、探讨亲密关系的情感综艺,如此沉浸地攻击节目中的一位素人嘉宾,是否违背了自己看节目的初衷?麦琳在结婚之前,也曾是长得像张曼玉,并不欠缺赚钱能力的4钻淘宝店主、花钱大方的女孩,为何结婚十年后活得如此拧巴?当“麦学”取代“明学”“花学”,成为新一代互联网显学时,值得思考的是,在处理情感方面,三位男嘉宾可能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被声讨的不是“杨学”“刘学”“李学”?同样无法回避的是,如此大范围的声讨麦琳或者麦学是否有助于解决现下的女性困境?遭遇同样的生活难题时,你又该怎样避免自己成为麦琳?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KOL(意见领袖),从来不缺观点,情绪更是过剩,真正珍贵的还是思考和行动。综艺需要承载观众压力,释放情绪价值,也需要引领观众多想一下,多走一步,让人真切地认识社会,感受真实社会中的善意和希望。

文/本报记者祖薇薇

来源:北青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