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传更需要创新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9 07:36 3

摘要:节目采用AI短片、外景短片,突破演播室空间,把网络端的声音、年轻人的态度引入节目,通过借助“理论大家”“流量大咖”之口直击热点,生动回应网友提问。内容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让人眼前一亮——原来,理论宣传也可以很潮、很酷!

“我们生活当中,这个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样的作用,好像感受不到?”

“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那它现在在中国的最新成果又是什么?”

…………

12月27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承办的大型理论传播电视节目——《思想的力量》在重庆卫视隆重推出。

节目采用AI短片、外景短片,突破演播室空间,把网络端的声音、年轻人的态度引入节目,通过借助“理论大家”“流量大咖”之口直击热点,生动回应网友提问。内容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让人眼前一亮——原来,理论宣传也可以很潮、很酷!

▲12月27日晚,大型理论传播电视节目《思想的力量》在重庆卫视隆重推出。/新重庆-重庆日报客户端

“探究思想,指引实践之路,把理论讲鲜活了,这档节目不容错过”“泪目了,王教授的讲授太打动人了。我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但《思想的力量》让我感知到了新时代发展的力量”“这节目是真的养人”“思想的力量无穷大,这档节目有深度”……

《思想的力量》首期节目播出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纷纷报道。在重庆卫视视频号下,不少网友留言点赞,表达了对节目的喜爱之情。这档理论电视节目,究竟有何魅力?

节目形式新颖,变鲜活的理论为生动的画面。珠海航展上我国航天航空和军工领域展出的很炫很酷很燃的新成就,让“思想的伟力激发出伟大的实践”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展示马克思成长背景的AI短片,让观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一目了然”;社区食堂的生活气息,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生动写照……无论是创新技术的运用,还是生动感人的表达,又或是恰到好处的画面,都让理论更鲜活。

坚持问题导向,变“我说你听”为“你问我答”。《思想的力量》首期节目,围绕着一个个接地气的问题展开,每个话题都不长。其中,既有“理论大家”针对网友提问的回答,也有与现场年轻观众的互动问答,还有主持人串联节目的提问,都是结合受众感兴趣的话题,贴近青年受众的诉求和偏好,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供给”,而不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乃至“爹味说教”。

坚持润物无声,变“晦涩难懂”为“通俗易懂”。这档节目邀请了三位“马工程”专家,却没有陷入空乏抽象、枯燥无味的“坐而论道”之中,也没有孤芳自赏、自说自话,而是结合当事人现身说法、外景采访、现场互动、网络互动、虚拟场景再现等,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和通俗的理论传播,融入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中,将传统的照搬概念、刻板说教的机械理论宣传,变为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生动实践,润物无声。

《思想的力量》将抽象理论融入现实生活中,将现场实景和虚拟幻景巧妙融合,以TED演讲模式拼接“理论+综艺”“理论+科技”的混搭,以年轻化的表达和有温度的故事与受众共情,启发思考,带动年轻受众拥抱新思想、点燃理论热……

这档具有理论深度、实践热度、传播广度和鲜明重庆辨识度的精品节目,就像一卷深入浅出的“思想新读本”,一次走心分享的“鲜活思政课”,构建了一个理论紧贴实践的“观点舆论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新思想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首期节目录制现场。/新重庆-重庆日报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思想的伟力,如何激发伟大的实践,创造更大的辉煌,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前提就是要入耳、入脑、入心

客观地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演变,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的巨大变革,理论宣传的覆盖面、到达率、影响力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理论宣传没有随着传播生态的变化与时俱进,仍停留在“传声筒”“复读机”等照本宣科阶段,语言晦涩、内容空洞,“千篇一律”“千人一药”,使得理论宣传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算法推荐机制、“信息茧房”效应和“泛娱乐化”的传播环境,让理论传播难以破圈而出。

如何创新话语表达,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理论传播的精准供给、有效供给,从而催生更多“爆款”理论产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各级宣传部门和广大媒体的一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主题宣传,各地电视媒体发挥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直观可视等特点,创新推出了《思想耀江山》《中国智慧中国行》等一系列电视理论节目,将深奥的理论和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和大众语言,极大地推动了理论宣传从教义化到形象化的转变,让理论宣传更加“声”入人心,让众多观众在“大屏”和“小屏”前“同频共振”。

如《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有点潮”》等节目,围绕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让“大家”登台,让“名家”讲理,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公开课;如《思想的田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节目,在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的一线发现故事、阐释思想、宣讲理论,生动展现思想的价值、理论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

这些电视理论节目的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极大提高了理论传播的触达率和影响力,使理论传播更富生机活力。

当下,随着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中心去主体化,特别是新媒体传播渠道日趋成为主流,公众对理论产品的口味越来越“刁”。这对理论传播求新求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守正创新,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受众频“屏”相遇?

形式要出新。理论传播要主动适应移动化、碎片化、图像化的信息传播趋势和接受习惯,创新传播理念、技术、方法和渠道,及时跟随受众在不同平台间进行“跃迁”;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受众精准画像,科学研判传播趋势和受众反馈情况,不断创新讲述方式、话语表达、传播形式,让丰富的理论产品供给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精准适配;要创新AI、全息投影、动漫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让思想传播更潮、更靓、更富穿透力。

内容要出精。理论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的“卖相”。要坚持内容为王,增强用户意识,变传者本位为受者本位,把理论产品供给与受众需求结合起来,贴近受众“定制产品”,努力生产对受众“胃口”的内容;要转变话语方式,着力把“书面语”讲出“故事味”,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细节”彰显“大情怀”;要在分众化、形象化、通俗化下功夫,在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上用气力,增强理论传播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产品要出彩。让思想有流量有声量,需要做好产品的运营推广。《理论热点面对面》《理响中国》的口碑溢出效应,充分说明了只要产品好,“理论深巷”也能飘香。理论传播必须树立“产品思维”,增强品牌意识,做好优质内容的分发。如针对不同人群,针对性开发面向大众、青年、少年的产品;针对不同平台,做好理论产品的“短”“频”“画”等二次转化和分发;挖掘、培养理论“大V”“网红”,让理论产品入脑入心、吸睛圈粉。

传播要“出圈”。提高理论“能见度”,实现理论传播效应最大化,需要做好精准分发和广覆盖。理论传播既要用好算法机制,理顺小众需求和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根据受众兴趣有效供给;也要善于驾驭算法,突破“信息茧房”,主动顺应用户圈层化、社交化的潮流,主动融入垂直细分的趣缘圈层,继而寻求“破圈”“出圈”的传播效应。

来源:重庆瞭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