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见爱人4》临近尾声,综艺效果和话题爆点却仍旧没停歇,到了节目大结局前的经典爱人36问桥段,又现“名场面”。
《再见爱人4》临近尾声,综艺效果和话题爆点却仍旧没停歇,到了节目大结局前的经典爱人36问桥段,又现“名场面”。
杨子与黄圣依回答36问过程中,“戏精”杨子再次上演让观众与观察嘉宾皆无语的神操作,他给黄圣依来了一套痛哭流涕式道歉。
几乎节目组安排的问题一出现,他就像提前背好了AI写的悔过书,大段大段地赞美黄圣依表达自己的内疚难过,情到浓时还会化身“嘤嘤怪”。
于是整个录制过程,几乎都是杨子痛哭道歉黄圣依面无表情安慰,而对于杨子的道歉,黄圣依辣评:如果这是一出戏,是可以拿奖级别的。
观察嘉宾武艺:我很少会在别人哭时想笑。
这段综艺内容其实相当很丰富,尤其是杨子的台词非常丰富,估计他前一天晚上没少费心思想词,但观众看完基本只GET到一个意思,杨子内心:
黄圣依你一定要下车啊。
道歉的内容不是重点,夫妻36问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段他杨子要是主角,他希望的结果能不能得到才是核心,就像综艺开局他的油炸方便面:
重点也不是方便面,而是杨子拿到了“戏眼”。
客观来说,杨子在整个录制过程其实一直没变,他在这档综艺似乎更在意自己能收获什么,以及,能保持住自己老一代霸总的影响力。
无论油炸方便面,还是画师问答盲画,他都要占据主导地位。
然,综艺大黑马麦琳的异军突起,刘爽的犀利吐槽,以及李行亮等人果断站队黄圣依,让杨子在嘉宾会谈环节被“审判”,从这里开始他明显有点急了。
等倪萍、蔡明两位大前辈直接挑明他的问题时,杨子更挂不住脸。
从这里开始,杨子与黄圣依的私下对谈越来越多,他也不再花精力搞一些油炸方便面的笑料,而是专注让黄圣依抛开其他嘉宾的影响,只听他的“说教”。
也许,对杨子来说,大结局黄圣依会不会下车,录完节目后他在这段夫妻关系里给外人的观感能不能还是那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人,远比是否离婚重要。
面子,胜过婚姻,自我,重于家庭。
无独有偶,杨子这边没变,黄圣依这边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变化,她是一个很让观众矛盾的人,在独自表达诉求时,看起来清醒又有主见,逻辑清晰有想法。
但当黄圣依遇到杨子,很多东西就崩盘了。
她能清晰地认知到自己不舒服,杨子很多“戏精”式表达她也能辨别出对方是否真的有诚意,然,她又每次都走进杨子的套里,被他拿捏住。
更重要的是,这个拿捏不仅仅是杨子一厢情愿,黄圣依时常也乐在其中。
比如节目初期杨子夸黄圣依一句她当晚就改变离婚想法;再比如倪萍、蔡明到访时大家给她制造了非常好的反抗机会,她却最终选择顾全杨子的面子。
连观察嘉宾不是被杨子气到无语就是气笑的夫妻36问,黄圣依其实也是一直被杨子带着走,她的清醒好像仅对外人可见,而外人对她,越看越无力。
到了葛夕刘爽这边,这两人的问题其实跟黄圣依杨子挺像的。
个人觉得这两位的夫妻36问,最高能的内容是刘爽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苦日子”“原生家庭留下的痛苦”,只不过他描述的童年大部分观众可能都蛮难共情的。
但,葛夕感动了,心疼了,哭了。
她想要回到刘爽小时候安慰他、鼓励她。
这个问题把两位嘉宾的真实内核展现地淋漓尽致。
刘爽很擅长展示自己弱势的一面,不管他有没有刻意营造,“小娇夫”人设都一直没变,总是会以剖凉粉的方式让大家觉得他很坦诚,坦诚到让人心疼。
然,等你真正走出这个圈,你会发现他除了“弱者”形象,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孩子问题上便有所体现。
当初葛夕怀孕,刘爽不想要,甚至打出丁克旗帜,想要小孩子的葛夕因为爱他选择妥协,相当于被迫接受了放弃孩子,做丁克这个命运。
结果人到中年,刘爽又开始想要孩子,他一直用曾经放弃孩子是因为自己当时多么不知所措来解释,却忽略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是葛夕。
表面弱者,实则强者,在这段婚姻里,刘爽一直是嘴上“祈求”不要离婚的那个,但行为上,你会发现,他反而是最有恃无恐的那一个。
葛夕恰恰相反。
从言语上,你会觉得葛夕身上的标签是清醒、坚定、大女主,她自己也认为自己经历多年婚姻后,已经觉醒了,已经懂得欣赏自己的美,回击刘爽的打压。
但从头追到尾的观众会发现,刘爽最硬是嘴,葛夕最清醒的也是嘴,她的内核,反而是三位女嘉宾里与外在反差最大的,嘴上清醒,内里却是“她太爱”。
很多人说另一嘉宾麦琳问题很大,认为她一直依附丈夫,在精神与经济上都无法独立,客观来说,在自我意识方面,其实葛夕才是问题最大的。
她很懂大道理,网上盛行的独立女主思想、大女主标签她都很熟悉,也很会将这些东西吸收去观察自己婚姻、自己人生的问题。
然,就像很多网友说得一样“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葛夕亦是如此,她的犀利抨击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觉醒了,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觉醒。
再看本季最“抓马”的夫妻麦琳李行亮。
很多网友不喜欢这一对,或者说不喜欢麦琳,大家都渴望两人离婚,早前因为节目里李行亮与麦琳吵架后和好,一度有网友失望到抵制李行亮的商演。
但从节目内容来看,这一对反而是三对夫妻里问题最小,且两个人都在试图去理解彼此,并为之做出一点改变,虽然,这些改变也许只是表面上的。
李行亮的改变,在于他越到后期越不选择“欲言又止”,而是“畅所欲言”。
夫妻36问里面,他把前期很多对麦琳不理解、不满的点都拿出来“较真”了一遍,如果你是李行亮的支持者,可能会觉得这一段很爽。
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你会发现他的沟通方式有一种断崖感,比如在午夜和解那一段之后,他和麦琳的相处模式有点进入蜜月期的感觉。
当时麦琳的状态改变很大,开始直接跟李行亮说自己的明确要求而不是让李行亮去猜,李行亮也很积极地向麦琳表达爱意,两人撒了不少糖。
然,临近大结局,两人的画风好像突然又变了,李行亮突然从和麦琳撒糖的模式跳出来回到前期压抑自己不满的那一段状态,将矛盾呈现得更直接了。
而在将矛盾尖锐化的同时,他又给了麦琳非常深情的告白,让麦琳非常感动。
客观来说,李行亮的言行有时候其实会让人有矛盾感,36问里他很多问题并不是问的不对,而是很多问题早就应该问出来,早就应该坚持深入沟通一把。
可他愣是拖到了夫妻双方做最终选择的前夕去激化矛盾,会让人觉得他并不在意最后的选择结果,或者说,可能他更希望离婚这一个结果。
但他的告白,又显示他是非常渴望维持这段婚姻的。
也许是方式的问题,也许是嘉宾自己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爱,李行亮有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他对这段婚姻更多的是怨而不是爱,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
麦琳这一边,应该不用多说了,她的问题网友们基本都分析很多遍了。
直观来说,她是陷入情绪与诉求的鬼打墙。
她的不安、自卑、敏感等等痛苦,观众最初都能理解,但她的沟通方式,大部分观众包括节目里的嘉宾都是不能理解的,很多时候,她都在用情绪去控诉问题。
这便导致她在诉求上经常会让人觉得无理取闹。
而这种状态,解决问题意义不大,因为当她陷入情绪困局时,很多问题都在鬼打墙,甚至会把问题复杂化,就像完美伴侣那一段引发的矛盾。
麦琳的痛苦在于,她觉得被抛弃、被否定了,而这些感受是长期不安与失去自我导致的,需要解决的是夫妻关系基础构成,而不是当下的某一个选择。
最重要的是,她想要的那种共鸣,李行亮是满足不了的。
也许这档综艺结束后,麦琳像观众预期的那样发挥自己先天带货体质优势去搞事业,他们之间的问题,可能就游刃而解了。
不过,36问里有一段,其实也蛮值得麦琳与李行亮回家后仔细想想的。
当节目组问他们能健康地活到90岁时,并且一直拥有30岁的状态,那未来60想怎么过时。
麦琳下意识回答想做一些自己想做但没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而李行亮则下意识问她从什么时间开始。
麦琳觉得孩子上小学后开始,李行亮则认为他会在孩子上大学后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现没?过度把自己困在家庭里的,不仅有麦琳还有李行亮。
都能一直拥有30岁的状态了,什么时候不能开始?如果他们的孩子看到这个回答,可能更想告诉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你们其实可以现在就开始,孩子的人生和自己的人生,是可以并行的。
来源:七话影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