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联欢晚会(春晚),这个每年除夕夜陪伴亿万中国人的“老朋友”,最近几年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 “吐槽大会”。从节目内容到导演选择,再到广告植入,几乎每个细节都能被网友们挑出毛病。2025年春晚即将到来,它能否打破 “年年被吐槽” 的魔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晚的
春节联欢晚会(春晚),这个每年除夕夜陪伴亿万中国人的“老朋友”,最近几年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 “吐槽大会”。从节目内容到导演选择,再到广告植入,几乎每个细节都能被网友们挑出毛病。2025年春晚即将到来,它能否打破 “年年被吐槽” 的魔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晚的那些事儿。
春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形式必须 “稳” 字当头。4-5小时的时长,主基调永远是 “合家欢乐、欣欣向荣”,还要兼顾歌舞、戏曲、传统文化等多种艺术形式。这种 “大而全” 的模式虽然体现了春晚的包容性,但也让节目内容显得分散而平庸。
更让人无奈的是,春晚的 “说教味” 越来越浓。就像上学时的政治课,虽然重要,但真的很难让人喜欢。观众想要的是轻松愉快的节目,而不是被强行灌输。平时新闻、电视节目、新媒体等都有相关内容,偏偏还要在除夕有限的几个小时内占用我们娱乐的时光。
近日相关消息曝出,2025年春晚的总导演于蕾将连续第三年担此重任,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于蕾的能力毋庸置疑,她曾打造过《国家宝藏》这样的爆款节目,但春晚的舞台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发挥空间。网友们调侃:“春晚导演大概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既要满足领导要求,又要讨好观众,还得平衡各方利益。”
导演的连任或许体现了央视对她的信任,但也让人不禁怀疑:春晚的导演选拔机制是否过于固化?观众期待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春晚作为国家级晚会,导演的选择往往需要兼顾经验与正能量主题,这让创新变得难上加难。
近年来,春晚的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广告、赞助、抽奖环节占据了大量时间,真正留给艺术创作的空间被严重压缩。导演在节目编排上不仅要考虑艺术性,还要兼顾商业利益,年味” 逐渐被“铜臭味” 取代。观众每天都被大量的商业广告轰炸着,到了年根底下,还得不到清静。难道是考虑让我们在广告时间去趟洗手间?还是用手机给亲朋好友发红包?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春晚的多次彩排并不是为了优化内容,而是为了精确控制时间。每个节目的时长都被严格计算,控制到分秒,演员和创作者在如此紧张的状态下表演,作品的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还有,走马灯式的演员、流水式的节目,无论是资本、经纪公司,还是社会关系的推荐,总能让人对 “能力不行、不务正业” 产生质疑。这个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能力的表演者干着不专业的事,可想而知,节目效果会有多差。
20年前,春晚是很多人唯一的娱乐选择,一首歌或一个小品就能引发全国热议。但如今,观众的娱乐方式早已多样化,短视频、网络综艺、直播等新兴形式层出不穷。人们对春晚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图个乐”,而是希望看到有深度、有创意的作品。
然而,春晚的固定模式与主旋律定位限制了它的创新空间,让它难以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春晚的口碑逐年下滑,甚至被调侃为 “吐槽春晚才是真正的春晚”。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2025年春晚仍有一些值得期待的亮点。比如,导演组将非遗元素融入节目编排,试图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观众带来新鲜感。此外,春晚还邀请了普通劳动者参与节目,体现了“人民的春晚”这一创作理念。
当然,春晚能否真正逆袭,还得看它能否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能否真正倾听观众的声音。毕竟,吐槽归吐槽,大家对春晚的感情依然深厚。
春晚就像一位 “老友”,虽然这些年一直让人失望,但每年除夕夜,我们还是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期待它能带来惊喜。2025年春晚能否打破“年年被吐槽”的魔咒?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对今年的春晚有什么期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就是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