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其实在意料之中,两个人即使肉眼看出各种问题,但本质上都不想离婚,是可以锁死的一对。
大家好啊,我是恩小希。
《再见爱人》第四季终于大结局了,最后一集李行亮和麦琳都下车奔向对方。
这其实在意料之中,两个人即使肉眼看出各种问题,但本质上都不想离婚,是可以锁死的一对。
十一月麦琳热度最高的时候我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发声。
都说这个节目应该好好感谢麦琳带来的泼天流量,对麦琳在节目里的各种表现,我不做评判。
互联网就是起哄的地方,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我们看到的也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如果镜头对准中国的亿万家庭的客厅,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语言和动作都是走型的,关起门来,没有圣人。
只要被镜头瞄准,没有人活得过口诛笔伐。
只能一遍又一遍告诫自己,不参与任何一场对女性的猎巫活动。
01
麦琳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触发了很多人的创伤性记忆。
大家不喜欢麦,很多因素不是因为在婚姻中的表现,而是所谓“做人的品德和素质”。
他们对麦琳口诛笔伐,愤怒来源很可能不是麦琳,而是来自童年或当下的生活经历。
我理解大家看到她就想到自己家里充满委屈愤怒,拧巴,强势,自私,装模作样又无知,喜欢PUA别人的女性长辈。
她们的恐惧感,渴望金钱又害怕金钱,让能赚钱的人永远都赚不够,经常的情绪黑洞让全家都陷进黑暗,找不到北。
我家里也有这样的。
麦的实质就是底层家庭出身的庸人,而让她跟一群社会上的上层成功人士一起活动、被观察室的一群高知精英评判,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即使是第二季一样被骂的张婉婷,也是靠自己做的很成功的京圈经纪人,属于社会中上层精英。
跟麦琳无论学历,能力,认知,精神层次都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她这样的人才是生活里的大多数老百姓的样子。
知乎上有一个叫烦恼小羊的博主写得很直白:
麦琳的底色就是西南城镇在粤务工子女,她无法忍受复杂的礼仪规训,衣冠礼乐。
无法理解任何量化指标,无法分辨社会活动中的表层行为和深层动机。
麦琳这样人的成长环境贯穿着“看不起、看得起、出人头地、争口气、没面子、有出息、下等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词汇。
而不是“爱,选择,自由,包容,尊重,艺术,多元化”这类词汇。
当初李行亮和她在一起,本就是不同圈层的人偶然的交叉。
现在两个人生活稳定,李的事业有起色,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地步,李行亮势必需要更多精神层次上的交流。
而麦琳注定无法提供给他。
现在麦琳说她就是喜欢抖音神曲,她反对李行亮做city pop,李也说在家里写不出歌来。
她对他的创作,甚至于这个家的底层生产力已经产生破坏性影响了。
只有李行亮崩溃大哭,那副理性体面的模样不见了,她才会高兴起来,她觉得你变成跟我一样的人了。
我们得承认,有一些人就是没有精神世界的,到老都搞不来这一套【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没有】。
这既有她这个人本身的原因,也有她这个阶层所受教育的塑造。
其从小的教养方向还是典型中国乡土旧式妇女的样子,你真的跟她对不上话,她逻辑思维一团乱。很多时候,她甚至不理解别人说的话。
李行亮作为985理工男非常理性,逻辑性也很强,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挺清晰的,并且有一定的深度。
李企图对她敞开心扉,说在这个节目发现了新的需求和问题,觉得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她气呼呼地说,原来你不是来道歉的啊,你是来怪我的。
李和麦就是典型的上一代普遍婚姻:无爱,靠本能驱动和相处的关系。接地气一点说就是搭伙养孩子。
过去特殊年代有很多这样的夫妇,大学教授配小学女工的比比皆是。
但有时候,在外人看来问题很大的婚姻,反倒牵绊更深,不易分开。
只要还在争论,吵闹,找人评论谁对谁错,都很难离,因为这些都是对关系和对方还有需求的表现。
别的不说,这三对都有财产利益绑定在一起,哪能说离就离。
真正会果决离婚的,反而是那种无声无息,两个人说起对方已经当陌生人或者纯粹好友的。
说句实话,谁没病啊,现在男的女的都有病,才能王八对绿豆看对眼。
李行亮其实离不开麦的妈味,他甚至都不能接受麦自己的比重占到50%,他觉得麦只能有20%的自我。
往往心理病得越重,越需要婚姻的捆绑与爱情的折磨。身心全然健康的人,天然就会对感情这事儿看得比较淡。
爱情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场纯化学反应;婚姻对他们来说,更是可有可无。他们不需要被另一半救赎,自然对另一半的依赖与要求,也没那么高。
既然大多数人,都是一半魔鬼一半天使,那么大多数婚姻也都喜忧参半、一言难尽。
那就只能尊重祝福,相信分开的他们,各有分开的理由;在一起的他们,彼此祸害就是为民除害。
02
焦虑的母亲+回避的父亲+不被看见的孩子,这种微妙的传统家庭图景可太熟悉了。
父母辈的婚姻质量,普遍太低了,而且这种低质婚姻,还会代际遗传给孩子。
我感到悲哀的是,完全不知何为“亲密关系”的男人和女人们,竟然也可以凑成一家完成生儿育女的大业。
然后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架,互相揭短说狠话,但“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凑合过呗”,给孩子留下恐惧亲密关系的阴影,或扭曲的亲密关系的范本,一代又一代人,就这么循环着,轮回着。
我从小对周围观察就有这种困惑:情感质量这么低,天天鸡飞狗跳,这种日子为什么大家不觉得,“这是很差劲的日子啊”!甚至还在一个劲儿的催生催婚。
和父母如果一直生活在一起。真的,很难摆脱那种相处模式的阴影,大概率会被负面能量污染成那种互相攻击的模式。
因为这片土地上太漫长的时间里没有“我”,所以也没有“人”,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亲近人,夫妻父母子女。
所谓的婚姻不过是合作小铺,其产品则是孩子、房子、车子、权力等一切可以展示、比较的东西。
而亲密关系是排列在饮食男女之后的事情,是需要足够的教养才可以理解并表达出来出来的关系,对简中圈来讲是超纲级。
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创伤成长的,这就是社会的常态。
而健康良好的爱情婚姻,需要双方极强的个人悟性,极大的修养,以及良好的教育和经济基础,这是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
大多数人,只能找一个相对舒适的关系,艰难的维系,就已经是能力的极限了。
其实我并不排斥婚姻,也不是不婚主义者,我只是幸福主义者。
因为错的不是这个状态和模式,而是身处其中的人。要遇到能以婚姻的模式,跟自己一起建立一段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的人,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它不是我人生的必选项。
只能说,从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到极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中自由且自立的婚姻,社会发展太快,让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建立社会最小细胞--家庭中的亲密关系,这一课很多国人都需要慢慢学习,慢慢补上
好在可以看到希望,可能还要真正经过一到两代人的积累,才能真正有好转。
03
现实世界是灰色的,而网络世界是二元的。
网络上隔着屏幕对麦琳进行的围剿,有点像学生时代无意识的集体霸凌。
这里指的不是那种明确的肢体暴力,而是一种多数者对少数者的凝视与审判。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麦琳是一个几乎没有24小时直面镜头的综艺录制经验的普通人.
其余嘉宾把这里当综艺,麦琳和亮子把这里当成了家。
她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了并不算朋友的陌生人——包括节目里的其他嘉宾、剧组工作人员,以及屏幕外的网友。但背后可以是支持,也可以是讨伐。
人是特别复杂和立体的,综艺其实是把人简单地切片了。
而且作为综艺来说,后期怎么剪是完全可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的,要对荧幕上的各种好的坏的人设,保持自我思考。
之前对麦琳的讨伐铺天盖地,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麦琳成为既可笑又可怜的众矢之的,嘲笑她是绝对安全的,甚至能带来某种心理快感——铺天盖地地剖解她的短视频和切片,将她钳制在绝对的小丑位置,塑造成绝无反抗之力的弱者。
我觉得,有点过了。
她真的有这么可恶吗,她犯的罪真的到了全网口诛笔伐的程度吗?!
至少她所谓的“恶”,跟杨子和留几手真的没法比。但她遭遇的网暴,是这俩人的指数级。
男性的恶已经不具备讨论价值,因为他们无论做出什么事,似乎大家都不会太惊讶,只是隔岸观火地欣赏爹味奇观。
而女性的恶,背后的原因更复杂,能折射出许多隐藏的人格问题。
不否认她一定有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婚姻过的一地鸡毛一定是两个人的责任,李行亮就没错了吗?
她年少时与李行亮在一起,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全身心陪伴李行亮追梦。最苦时出去摆地摊补贴家用。
婚后,麦琳三次怀孕,第一次遭遇趾骨分离,第二次时孩子大月龄胎停。忍受着对一个母亲而言已是极大痛苦,待孩子终于出生后,彻底成为全职主妇。
为了支持李行亮的创作,麦琳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母亲和妻子。孩子半夜哭嚎,为了不吵醒李行亮,她抱着孩子躲到安静的房间里,对着窗外的寂夜默默哭泣。
而这时的她,已经因为发胖变“丑”,极大丧失了自我价值和信心。这与她今天在节目里呈现出来的自卑和多敏,是不能完全分开关系的。
厌恶麦琳、置疑麦琳、理解麦琳,这样的麦琳乍看固然面目可憎,但细剖来看,其实也只是夫妻情感中长久无法得到满足的一个可怜人罢了。
她的状态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但也是这样的亮子造就了这样的麦琳,只不过麦琳是物理攻击,而亮子是魔法攻击。
人人痛恨麦琳,人人身上又有麦琳的影子。
事情发展至今,麦琳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个体,成为了一种状态。
比起围剿麦琳们的问题,我们应该弄清楚,是什么让麦琳们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
某种程度上,她的这种状态反映了许多女性在“中国式婚姻”中可能经历的困境:
倾尽一切去爱,却无法从伴侣那里获得对等的情感支持;为家庭无私付出,却在关系中逐渐失去了自己。
麦琳确实身上有太多“传统妈妈的恶习”:控制欲、喜欢否定和打压孩子,“但这一部分是因为系统性失权导致的”。
在她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位女性在成为全职太太后所经历的“失权”与“退化”。
麦琳并不遥远。一个缺乏自我认知的女性进入婚姻和生育,太容易变成麦琳了。
甚至李行亮有时候在激怒表达不够清晰的她,成了她“疯女人”路上的一环。
04
《再见爱人4》与其说是一场真人秀,倒不如说是一场大型心理学实验。
其实李麦两人都是“病人”,而且综艺看看就行,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关于麦琳的事情,作为路人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从麦琳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增加对世界的更多维度的理解。而不是浩浩荡荡发起猎巫运动,在网上声讨。
各位,每围剿一位女性,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境地会变得更糟糕。
从在综艺里她整晚整晚不睡觉抽烟等等细节都能看出来她“病”得很严重。网暴她能让李行亮幸福点吗?能让她“重新做人”吗?能让自己幸福点吗?
什么都不行。只有无止境的暴力、人性丑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真的需要多一点“看见”和耐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婚姻故事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通过审视他人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可以看到更广泛的结构性困境。这会让每个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亲密关系更健康。
这才是“麦学”热潮中最不该被忽视的。
正如某位网友在一篇关于麦琳的文章下评论所言:
“看到一个内核不稳的人会在环境、压力、恐惧下如何变形,远比简单盖章麦琳人性底色不善良有价值。同样的,看到结构下女性面临的共同难题,比争论该离不该离婚有价值。”
“公共文化议题应该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仅仅是更爽。”
婚姻不是单向的“成全”,而是双方共同成就的一段旅程。
当一方付出过多,另一方习惯接受时,这种关系终将失衡。
对于像麦琳这样的女性来说,重拾个人价值与自我成长,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让婚姻走向健康的关键一步。
点个在看,希望她和李行亮能够真诚解决问题,继续向前。
来源:恩小希的轻愈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