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劳作纪实节目《种地吧》的创新路径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1-21 07:28 2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劳作纪实类综艺节目《种地吧》以劳动本色和成长叙事的实践聚焦“三农”主题,通过创新节目策略绘制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卷,投射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与生活哲学,同时以一种宏大叙事与接地气并存的表达方式阐释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时代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劳作纪实类综艺节目《种地吧》以劳动本色和成长叙事的实践聚焦“三农”主题,通过创新节目策略绘制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卷,投射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与生活哲学,同时以一种宏大叙事与接地气并存的表达方式阐释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农耕题材综艺节目的价值旨归。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耕题材电视节目纷纷以创新的实践释放出优质乡土文化的价值感召力。劳作纪实节目《种地吧》立足于中国的农耕文明,以创新的节目策略,拓宽了“三农”题材综艺节目的叙事路径,构建出农耕劳作的沉浸情景,以敬畏土地、专注农耕的初心绘制出乡村振兴中青年群体扎根乡村土地的动人画卷,呈现出新时代农业农村的新风貌。同时,该节目传播了农业知识,呼吁青年人关注土地,进而传承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完成了“三农”题材综艺节目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打造出乡村题材综艺节目的新型模式样本。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将创作视角对准乡村,以田园美景、乡村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层出不穷,如《向往的生活》《你好生活》等,纷纷以真人秀的慢综艺节目形式,描摹出远离城市喧嚣的美好田园生活的现代桃花源景象。这些慢综艺真人秀所具有的慢属性与乡村生活的慢节奏的步调相契合,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为综艺节目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动力,“三农”问题也逐渐因为节目而受到重视。

不同于以往的以乡村为题材的慢综艺节目,由爱奇艺、蓝天下传媒出品的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打破了田园牧歌的想象,去除了农村生活的理想化外衣,实现了乡村题材综艺节目的创新突破。节目聚焦农耕生活本身,全程围绕“劳作”这一件事情展开,真实展现出田间地头的农耕场景和农人劳作时的辛勤背影,实现了以乡村环境为背景到以乡村劳作为主体的创作策略的转移,通过构建以劳作为主的情景,打造出沉浸式的种地文化空间,增强了节目嘉宾与观众的在场感,不仅拓宽了“三农”题材综艺节目的实践路径,也让农耕文化真正地回归大众视野。

以往的乡村题材综艺节目虽然也涉及农村生活,但是仅仅局限于把田园场景当作节目背景或者节目中的元素之一,田园、乡村等都变成节目中的符号景观,并没有真正回归农耕这一行为本身。场景不仅是一种特定位置指示,也涵盖着与该空间或行为有关的环境特点,以及人在其中的互动及行为方式。《种地吧》建构出乡村劳作的沉浸场景,真正聚焦农耕本身,打造出种地行为的真实展演场域,呈现出农耕劳作的实感体验情景。

首先,《种地吧》最大程度地营造出种地行为展演的沉浸场域。节目组实地走访了多个地方,挑选出最适合冬小麦种植的地方进行拍摄,并且选择出真正愿意为土地付出的十位少年,让其在百亩农田中开始自己的农耕生活。荒凉的百亩农田是少年们的耕作场地,废弃的两间仓库和一个破旧的小院是他们乡村生活的主要空间。除此之外,为了让嘉宾顺利地进行耕作,《种地吧》节目组还在开拍之前对他们进行了农耕技能培训,让嘉宾考取拖拉机驾驶证等证件。嘉宾们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乡间地头的农耕劳作中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在这一真实的农村场域中沉浸式地进行种地这一行为。其次,拉长战线的拍摄周期也为沉浸场景的营造注入动力。节目的拍摄周期以农作物小麦的生长周期为期限,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真实记录下小麦从播种、生长到收获的全过程,作物生长到收获的周期就是节目的拍摄周期。《种地吧》节目立足于真实乡村元素,打造出种地行为的沉浸场域,进而勾连起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传递出农耕文化的精神意象。

“沉浸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这种全情投入而忘记自身存在与时间流逝的感受就是“沉浸式体验”,通过这种主体具身性的体验,为其营造出一种“心流体验”。“心流理论”是人们在进行某项“具有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时“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体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种地吧》节目中,真实的田间场景成为嘉宾耕作行为展开的沉浸场域,他们在进行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的一系列种地和日常劳作活动时,都摒除了自己原来歌手、演员的身份,完全将自己视为新农人,深深沉浸于解决劳作给他们带来的挑战中。在这一过程中,《种地吧》节目中的十位少年不仅克服困难,完成了耕作的任务,收获团队合作成功的喜悦,也完成了对自我身份认知的建构。

节目中,天气的变化无常及不知农耕工具如何使用都是嘉宾需要克服的难题。面对繁重的农活,他们摒除杂念,沉浸于踏踏实实解决一个个耕作过程中的问题,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嘉宾们的各种烦扰和情绪都在团队的协作中得以排解,从他们的一系列种地行为中呈现出了新农人坚韧顽强的品质。沉浸的场景让他们的身体在场以最大的程度参与,从而加深了作为主体认知的体验。

场景是人和行为关系的总和,沉浸在同一场域中的人会产生共同情感。《种地吧》展现出的沉浸种地情景将观众与嘉宾置身于同一场域中,架构起观众与嘉宾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于现实版桃花源的心理想象。

一方面,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种地行为的沉浸情景通过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满足了他们想回归田园的现实需求。在节目构建的种地这一行为的沉浸场域中,观众能够与节目中的嘉宾产生共情,与他们同悲同喜。比如,当节目中的小羊“晴天”出生时,动物生产中的难题与生命无法掌控的无力感会同时弥漫在嘉宾与观众的心间。

另一方面,节目采用“综艺正片+成员Vlog+平台直播”的方式,形成对集体“共情”经验的直观分享。节目正片以日期为线索,记录从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成员Vlog以各个嘉宾的视角作为补充,又不失他们的个人特色;平台直播则主打陪伴感和参与感,让观众可以“云监工”和“云陪伴”,形成全方位的沉浸式观看体验,满足他们向往回归乡村的心理想象,让观众也能够通过媒介这一共享互动的场域,积极参与到种地这一行为中来,从而产生对节目的认同与情感共鸣,进而关注“三农”问题与粮食安全。《种地吧》没有回避一些反复无效的工作,也没有过度渲染种种困难,只是通过镜头将真实的土地收成、成长经历与情感传达给观众。抢收水稻、深夜通沟、雨天搬运30吨有机肥与4000盆玫瑰花都是少年们的切身体验与难忘回忆,观众在“云陪伴”的沉浸过程中也获得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节目中的情感延续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收获了成员与观众的双重情感回馈。

作为劳作纪实类综艺节目,《种地吧》打破常规的叙事模式,采用多线并行的叙事策略,塑造出一群田野“偶像”的集体样貌,用细节叙写出青年一代扎根土地、陪伴土地成长的故事,刻画出新时代热爱农耕文明与积极向上的青年群像风貌。在聚焦农业农村问题的同时,节目重新唤起新一代青年人对土地的关注与热爱,让观众在喧嚣的世界中看到新时代新农人的用心耕耘。

“既无心于场面的热烈壮阔,也不追求情节的引人入胜,而是借端发挥,环视人心,用意于社会心态群像的集中展览。”群像叙事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惯用手法,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也被很好地应用于综艺节目中。《种地吧》树立了一群田野上的偶像标杆,展示出新农人的精神风貌。节目中的一群种地小白历经劳动基础知识学习与劳作的艰难实践,将播种灌溉中的困苦与艰难转变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劳作中寻求耕作的踏实与乐趣,不仅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也将新时代青年人的积极风貌书写呈现出来。

《种地吧》通过内聚焦和外聚焦视角的灵活运用,呈现出一群笨拙但真诚的青年形象。十位少年基于各自视角日常的Vlog诉说各自成长的历程,加以客观的全景式展现,热血、积极、勤劳、踏实等成为他们的代名词,生动刻画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扎根土地的新农人的精神面貌,打破了大众对于农民的刻板印象,树立了崭新的新农人形象。自然环境反复无常,农业种植经验缺失,自然运行的法则优胜劣汰,努力、务实等成为他们解决耕作时困扰他们的难题的真实写照,这些品质也是当下所有新农人的真实缩影。

呈现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农耕文明,展现劳作过程中他们的成长历练,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过程,是节目在叙事方面的一大创新。节目中的青年嘉宾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绘制出一幅少年与土地共同成长的动人画卷。《种地吧》清晰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通过记录农作物从播种、灌溉到收获的生长过程和十位少年的心理成长,完成从偶像到新农人的身份嬗变,农作物生长与人物成长两个层面的成长叙事呈现出乡土的厚重和新农人的蜕变。

节目选取了青年群体为主要嘉宾,将他们这一很少接触耕作的群体带入田野之中,从事农业种植等工作,真实记录下从对于农业工作几乎一窍不通的笨拙形象成长为可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新农人的过程。节目中的十位少年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应对天气带来的挑战,从起初对于土地条件不熟悉,到掌握耕作工具和生活技能,对于种植、基建、养殖等工作,他们逐渐得心应手。他们不断摸索适应土地的生长规律,探索出高效的耕种策略,逐步与土地建立起稳固的纽带。从作物的播种、灌溉到收获,从遇挫、解决到最后的成功,时间和土地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从一片贫瘠的土地到最后风吹麦浪,从笨拙地播种到熟练掌握各种农耕技能,在“等枝丫,成繁花”的过程中,十位真诚对待土地、辛勤付出的少年最终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繁花。

不同于以往农耕题材综艺节目以日常生活情景为主要叙述内容的模式,《种地吧》没有复杂的游戏环节与任务安排,192天的劳作过程与142亩土地的生长情况是节目的主要叙述内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打造出一个纯朴真实的世界。在节目中,少年们的种地日常是叙事的主线,纯纪录的拍摄手法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地记录下少年们在田间地头的耕作日常,真实地呈现着少年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过程,除草施肥、排水通沟、浇水剪枝等琐碎的劳作活动完整展现出农耕生活的各种细节,在此过程中也完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的书写。

除此之外,作为忙碌劳作场景的延伸,生活情景是节目的第二条叙事线索。节目以生活流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农耕文明中不仅仅有农业生产的辛劳艰苦,也有丰富有趣的乡村生活。生活特辑作为种地主线之外的补充,丰富了节目的叙事内容与可观赏性。在正片之外,各种社交平台上少年们的种地Vlog和生活花絮等碎片化的内容,既呈现出农村生活的丰富情景,也强化了青年群体热爱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图景。《种地吧》通过生活流叙事模式,将劳作生活与日常生活情景并重,使节目的叙事设计更真实、情节更有趣,实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平衡。

涵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构造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现实观和社会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农”题材综艺节目既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农业农村知识,关注粮食安全等问题,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因此,农耕题材综艺节目为观众了解农业知识、理解农耕文明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综艺节目更加应该利用好各种媒介特性,走出节目制播模式的舒适圈。《种地吧》充分整合节目和乡村资源,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慢综艺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在创新节目制作策略的同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的建设,实现了农耕题材综艺节目的价值旨归。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商直播、短视频窗口拓宽了农业产品的售卖渠道,“三农”题材综艺节目也在节目中综合资源利用。随着电商直播助农成为乡村振兴和网络致富融合的农产品新兴销售渠道,《种地吧》也借助当下新媒介环境,在节目播出后期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少年种植的农副产品,延长了农产品销售的产业链,为当地农产品的售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节目中少年们在完成种植任务以后,相继开发了畜牧业、养殖业等中国农村支柱型产业,打造出受众能够参与的“种植—采集—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了集游玩、采摘等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全方位一体化发展,更好地助力农产品的售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次,节目使用了各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成为展现新农村面貌的窗口,让观众可以了解到高速发展的农业科技,打破对于农业生产的固有印象。同时,节目播出后引发的“乡村热”也带动了农村的地域影响力,后陡门58号成为“禾伙人”打卡的热门景点。《种地吧·游学季》中,节目更是打通了文旅融合和游学研学产业的未来尝试,提供了一个产业范本,推动乡村从劳动生产向着乡村旅游、产品输出等产业转型,打造出“种地吧”IP矩阵。

有研究者提出,农耕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农耕文明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作为当下最具有传播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介形态,对于重塑农耕文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种地吧》没有将乡村劳作生活打造成表面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象,而是以平实的姿态,真正地走进农耕生活,接触乡村、土地和自然,通过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结书写出农耕文明的真正内核。

一方面,节目立足于经典的农耕文化理念,尊重土地和自然,充分展现出当代的农业特色,书写出古老农耕文明的哲学智慧与现代农业联结发展的新价值。例如少年们在节目中不施农药,让作物自然生长,传达出当下可持续发展与维护粮食安全的理念,少年们的水培生菜在超市上架后被一抢而空,可见粮食安全通过节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另一方面,节目通过展现新作物、机械化农具、现代化农业生产知识等一系列新农业风貌,重新架构起青年一代与土地连接的桥梁,传递着乡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使青年一代和观众在泥土的滋养下扎根土地,对土地重新产生归属感,让人们对乡土的情感找到了一份寄托。同时,这也有助于青年一代了解、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劳作纪实节目《种地吧》承担着在新时代宣扬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传播使命的同时,也以真情实感发挥着电视节目的教育与引导功能。节目用一件付诸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事件,给予观众心灵的治愈与生活的智慧,通过少年们挖沟通渠后的欢呼、播种施肥后的欣喜、上市作物被一抢而空的欣慰见证“认真做好一件事情”的力量,让观众深刻感受“埋下种子就会发芽”的朴素道理。少年们身上所体现的踏实勤劳、真诚朴实的品质,不仅唤起观众对乡土文明的记忆与情感,也展示了奋进崛起的新农人新农村新面貌,实现了对青年审美价值的引导与塑造。

《种地吧》实现了青年立志与拒绝躺平的一次价值升华。节目让身处“无土时代”的年轻人与原本的日常生活脱序,创造出新一代的共鸣空间,让他们与土地、自然界有了实实在在的接触。十位少年在录制节目之前都有过对当下的困顿和对未来的迷茫,但在节目中的一次次耕耘收获中,他们逐渐埋下人生的种子,在耕耘土地的过程中也耕耘着自身,在收获作物的同时也收获了崭新的自己,在情感共鸣与心灵碰撞中引导着青年观众领悟土地中的劳动智慧和生活哲学,使节目潜移默化地完成审美价值的引领与塑造。

四、结语

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时代背景下,劳作纪实节目《种地吧》根植于乡土文明,以种地为切口,通过创新的叙事策略让农耕文化重回大众视野,不断向真实且沉浸的方向开拓。节目在展现农耕情境、表现青春成长叙事的同时,充分整合乡村资源,用严谨真诚的态度叙述出新时代新农人脚踏实地的耕耘过程,同时也唤起了人们的乡土之情,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体验农村生活,进而引发了大众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问题的思考,完成了“三农”题材综艺节目的创新实践。

来源:爱农者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