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平台发布预告片时,冷眼就已经对这档节目充满期待,正片上线后“果然是那个味儿”,在其他旅综嘉宾谨言慎行,害怕被“审判” 的当下,这群“新中国成立后最有种的女人”,让冷眼找回了当年旅综刚出现时,嘉宾都还很real的感觉。
千呼万唤,2025年开年终于等来了《一路繁花》。
早在平台发布预告片时,冷眼就已经对这档节目充满期待,正片上线后“果然是那个味儿”,在其他旅综嘉宾谨言慎行,害怕被“审判” 的当下,这群“新中国成立后最有种的女人”,让冷眼找回了当年旅综刚出现时,嘉宾都还很real的感觉。
它的播放成绩也很不错,上线首日在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破8000,在猫眼、灯塔等第三方数据平台拿到综艺榜TOP1,算得上开年第一热综。
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2岁的“老姐姐”有何魅力能够吸引观众?或许你会认为,冷眼要分析这群姐姐们身上的“活人感”,这也是提到这档节目大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但冷眼认为“活人感”固然是节目的看点之一,但并非《一路繁花》拿下天胡开局的主因。
就让我们从“《一路繁花》靠谁火”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来聊聊这档节目。
不靠弟弟靠姐姐
一般来说,旅综嘉宾阵容多采取——少壮派国民艺人+年轻流量+老前辈的组合,前两者负责引起舆论话题,老前辈们则是团队中的定盘星,也有代际观察的作用。最典型的就是《花少》系列前期的阵容,特别是《花少1》。
而在《一路繁花》中,虽然也有在年轻观众中知名度颇高的时团成员贺峻霖加盟,但无论是节目内还是节目外,姐姐们才是话题担当。
仅仅第一期节目,就有好几个让冷眼深感“姐姐还是你姐姐”的片段。
繁花团们要集合去机场,选择打车出行的蔡明一上出租车就被司机认出来了。“您今年还上春晚吗?”“您应该上春晚,我们就爱看您”,这还是冷眼头一次看到伶牙俐齿的蔡明老师也有被连环炮式提问问住的时候,全程礼貌微笑希望快点结束话题的模样幻视在社交中不知道说啥只能尬笑的你我。
因为行程原因,倪萍与其他姐姐分开出行,提前抵达云南等待与其他人汇合。在机场等待蔡明和牛在在来接自己的时候,倪萍遇到了一群特殊“游客”,她们是一群从青岛来的阿姨,调侃说自己是来给倪萍接机的。倪萍也很幽默,面对“你是倪萍吧”的疑问,她回了句“我不是,我整容了”,暗戳戳cue到外界说她整容的传闻。姐姐虽不在江湖,江湖上发生了什么姐姐心里可都有数。
旅综中行李超重导致后续经费不足也算是经典环节,《一路繁花》中姐弟七人从北京飞往云南时,因为行李一下子扣掉将近7000块钱超重费,旅行预算立刻吃紧。
如果是其他旅综,大家可能会选择少吃一顿节约预算,包括《一路繁花》中的李小冉也是这么打算的——中午不吃,晚上吃顿好的。但繁花团的其他姐姐们早已不是能够饥一顿饱一顿的年纪了,每餐都要吃,而且得吃饱。
抵达泸沽湖后,刘晓庆庆奶一马当先找餐厅,姐几个围着一盆鱼火锅大快朵颐,肚子是填饱了旅行预算也在疯狂燃烧。这时候李小冉找到店主“刷脸”求打折,而店主也坦言“小冉姐我一直都很喜欢你,肯定按照最低折扣给你们算”。
不难发现,在节目中,与路人发生化学反应的瞬间,几乎都是由姐姐们来推动的。
在节目之外,被讨论最多的,还是这群姐姐们。
根据统计,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一路繁花》在抖音、微博、快手三平台累计上榜话题共188个,其中仅与刘晓庆单人相关的热搜话题就占了一多半。
姐姐们之所以有话题度不仅与她们本身的阅历有关,也源自于与其他节目相比,她们会多想一步,为节目的内容深度负责。
这一路繁花的路途中,有两处很触动冷眼的地方。
在女神湾看过落日后,腹中饥饿的蔡明和倪萍被香气吸引到烤土豆摊,并和摊主——两位摩梭族妇女攀谈起来,“家里几个孩子”“收入怎么样”“丈夫会不会帮忙”,她们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对方的习俗的与生活,只是感慨于摩梭族妇女的勤劳与不容易。在结账时倪萍特意多转给摊主60块钱,并且和节目组强调“这是我自己要给的,我自费,不要从经费里扣”。
在这样一档明星旅行节目中,普通人的艰辛也会被捕捉与看到。
其二,是在聚餐时倪萍表示不要一路吃吃喝喝,要做一些有深度、有意义的内容,或者讲讲自己的故事,分享对观众有实际帮助的人生经验。刘晓庆则接过话头,“我们的节目要有一个个主题,让观众看到我们不同寻常的经历,到了一定繁花再开的时候,我们的特点就是历尽千帆,仍是少年。”
网友总是在羡慕庆奶气血足精力旺盛,是自己的人生大女主。而这种“出走半生仍是少年”的人生态度,与过往经历分享,无疑是在启迪每位观众——如何成为自己的人生主角。
不一样的姐姐们
如前文所说,前辈艺人加入旅综并非《一路繁花》首创,但为什么在这档节目中她们能够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冷眼认为,这与《一路繁花》的“含姐量”过高有关。
过去的旅综,前辈艺人一般只有1-2名,出行团队整体年龄比较年轻,这些前辈艺人自然而然也就成为被照顾的对象,因此她们身上往往会有很强烈的“长辈感”,比如《花少1》的郑佩佩就很典型。
长辈型艺人在旅行中是被其他人照顾的、也是负责在团队犹豫不决时刻拿主意的,她们往往担任在幕后打辅助的工作,观众的关注焦点自然不会在她们身上。
但《一路繁花》中,除了李小冉(48岁)稍微年轻一点以外,其他姐姐的年纪没有相差太多,刘晓庆74岁,向太 67 岁,倪萍 65 岁,蔡明 63 岁,张蔷 57 岁,也就不存在谁照顾谁的问题,有事大家都得上。
正是极高的“含姐量”,让这些在其他节目中的长辈担当绽放出不一样的个人魅力。
像第一期的名场面,两个弟弟负责搬行李和酒店住宿,刘晓庆与蔡明负责找饭店解决午饭问题。长时间没能正常吃饭的蔡明饿到低血糖,庆奶把她留在一家暂停营业的餐厅里暂做休息,自己一路小跑打听哪儿还有正在营业的餐厅。
庆奶身上那昂扬的生命力哪里像个74岁的人,这一幕或许也会让观众感觉到“原来老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倪萍和蔡明则是原生好友,也是这档节目中唯一一对有着原生熟人关系的嘉宾,老友见面互怼起来肆无忌惮,接机时蔡明就直呼倪萍绰号:“泥巴儿”,让我们看到她俩“很皮”的那面。
其实在《再见爱人4》中, 倪萍和蔡明就已经携手帮三对爱人们解决过情感问题,但在那档节目中,她们是长辈,是被索求帮助、寄予对方点拨的人;而在《一路繁花》中,她们不再是倪萍老师与蔡明老师,而是一对可以互开玩笑又互相扶持的老姐妹。
向太陈岚在节目中给人的感觉也很不一样。江湖上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她是陪着向华强白手起家的好老婆,是养大向佐向佑这一对好大儿的好妈妈,也是在综艺上一眼相中郭碧婷的麻辣婆婆,但观众唯独对“陈岚”本人的印象是模糊的。
坐轮椅也要来录节目、经费不足吃啥都行、一切服从安排,在《一路繁花》中她不再是那个要时刻亮出爪子保护家人的向太,而是温柔爱笑能吃苦好说话的台湾女人陈岚。
在看《浪姐》的时候,冷眼就很喜欢张蔷,她洒脱不装,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可是在《一路繁花》中,却意外地看到了蔷姐孩子气的一面。
繁花团见面,她去和庆奶打招呼,说自己十几岁时和庆奶一起走过穴,庆奶感慨:那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呢,并且顺手把“小孩儿”揽进怀里,蔷姐就这么靠在庆奶怀里和其他人说话,确实像个和大姐姐撒娇的小孩儿。
而在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成为话题中心的李小冉,也很出乎大众对她的预判。
李小冉出演综艺很少,算上《一路繁花》也只有八档,而且绝大部分是客串。大众对她的印象是温柔的冻龄美人,实际上冉姐是“没脑子的炸药桶”,脾气爆、说话直、经常嘴比脑子快。
在《一路繁花》中,姐姐们不再是谁的妻子、妈妈或长辈,她们就是她们自己。对于观众而言,则增添了新的视角,产生了不一样的人物看点。
银发经济也很酷
《一路繁花》的热播,不免让人联想到当下讨论度也很高的银发经济赛道。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长见顶,银发人群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群体,而这档节目,则让我们看到了银发赛道的更多想象空间与玩法。
先说第一个问题,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银发人群成为新增量,对于综艺行业而言,要如何吸引这些中老年群体来看节目?特别是网播综艺?
曾经把年轻用户从长视频平台“夺走”的切片短内容,成为把银发群体吸引到综艺正片的关键。
必须承认的是,很多中老年用户并没有在长视频平台追综追剧的习惯,但他们习惯于在短视频平台上打发碎片时光,《一路繁花》中的嘉宾几乎有一大半都是银发群体的“青春回忆”,而节目中也有大量适合剪辑成切片的片段,这就形成了“看到切片产生好奇——多刷几个切片想探究竟——跳转到平台看正片”的闭环链条。
而且大部分以银发群体为目标受众的节目都带着很强的“标签感”,棚拍、场面热闹、以科普养生为主,《一路繁花》的模式在年轻人看来平平无奇很常规,但对于银发群体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而且一群老姐妹组团出游这件事,本来就是很多银发群体的日常,他们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第二个问题,银发赛道与年轻群体是否不能兼容?做银发赛道内容,是不是意味着放弃年轻观众?当然不是,《一路繁花》就是个把银发经济做得很酷的例子。
模式和人,是支撑节目的两大核心。前面已经说过,对于银发群体来说,姐姐们于他们而言是熟悉,但模式是新鲜的,于是产生了新的看点。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节目模式常见,包括前期设置的行李超重、有经费限制等矛盾点也很常规,但这群人是新鲜的,她们在节目内外的故事,足够支撑观众的好奇心。
用模式吸引银发群体,用嘉宾吸引年轻人,《一路繁花》为银发综艺提供了新的操作思路。
其实银发群体的接受能力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相反无论是去年的银发霸总短剧、还是年末一票难求的中老年歌手演唱会,都证明了银发群体不仅有强购买力,还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就像消费行业的那句名言一样“所有生意都可以重做一遍”,综艺行业想要吸引银发群体也并不一定要去探索出什么前无古人的新模式,而可以从板块设计、嘉宾邀约等角度,把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经典模式再做一遍,同样会得到好的效果。
冷眼会继续关注这群“建国后最有种的女人”如何笑闹着完成这趟旅途,也期待着《一路繁花》能够激活综艺场中出现更多“繁花”。
来源:冷眼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