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新潮,B站与央视春晚的首度合作:传统节目与流量明星共存?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1-24 08:44 1

摘要:B站和央视春晚这场“合作”,真的是年轻人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游戏?能从1983年一直看春晚,一直到2025年,谁能不想找到一份关于记忆的寄托呢?

B站和央视春晚这场“合作”,真的是年轻人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游戏?能从1983年一直看春晚,一直到2025年,谁能不想找到一份关于记忆的寄托呢?

而这场合作刚刚上线,便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的变动,更是时代剧变下的文化符号传递,春晚是否能真正抓住这一波年轻观众的心,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2025年春晚一来,大家的目光便聚焦在了B站和央视的“第一次合作”上。

B站宣布自己成为了春晚的独家弹幕平台,意思就是,年轻人可以在这场电视盛宴里插上他们的“互联网翅膀”。

而且,这不再仅仅是看传统的春晚节目,也能和各路网友一起“弹幕式”观看,互动式追剧,声音比想象中的还大,可能这才是春晚的年轻化转型方向吧。

有些网友直接开始在B站翻历史春晚的老节目。你想象一下,最初1983年春晚那会儿,简直是黑白电视的时代。

那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坐在老式电视机前,看着赵丽蓉和巩汉林那段经典的《打工奇遇》,有些台词都能倒背如流。到了现在,B站就让这些节目全都复刻了,带着老哥们们一块儿回忆,算是对经典的致敬吧。

那些小品、相声,依旧能让观众笑出声,谁不想在这一年春节重温那些经典时刻呢?

然而,春晚也开始迎来了一些新面孔。肖战、李现、蔡徐坤这些新生代明星出现在了舞台上,大家开始对这些明星的演出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这些新面孔的加入,让春晚逐渐脱离了“老三样”的形式,变得更加面向年轻观众。毕竟,娱乐圈的流量明星也不可能永远留在屏幕上,逐步成为观众记忆的一部分。新的一代,必然得有人来接班。

但问题来了,流量明星和经典相声的融合,会不会让春晚失去它原本的魅力?其实这不是个新问题。

在2015年春晚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后,春晚的舞台就已经不再单纯是文化传承的地方,流量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甚至有人说,春晚变得过于娱乐化了。

说得直白一点,大家都在比拼谁的流量大,谁的节目最能吸引观众。至于文化,能不能留下来,似乎成了个可有可无的问题。

就像迪丽热巴的新疆舞,大家都知道她跳得好,但我想问问,有没有人记住舞蹈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是的,流量有流量的价值,但文化有文化的重量。

春晚作为中国人团聚的象征,是不是在流量和娱乐化的诱惑下,逐渐变得浮躁了呢?

从节目本身到舞台设计,这两年春晚的舞美越来越“高科技”,有了VR、AR、全息投影这些元素。算是通过技术带给观众一些新鲜感,但你真觉得这些炫酷的科技就能取代那些经典的内容吗?

2022年《只此青绿》的歌舞,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借着现代舞美展现了一幅“千里江山图”,年轻观众的评价是:“好看!”但你真的认为,这样的舞台能够永远吸引观众的目光吗?

说实话,春晚的每一次转型,总会带来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它变得更接地气,能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也有些人觉得,春晚已经丢了原本的“味道”。

其实,流量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真的不能一概而论。每年春晚都是一个大舞台,明星云集,科技炫目,笑声不断,而在这些之外,究竟什么才是春晚真正的意义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会发现,春晚的转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目形式的改变。它是一个符号的再塑造,是传统文化的再思考。

如果说春晚还能继续传承,我们是否愿意给它一些时间,让它在流量的潮流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文化坐标?

来源:单身宝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