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贡井区筱溪街道,一场办了二十多年的“筱溪之光”春节文艺演出现场欢呼声和掌声响成一片,这场活力四射的“家门口的春晚”把寒冬映衬地格外“热辣滚烫”。
在贡井区筱溪街道,一场办了二十多年的“筱溪之光”春节文艺演出现场欢呼声和掌声响成一片,这场活力四射的“家门口的春晚”把寒冬映衬地格外“热辣滚烫”。
这台“春晚”我们年年追
“节目精彩,还特别接地气。越看越想看,看了还想看。”这是大伙儿对“筱溪之光”的一致评价。
“每年快到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期待”。74岁的伍清华是春晚的资深观众了,年年追“筱溪之光”的他,对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评价:“开场的腰鼓打得好啊!一下子就感觉热闹起来了!”“这个健身操活力满满。”“小品好看,还讲方言,听起来很亲切。”
不同于伍清华,35岁的任红彪却是第一次来到现场。“以前老是听家里人讲起,但是因为常年在外工作,抽不出空过来。现在准备回家乡发展,就和邻居一起过来看看。”任红彪来得晚,广场里已经满座,但他仍旧兴致高昂地站着看完了全程。“年味很足!以后要年年来!”
在现场,不仅有老年人,也有带着孩子的年轻人。“我带女儿一起来看看。家门口能有这样的活动感觉一下子就有了年味。小孩子也很兴奋,上面在表演,她就在下面一边看一边扭,学阿姨阿婆们跳舞。以后如果有机会我想让她也上去试试。”
每次“春晚”活动结束后,大伙儿仍旧意犹未尽。散场后,和“筱溪之光”相关的话题,仍在继续……
“民星”演给大伙儿看
一个街道为什么要办晚会?又如何坚持这么多年?它对当地群众到底意味着什么?
贡井区筱溪街道组宣委员周游是这场“春晚”的总导演,这是他第二次筹备这场颇受瞩目的活动。“最难的就是筹备的过程,我们要去对接,筛选适合的节目,只为精益求精。”
什么样的节目是适合“筱溪之光”的呢?
“首先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办好文化为群众’的思路,才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民星’。”周游说。据悉,今年筱溪街道“春晚”的10个节目中,除了社区居民演出的8个节目外,还增加了一些民间艺术团队的节目,充分展现了筱溪街道独特的风土人情。
快乐歌舞艺术团是一支自发组建起来的歌舞队,这次“春晚”,是他们第一次登台表演,一支《五星红旗》舞蹈激发了观众热情。“天冷依旧热情不减,为了更好亮相‘春晚’,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排练了,”队员们有感而发。
61岁的张永慧不仅是土生土长的筱溪街人,更是“春晚”的表演常客。前几年不仅表演唱歌、跳舞,今年还参加了伍家坡社区选送的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常回家看看》,通过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深情演绎百姓身边的现货故事,现场群众纷纷拍手称赞,连连叫好。
“每当观众看到熟悉的人上台表演,就会笑得更大声一些。”周游说,“现场的活动氛围很好,观众都看得入迷,笑得开怀,我觉得这就够了”。
没有特别华丽的大舞台,没有非常精美的服化道具,但这样一台“春晚”,却让平日里从事各行各业的群众有机会登台,成为街道的“民星”。无论是民风民俗的传承还是城乡融合的变迁,在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里,都有了艺术表达的出口。
百花齐放才是“春”
从2001年起,今年已经是“筱溪之光”举办的第24年。
办一年“春晚”不难,难的是年年办,办得好,办出新意。
而对于观众来说,舞台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只有紧紧地贴合群众生活,才能激发大家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
从二十多年前摸索着办,到现在让有才艺的人来带动孵化出自己的文艺团队,通过每一届“春晚”,发现群众的特长,让他们大胆展示出来,“筱溪之光”实现了“百花齐放”。
如今的筱溪街道,已经有了自己的排舞团队、诗歌朗诵团队、小品团队,每年能提供的节目也越来越丰富。
不仅是节目内容上的“加持”,在观看形式上,筱溪街道也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力量。
“我们的场地有限,容纳不了太多人,但大家看演出的热情又很高涨。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通了线上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一起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周游介绍。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幸福热闹的新年,除了如期举办的“筱溪之光”,筱溪街道还举办了抽奖、知识竞答等系列活动,让“小欢喜”变成了“大联欢”。
这样的欢乐,不止在新年。近年来,筱溪街道积极打造“筱溪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开展各类知识宣讲、儿童手工课程、立冬包饺子活动等,有效整合了辖区内的资金、人才、文化等资源,推动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周周有活动”已经是筱溪街道的真实写照。
时过境迁,如今遍地开花、好戏连连的“筱溪之光”早已超越了其本身。它不仅是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大餐,更是基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源于百姓,融于百姓,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才这就是“筱溪之光”真正的精彩之处。(程洁)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