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春晚落下帷幕,然而它留给我的却是诸多遗憾与感慨。作为一台承载着亿万观众期待的年度文化盛宴,今年的春晚似乎有些差强人意,在我看来,顶多只能给50分。
对2025年春晚的一些思考与感受
2025年的春晚落下帷幕,然而它留给我的却是诸多遗憾与感慨。作为一台承载着亿万观众期待的年度文化盛宴,今年的春晚似乎有些差强人意,在我看来,顶多只能给50分。
这届春晚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接地气。以往春晚那些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手、相声小品演员以及明星,很多都没有出现在舞台上,反而是一些备受争议的人物登场,这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观众们更希望看到那些能带给大家欢乐和感动、真正贴近大众生活的熟悉面孔,可今年的春晚在这方面显然没有满足大家的期望。
语言类节目向来是春晚的重头戏,可今年的相声和小品实在缺乏新意。像沈腾马丽的《金龟婿》,剧情牵强,包袱老套。岳云鹏的相声也风格依旧,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不禁让人怀念起赵本山等老一辈小品演员的黄金时代,他们的作品总能直击社会痛点,用幽默化解生活难题,笑点密集又真实。如今的语言类节目,在题材选择和笑点设置上,都难以戳中观众的笑点,缺乏那种让人捧腹大笑且印象深刻的经典桥段。
说到赵本山,他的缺席确实是一大遗憾。赵本山曾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他的小品陪伴了我们许多个欢乐的除夕夜。自2011年的《同桌的你》之后,赵本山宣布退出春晚。据说因《火炬手》等作品为迎合主题被迫修改,以及现场直播出现的一些失误等原因,让他不堪重负。他的离开,无疑让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少了一份厚重和精彩,也伤了广大观众的心。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2025年春晚并非毫无亮点。在舞台设计上,以“如意”为形,借助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打造出“如意幻境”,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在节目内容上,融入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但这些亮点,不足以弥补整体上给观众带来的失望。
春晚作为全国人民除夕夜的文化大餐,应该更加注重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真正做到接地气、有新意,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和乐趣。希望未来的春晚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来源:睿智快乐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