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遇上小红书,在UGC社区展现中国文化的全球共鸣力!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2-02 23:16 1

摘要:1983年,首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举办。当时,这场文化盛宴似乎显得尚不那么“专业”,没有华丽的舞台特效、没有精密的时间编排,主持人也是由马季、刘晓庆等不同文化领域的艺术家“客串”。但是,这却是中国电视文化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是中国传统节

从春晚在小红书走向世界更多角落,看UGC社区的内容共创力与共鸣力。

1983年,首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举办。当时,这场文化盛宴似乎显得尚不那么“专业”,没有华丽的舞台特效、没有精密的时间编排,主持人也是由马季、刘晓庆等不同文化领域的艺术家“客串”。但是,这却是中国电视文化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彼时传媒技术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也为展现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积极乐观、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风貌提供了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春晚”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和价值。在2025蛇年总台春晚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新时代下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看到了全球文化交融的美好画卷:从机器人扭秧歌到千年黄鹤楼下唱响西洋摇滚乐,从甄子丹的中国功夫到汉服、旗袍和中国美食受外国人追捧,春晚掀起的全民共创热点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属联欢,更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其中,作为总台春晚“独家笔记分享平台”的小红书成为这场文化盛宴中,中国人民、海外友人交流、互动的“全民话题讨论场”。据统计,今年春晚在小红书相关总互动量超14亿人次,曝光量超1000亿人次,同比增长200%。超过1200万人涌入小红书《大家的春晚》直播间,从台前的精彩演出到幕后的创作故事,全民参与其中,共话春晚魅力。

小红书作为去中心化且更加平权的UGC社区,助力春晚进一步实现全民参与、全球共享,并让中国文化在全球人民的交流互动中更具共鸣。

春晚舞台上的文化交融,鲜活地映射在了小红书

今年春晚,美国流行摇滚乐队OneRepublic在黄鹤楼下演唱《Counting Stars》,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一次亮点。熟悉的旋律与古老黄鹤楼碰撞,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乐队活力四射的表演展现了西方摇滚魅力,也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独特风格,黄鹤楼的庄严也为演出增添了文化底蕴。

节目在小红书引发热议,网友感慨文化交融带来的多元体验,也有许多外国网友晒出自己观看春晚享受音乐的笔记内容,并配文:“OneRepublic在中国演出!这有多棒”。同时,也有中国网友科普,是因为乐队对中国的友善与爱让春晚“选择”了他们。

除此之外,今年春晚还出现了一个外国人的面孔——埃文·凯尔。他是美国一家典当行的老板,2022年他义无反顾地将一本记载日军侵华罪证的二战相册无偿捐赠给了中国,这个举动让他在美国遭遇了网络暴力、甚至死亡威胁。春晚现场,一身唐装的埃文为春晚做了节目报幕,他还带来了领事馆回赠的象征珍贵友谊的中国瓷器。

实际上,他也一直在小红书分享这次难忘的中国旅程。从探寻中国各地文化到春晚现场,再到不同的中国春节习俗,如今的埃文·凯尔在小红书上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宣传大使”,就连许多国外网友都评论道:“从来都是按秒来计算时间的春晚,你却得到了3分钟的时间,这太了不起了。”也有美国网友表示,许多美国学生在看了春晚后一直在了解埃文·凯尔的故事,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太棒了。

甄子丹表演的《笔走龙蛇》则是另一档掀起各国观众热议的精彩武术节目。在小红书内,许多外国网友自发开始模仿节目中的武术动作,关于“中国功夫”的讨论也层出不穷。而在小红书《大家的春晚》直播间,表演完节目的甄子丹也开心地回应了外国网友长久以来关于中国人是否都会功夫的困惑。他表示,许多中国人的确都会功夫。

小红书,成了地球村的“春节话题讨论场”

今年是中国春节申遗后的第一年。在小红书上,外国友人对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高涨。春节时,“包饺子”成了许多外国用户体验中国年的热门选择。他们在平台搜索教程,在中国网友的热心指导下亲手制作中式饺子。从揉面团、调馅料到擀皮、包合,每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

外国网友把制作过程拍成视频分享,从手忙脚乱到熟练有样,这些过程记录着跨文化交流的点滴。有人在分享经历时幽默提及“饺子税”,拉近了中外网友距离,让中国年俗在欢笑中传播更广。

随着春晚来临,这些外国友人自然也不能免俗。有外国网友在小红书“求科普”,想了解春晚对中国人的意义;也有外国网友晒出自己第一次看春晚的视频。当然,外国网友也少不了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春晚节目,这其中《秧BOT》则给了外国人“亿点点”震撼。

美国网友“Baris”看完这个节目直呼“我们有麻烦了,他们(扭秧歌的机器人)要来接管世界了”。澳大利亚网友“Brodie”称这是他看过的最有意思的表演,他甚至还为机器人结尾“手帕一扔就下班”的“祛班味”行为大声叫好。

讨论之余,小红书上的外国网友也开始玩起来了。他们把海外视频平台非常流行的“Reaction”(即与网友分享自己在看到某个节目时的第一反应和感受)用到了观看春晚上。俄罗斯网友“motyamoto”和加拿大网友“巴黎嘎”都被春晚上优美的舞蹈节目折服,“巴黎嘎”在看完春晚舞蹈节目之后认为,全世界没有几个人可以跟中国的舞蹈演员作比较。

另外,也有许多海外华人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对春晚的感受,他们纷纷晒出自己熬夜看春晚的画面,有的还特意准备了饺子、春联等传统年货,努力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氛围。原来那句我们听上去似乎觉得平平无奇的“恭祝全球华人新春快乐”,却能让海外同胞留下激动、喜悦的泪水。

实际上,无论是春晚还是春节,在小红书上都不是抽象的一句话或一张图片,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真切地呈现给世界。外国友人对中国美食、传统服饰和春晚节目的关注,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全球吸引力。小红书如桥梁,连接中国与世界,让中国文化在交流融合中重焕生机。

在如今视听娱乐与文化形式丰富多元的时代,我们不难看出春晚也在持续突破与焕新,因为她承载着中国人民最善良积极、坚守传承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独特的文化符号。春晚与小红书的深度合作,让这场文化盛宴碰撞出了全新的文化活力。

从小红书与春晚的合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去中心化、平权化的内容社区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这里没有太多的明星和意见领袖,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友善的普通人和有共鸣的讨论话题。小红书以其平等、开放、真诚、友善的社区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介质的诸多局限,让信息能够更加鲜活地传播。

春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通过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春晚和观众构建起更紧密多元的互动关系。在这里,春晚的观众也不只是观看者,而是创作者、参与者和传播的主角,推动春晚载着中国文化辐射海外,助力实现全球文化交织的美好图景。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