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重走“花学”老路,旅综还有新解法吗?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2-07 11:06 1

摘要:这档集齐了刘晓庆、倪萍、蔡明、张蔷、向太及李小冉六位内娱“传奇”女星的旅行综艺,在最初嘉宾人选公开时,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李小冉你自求多福吧”,因为观《一路繁花》的几位嘉宾,李小冉似乎是最“人畜无害”的那一个。

文 | 眸娱

《一路繁花》官宣之初,应该没有人想到节目中最先开撕的会是李小冉。

这档集齐了刘晓庆、倪萍、蔡明、张蔷、向太及李小冉六位内娱“传奇”女星的旅行综艺,在最初嘉宾人选公开时,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李小冉你自求多福吧”,因为观《一路繁花》的几位嘉宾,李小冉似乎是最“人畜无害”的那一个。

然而节目开播后却朝着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争端主要围绕着李小冉展开,吃鱼事件、迟到事件、导游事件,旅行途中因为衣食住行问题呈现出了大篇幅的争执,导致核心人物李小冉的社交账号评论区沦陷。

而近期,舆论似乎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先是刘晓庆在直播中官宣退出《一路繁花》接下来的录制,后又有倪萍爆料李小冉退出了节目群聊,李小冉则公开回应退群是正常现象,并在新年期间“大战”恶评网友。

《一路繁花》走到这,可以说是一地鸡毛了,“繁花”怎么不算是另一种“花学”呢?但这档节目本不该如此。

客观来说,《一路繁花》节目概念首次出现在爱奇艺片单中时,市场给予了这档旅综非常高的期待,几乎已经提前预定了爆款,开播后也如预期中那样点燃了话题舆论。但当节目的戏剧性冲突盖过了旅行本质,作为旅综的《一路繁花》似乎走上了“花学”老路。

用最好的嘉宾,做最无聊的节目

毫无疑问,《一路繁花》的市场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明星嘉宾阵容,应该不会再有一档综艺能够汇集这么多内娱“最有种的女人”。

拥有超前精神状态的人生大女主刘晓庆、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的“毒舌女王”倪萍、从歌厅舞女逆袭成港片教母的向太陈岚、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迪斯科女皇”张蔷、登上过28次春晚的“小品女王”蔡明、美貌出众的现实版霸总文女主李小冉,都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内娱传奇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嘉宾人选公开后观众会如此期待,她们拥有非同凡响的人生经历、鲜明但迥异的处事个性、卓越不凡的表现力,任何一位放在其他真人秀中都是“镇场”大姐,但《一路繁花》却集齐了六位,这群女性聚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似乎已经是可以预见的。

不夸张的说,选角定下来之后,《一路繁花》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真人秀的核心是“人”,嘉宾配置关乎到节目的前期市场吸引力和内容效果呈现,而《一路繁花》的选角确实达成了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嘉宾前期制造出了较高的热度,在竞争激烈的综艺赛道抢占了先机;另一方面,敢说敢做的嘉宾在相处中产生了不错的化学反应,丰富了真人秀内容和话题。

但随着节目的播出,原本靠嘉宾人选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一路繁花》,却并没有迎来口碑的爆发,反而重蹈了“花学”的覆辙,走上了“冲突大于内容”的老路

事实上,《一路繁花》虽然在选角上颇有新意,但在内容设计上并没有逃脱国产旅综固有的套路——限制经费,由经费问题延伸出了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大量矛盾冲突的诞生。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种内容设计无疑是成功的,通过展现冲突性内容来收割流量,几位明星嘉宾之间的矛盾给观众留下了相当大的解读空间,通过激化观众情绪来为节目贡献话题。如此一来节目热度是有了,连续登顶猫眼、V榜、灯塔等多个榜单,但要说好不好看,豆瓣评分5.1应该已经代表了观众的态度。

在常规的国产旅综中,限制经费其实是一个相当常见的串联起节目的机制设置,也是冲突性内容诞生的基础,《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嘉宾也通过有限的经费做出了精彩的看点,“穷游”是一个已经得到了验证的可以成功的套路。

但问题就在于,《一路繁花》的选角与常规旅综不同,嘉宾的平均年龄更大一些,六位女性中有四位超过60岁,年龄最大的刘晓庆75岁,最小的李小冉也已经49岁了,考虑到她们的精力、情绪和生活需求,并不适合穷游。

一个典型的例子,《花少》嘉宾为了省钱可以骑几公里的自行车、吃泡面甚至是饿肚子,这本身就是“穷游”的看点之一,如果同样的情况替换到《一路繁花》嘉宾身上,颇有种“虐待老人”的既视感。

虽然节目组并没有真的让姐姐们吃泡面、骑自行车,但嘉宾确实因为“穷”产生了矛盾,李小冉和刘晓庆的吃鱼事件就是经费不足引起的,并且蔡明也透露过录节目省钱省怕了,限制经费无疑给年纪较大的嘉宾带来了不适感。

《一路繁花》的本质问题在于内容玩法设计没能针对嘉宾群体特性做出适当调整,依旧沿用了以《花少》为代表的户外旅综的常规设置,通过挑战体力极限、情绪极限的穷游来营造冲突看点。

但这种模式一方面并不适合老年人,节目中嘉宾低血糖晕倒、高反,都让观众产生了缺乏人文关怀的不适感,另一方面冲突性内容掀起的针对某一位嘉宾的舆论风波,对艺人形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挽回的。

原本靠选角成功一半的《一路繁花》中途哑火,节目最大的记忆点依旧是嘉宾互撕,又回归了“花学”的扯头花,属实是有点浪费嘉宾了。

流量焦虑下,旅综还有新解法吗?

从《花少6》到《一路繁花》,旅综的尽头只有一地鸡毛吗?

不能否认,相比于自带情感社交属性的恋综、竞技属性的音综、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喜综,旅综本质上还是一种慢综艺,如果只是侧重于对旅游地风景人文的展现,确实比较容易形成平淡无聊氛围,很难持续吸引市场的关注。

因而,大部分旅综会主动寻找话题点,最常见的就是制造矛盾,限制经费、设置任务,通过冲突性内容来追求即时的话题和热度,在商业上确实是成功的,但节目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是缺失的,反而不利于节目的长效建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被称为国内旅综天花板的《花少5》,节目并没有嘉宾互撕的抓马情节,但“北斗七行”却成为了综艺市场难以抹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相比于制作矛盾冲突来引发社交媒体热议,《花少5》更侧重于嘉宾之间的情感沉淀,深挖美好的情感互动,更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连接,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至今对“北斗七行”念念不忘。

观众觉得《一路繁花》“浪费嘉宾”的原因就在于此,阅历丰富、个性鲜明、具有超强人格魅力的女性嘉宾,本应该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情感交流

张蔷对刘晓庆的崇拜已经溢于言表、蔡明得知向太年轻时的经历心疼到落泪、倪萍和蔡明更是几十年的好闺蜜、刘晓庆和倪萍也相识多年......嘉宾之间有太多能够深度挖掘的情感故事、值得放大的情感交互,却被掩盖在了矛盾和冲突之下,节目走到如今“一地鸡毛”的地步,实在是得不偿失。

《花儿与少年》打开了国产户外旅行真人秀的大门,却也将旅综带进了“花学”的漩涡,靠矛盾冲突压榨流量成为了这类综艺的主旋律,却往往忽视了如何去做具有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的好内容。

《花少5》或许是一个成功的经典案例,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真人秀太依赖于“真人”的发挥,节目组能做的是在内容设计和叙事创作层面进行改变调整,从收割流量的思维中跳出来,《一路繁花》即便成为不了《花少5》,也能够走上自己的“繁花之路”。

来源:钛媒体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