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恋爱综艺:50多岁,正是追爱的好年纪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2-08 13:34 1

摘要:每天睡醒就嗑CP的年轻人,牙口好得甚至能啃下“老骨头”——没有冒犯的意思,指的是在万千恋爱综艺统治“互联网恋爱脑”的当下,老年恋爱综艺悄悄异军突起,成为年轻人最爱看的节目类型之一。

每天睡醒就嗑CP的年轻人,牙口好得甚至能啃下“老骨头”——没有冒犯的意思,指的是在万千恋爱综艺统治“互联网恋爱脑”的当下,老年恋爱综艺悄悄异军突起,成为年轻人最爱看的节目类型之一。

“中老年相亲节目有多好笑”“中老年硬核相亲”等多个话题,在抖音平台的累计播放量迅速破亿次。“中老年相亲才是社交天花板”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就像钱锺书所说,“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在野火燎原的黄昏恋中,年轻人悟出了一个道理:50多岁,正是追爱的年纪。

做“全熟恋人”,勇敢追爱

回顾2024年的恋爱综艺,韩国老年恋爱真人秀《终于爱》是绕不开的一部佳作。

男嘉宾之一被扒出来私生活失德,镜头大幅删改;节目后期情节被吐槽过于套路,和普通恋爱综艺区别不大,乏善可陈……尽管如此,《终于爱》在豆瓣上仍拿下7.4分。对于拥挤的恋爱综艺赛道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老年恋爱综艺并非新鲜题材,《终于爱》能够脱颖而出,赢在这档节目打造了一种全新的节目奇观。一方面,节目嘉宾清一色是看似30岁实则人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帅大叔、靓阿姨,单从外貌来看就是一场高颜值视觉冲击;另一方面,节目组又会插入各种中老年人专属细节,比如人均社牛、不扭捏,互相问候身体状况,提醒小心楼梯磕碰。

在第一期末尾,《终于爱》更是放出重磅炸弹——东亚家庭最爱的亲情环节。嘉宾们收到来自儿女的惊喜来信,鼓励他们做回自己、勇敢追爱。这一环节,赚足屏幕内外读信者的眼泪。

“真正的爱情在能理解人生的时候迎来。”

这是《终于爱》节目组在开篇词结尾写下的主旨句。绝美文案再配上岁月静好的海岛黄昏空镜,也一语道破了恋爱综艺的核心本质——比起展露真实,更重要的是营造氛围,为青年群体塑造一种理想老年情感生活。

相较于韩国恋爱综艺独有的极致浪漫氛围,我们更熟悉的中式恋爱综艺,生猛得不给任何一段恋情留下“文火慢炖”的机会——不搞套路,开篇就讨论住房、社保、养老,还有身体健康程度。

吉林卫视的中老年相亲节目《缘来不晚》,其节选片段在互联网上的最高点击量甚至超过1亿次。78岁的大爷张子富,在现场直言“想找一个能伺候自己但又不要钱的老伴”,把女嘉宾气得转身就走。

75岁的大娘刘桂英,因为觉得男嘉宾文化水平和身高都不达标,当面输出金句:“不是我的菜,我就这么坦率。”

有房有车、年收入20多万元、刚步入花甲之年的王传,也遭不住倾心女嘉宾的单刀直入,对方关注的重点落在了王传的糖尿病是否会影响生理功能上:“就像智能手机和老年机,用不用是我的事,但功能要有。”

《缘来不晚》的走红并非个例,辽宁卫视的《爱的选择》、黑龙江卫视的《相亲相爱》等中老年相亲节目,也凭着密集出现的段子、金句成为网友爱看的“赛博小品”。

“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元),谁要跟我走,我赏钱10万(元)。就在哈尔滨也行,你说在哪旮旯地,我给你买楼。”《相亲相爱》中有直接说完“悬赏条件”就当场掏出大沓现金的大叔,差点把主持人吓坏。

《爱的选择》里有这样一个名场面:一位大爷要在5位女嘉宾中选出最合眼缘的一位,结果大爷看完摆摆手说“都不行”。台下的女嘉宾们立刻回怼:“你是20多岁小伙儿啊?挑个啥呀,正儿八经过日子就得了呗。还要长得好看,好看的找你啊?个儿不到一米七,3000块钱够干啥的?”

无论是话糙理不糙的东北“直球”老年爱情,还是韩国恋爱综艺的唯美晚年浪漫,呈现的都是老年人的爱情观——既有在海边散步畅谈余生的小资情调,也有明码标价的“合伙过日子”。

人生上、下半场的转折不一定有明确的分界线,而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恋爱都是经久不衰的生活议题。老年恋爱综艺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爱情关乎的不只有情感需求,更是个体在不同人生阶段经历不断改变所带来的诉求。

在最合适勇敢追爱的年纪,仍有一颗渴望爱情的心,正是因为人们不曾停下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对于这种别致的“老房子着火”式爱情,或许一句“尊重、祝福”就是最好的反馈和接纳。

另一种“父母爱情”

早在老年恋爱综艺席卷互联网之前,这种生猛的老年爱情观,在很多城市的角落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北京的菖蒲河公园、重庆的洪崖洞,以及上海人民公园知名相亲角的另一头,都有中老年人自己的相亲角。上海宜家徐汇商场更是知名的中老年人相亲圣地,每逢周二、周四,老人们都会在宜家餐厅落座,喝着免费咖啡进行相亲活动。因此,宜家徐汇商场被逼无奈提出“先购餐后入座”的规定。

聚焦老年生活的纪录片《前浪》的第一集《不老爱神》,就把镜头摆在了宜家徐汇商场,这一集的观感也被观众公认为“仿佛在看老年恋爱综艺”。

第一集的三位主要人物,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爱情故事下集”。经历过三次结束得都不算愉快的婚姻的宝叔,虽然嘴上一直念叨“我们没有好结果”,但还是热切地为一见钟情的网恋对象“山口百惠”献殷勤;玲玲和老张是上海相亲角的一段佳话,但在80岁选择分手,各奔下一段情缘;满载少女心的金阿姨爱穿旗袍、种花,还爱喝可乐,和心仪对象爬山会穿带跟小皮鞋,相处愉快时还会与对方共舞。

《不老爱神》的节目效果甚至比狗血恋爱综艺的情节更戏剧化。一直在积极追求网友“山口百惠”的宝叔,在现实中从未放弃过相亲。老张和玲玲虽然已经互为“前度”(之前的恋人),但每次去相亲前老张都会去玲玲家吃饭,甚至分手不久后就在玲玲家安排了一场相亲。

“老年人不会管叙事逻辑,可能复杂、混乱就是生活本身,我们想尽可能地把生活的真实的东西展现出来。”《前浪》创作团队说,这些故事可能和普遍认识的浪漫与爱并不相符,但这才是一种回到生命最初状态、非常原始的爱。

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有一期采访了北京菖蒲河公园相亲角的大爷大妈。在菖蒲河公园,大家非常直接,看上了就直接请对方吃饭,聊得来的甚至当天就搬到一起同居,不合适的就原地散伙,各自寻找下一个目标。

节目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李经理,打扮前卫时尚,花衬衫、太阳帽、墨镜一个不落,是菖蒲河公园的“名角”。55岁的李经理如是解释他们豪放高效的处对象方式:这里鱼龙混杂,有人寻找一段关系,也有人只想要一夜情,但都可以敞开来说,各取所需。“到了我们这个岁数,时间不多了,彼此说话直白,不需要含蓄害羞。”

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专家预测,未来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长。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除各项实体服务外,也特别提到要“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行业”。

银发人群越发得到重视,尤其是由60后、70后构成的新一代老年群体,他们不再是刻板印象中与现代社会脱节的“面目模糊、失去性别的一代”。针对老年群体的文娱内容也得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2024年5月,爱奇艺CEO龚宇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表示,“夕阳红产业即将成为朝阳产业”,未来将加强对“一老一小”人群的服务。同年5月底,优酷将“长辈模式”升级为“银发剧场”,为银发网民消费文化作品开辟绿色通道。

“霸道熟男总裁爱上退休的我”等老年甜宠题材的微短剧,就是在这种推动下应运而生,关注中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文娱市场显然是不可忽略的商业蓝海。

《不老爱神》播出后,创作团队看过最有感触的评论之一,是有观众说看完这期节目突然发现老年群体在她心中得以具象化,不再是“那个爷爷”“这个奶奶”,她认真记下了被镜头记录的每一个具体的人。

“看见是尊重的开始,”《前浪》制片人谢琳说,“看见真实的人,而不是被各种刻板印象浪漫化和粉饰过的样子。无论是悲凉的、残酷的,还是热忱的、有力量的,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和陌生人说话》的主持人问采访对象胡大爷“做过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胡大爷回答:“鸳鸯浴。这还不够浪漫吗?”

他们足够浪漫,也足够生猛。我们能做的,是看见他们、听见他们、知晓他们。因为我们终将成为他们。

再热辣的老年爱情故事,还原的也是生活本身。观众所见的老年生活不是被想象出来的,而是真实具体地生活着的人,偶然分享了他们世界的一角。

来源:水滴神断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