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宣称“1月18日要回归家庭”的杨子,曾发布不雅视频、以整容博流量的刘梓晨,陷入出轨漩涡的徐开骋和姚笛……相比上一季,节目邀请了更多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还提前放出了“尬演”纣王、“爆改”相柳等学员表演片段,试图在开播前就吸引一波关注。可惜,节目组的“如意算盘”虽
◎ 皮婉婷
近日,在一片争议中,《演员请就位》第三季开播。
宣称“1月18日要回归家庭”的杨子,曾发布不雅视频、以整容博流量的刘梓晨,陷入出轨漩涡的徐开骋和姚笛……相比上一季,节目邀请了更多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还提前放出了“尬演”纣王、“爆改”相柳等学员表演片段,试图在开播前就吸引一波关注。可惜,节目组的“如意算盘”虽然成功了,但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适,有人质疑其作为演技综艺恐沦为“审丑大赛”,并建议改名为《演员请搞笑》。
曾几何时,《演员请就位》以不同戏龄的学员同台飙戏,为追求提高专业水平的演员提供机会出圈出彩。如演员孙千便凭借在该节目作品《白蛇人间》中的出色演技,被越来越多人“看见”,知名度大大提高。
不可否认,作为一部声称“还原演员真实生态位”的演技综艺,不论是节目赛制优化,还是“与国际接轨”的导师阵容及其不留情面的点评,都可以看出《演员请就位》第三季在指导演员提升演技、展现当下演艺圈现状、警醒行业等方面的坚持,多少有点干货。不过,当节目组试图复刻“导师毒舌+学员抓马”的配方,并以此为卖点来制造话题度、博得流量;当演艺竞技沦为“审丑狂欢”,人们对“烂演技”的愤怒情绪被反复消费……那么,留给精湛演技的关注度又还能剩多少呢?
诚然,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综艺节目追求流量和关注度无可厚非。从节目效果来看,争议与话题带来的流量确实是让节目未播先火,赚足了观众眼球。不过,节目方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流量并不是唯一的目标,争议人物带来的流量难免涉及道德等敏感问题——这看似是节目和参演学员的流量“双赢”,但接连不断的争议话题消耗的却是节目的口碑和生命力,从长远来看,势必是对演员专业性和观众审美的长期伤害。无怪乎有不少网友吐槽:“为了流量,《演员请就位》谁都能来!”
此番网友的批评与质疑也给演技综艺一个提醒:演员的“就位”、一部好的视听节目,不应是话题和流量的傀儡,而应是专业的回归。
实际上,包括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在内,早已对综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有要求,除应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外,还要求综艺节目的主创及出镜人员,不得选用因丑闻劣迹、违法犯罪等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艺人。虽然参演的话题争议人物没出现违法行为,却也因为道德等原因受到了网友的诟病、抵制,带来了“毒流量”。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节目第一期播出之后,广泛引起讨论的并不是参演学员的成长和演技提高,而是话题争议人物在节目中的一瞥一笑——他们在节目中的“洋相”被放大,从而再次在网络上制作流量爆点,遮掩了其他想提高演技学员的光芒。
节目中,市场导师杨晓培称,在影视化市场中,观众更愿意为高质量和好故事的作品买单,影视行业也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近期,流量“高开疯走”的《哪吒2》也印证了这一点。实际上,这个道理在综艺节目上也同样适用,对于好的作品,观众自然会买单叫好,因为高质量吸引的“自来水”才是好流量。眼下,一些炒作“翻车”的负面案例也时有发生,还是希望节目能少点炒作,多点真诚与干货。
来源: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