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的闲言碎语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3-29 17:41 2

摘要:许知远的《十三邀》,说白了就是文化人版的“装逼翻车大合集”。这节目号称深度交流,结果经常尬得让人脚趾抠地,就像硬拉着嘉宾玩“灵魂拷问”,结果变成大型社死现场。

我看《十三邀》很长时间了,以前写文章捧许知远的较多,今天也要杀一杀,以免他过于飘飘然。

许知远的《十三邀》,说白了就是文化人版的“装逼翻车大合集”。这节目号称深度交流,结果经常尬得让人脚趾抠地,就像硬拉着嘉宾玩“灵魂拷问”,结果变成大型社死现场。

许知远最爱干的事,就是摆张知识分子的深沉脸,用“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啥”这种问题轰炸人。跟伍迪·艾伦聊那期,愣是把纽约老炮儿聊成了干巴巴的符号,全程就像在读维基百科,连影迷都骂他浪费机会。制片人还狡辩说“尬聊才是真实”,合着观众看节目不是为了看专业访谈,而是为了看主持人结巴?

节目总爱说“呈现真实”,结果拍陈年喜就盯着他咳嗽,拍珍·古道尔就猛拍她跑腿,还说这是“捕捉细节”。矿工诗人的尘肺病成了镜头里的悲情道具,教育学者林小英的县中故事被剪成了鸡汤,深度没挖到,反而把苦难拍成了装模作样的艺术。许知远动不动就感叹“我的生活太肤浅”,这种强行共情,就像文艺青年去贫困山区拍照发朋友圈一样。

第八季让许知远学芭蕾、打拳击,看似挑战自我,实则暴露了节目的焦虑——对话撑不起场面,只能靠行为艺术凑时长。跟李景亮近身肉搏的镜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武林风》跨界直播,思想碰撞没见着,倒是贡献了一堆表情包。制片人还吹嘘“用观察式纪录片呈现交流”,结果剪出来的全是零碎片段,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许知远嘴上说着关注普通人,实际上选角还是围着文化圈的老白男转。书里收录的40多个访谈对象,一半是学者艺术家,聊的话题动不动就是“历史长河”“存在主义”。就连拍县中教育,最后落脚点还是知识分子式的同情,根本没让真正的县中学生发声。这种高高在上的关怀,跟跑去贫民窟采风的贵族有什么区别?


节目火了就赶紧出《行动即答案》,说是“深度呈现”,其实就是把访谈稿注水成一堆废话。粉丝吹捧书里“附加外围采访”,但王赓武那章塞进黎紫书、姜文欢的内容,明显是编辑偷懒凑字数。许知远还亲自写引子搞“个人化体验”,结果读起来就像豆瓣上的矫情小作文。一套书分五册卖,颜色设计再花哨也掩盖不了内容注水的事实。

《十三邀》就像许知远本人:一边嫌弃流量时代的浮躁,一边靠着“不合时宜”的人设吸引眼球。节目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证明了——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年代,哪怕端着架子尬聊,只要坚持下去,也能混成个文化符号。至于深度?早被剪辑师剪得稀巴烂了。



来源:文渊阁夜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