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这个节目后来一季更比一季糊,但看过第一季的观众,就算捏着鼻子也忍不住要看一眼新节目。因为恋旧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之一,第一季积攒下来的情怀,就像初恋时攒下的红豆,睹物思人,怀念的不是初恋,是正当年的自己。
《浪姐6》更名为《乘风2025》,悄咪咪地上线了。
虽然这个节目后来一季更比一季糊,但看过第一季的观众,就算捏着鼻子也忍不住要看一眼新节目。因为恋旧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之一,第一季积攒下来的情怀,就像初恋时攒下的红豆,睹物思人,怀念的不是初恋,是正当年的自己。
所谓消费情怀,大抵如此。
不过这一季看下来,我有种预感,大约这也是最后一次对老浪姐粉的收割与消费了。
首先在人选方面,槽点无数。
62岁的叶童上演穆桂英挂帅。叶童老师当然是有魅力、有人气,年轻时也唱过歌,不过一直被业内人士诟病五音不全直嗓子,所以她的表演,修音师使出十八般武艺都救不回来,实属意料之中。
虽然我一直觉得年龄不是问题,但基于往期节目的变态赛制,还是为叶童老师捏了一把汗。你瞧这才刚开播,许仙都被节目组嚯嚯成啥样了。
我们当然可以说人要突破限制,但突破限制不是突破审美。节目组为抓眼球而放弃审美,粉丝被炸得外焦里嫩,还得嘴硬“你开心就好”。
还有我一直不理解这个节目,请30岁以下姐姐的理由。大家期待看到的是经历岁月洗礼、依然乘风破浪的姐姐,35+是最合适的年龄,最低不能低于30。
第一季的时候,刚满30岁的蓝盈莹、李斯丹妮也被质疑是否符合节目所传达的“三十而骊”,不过好歹人家确实年满30。
这一季的宋妍霏到今年10月才满30岁。上一次上新闻是跟窦靖童闹绯闻;上上一次则是跟张一山谈恋爱。
她本人是韩国练习生出道,年轻女团成员来姐姐节目抢饭吃,充分说明国内确实已经不存在女团这个赛道了。
还有年纪更小的李艺彤,29岁刚过,同样是少女偶像出道,少女还没割明白,就来割阿姨了,可见娱乐这口饭也不怎么好吃。本来她还有一个赛道:宅男女神,不过这个赛道更可怕,毕竟就消费力来说,男人不如狗。
总之就是这么一锅乱炖,把人给凑出来了。
开场就放弃了真正的舞台,玩起行为艺术。把初舞台放到海边,最大程度追求与节目名的互文。
有点音乐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海边表演的难度,毕竟大多数姐姐是业余选手。果然最后出来的效果,就是画面好看,姐姐凌乱。大多数声音都被修成了电子歌姬,下次直接让AI帮唱算了。
更大的问题是节目的导向,已经完全偏离女性励志,变成后宫扯头花。
姐姐们一见面,原主持人曹颖就拿了反派一号的剧本。问王珞丹有没有人叫错她的名字,还说当年有观众把自己跟瞿颖搞混。曹颖跟瞿颖,都做过主持人、演过电影,因为名字太像,观众搞混情有可原。但王珞丹的名字能叫成谁,白百何?
白百何在家估计白眼都翻上天了,姐姐独美,勿cue老娘。
白百何跟王珞丹的陈年恩怨,大家有兴趣可以另起一篇。对内娱八卦稍微了解一点,都知道那是一段不怎么愉快的经历。但有些人糊太久了,身上的标签越来越模糊,负面也可能成为翻红的灵丹妙药。
曹颖手握祭天的剧本,王珞丹拿捏着文青的高冷。
说完叫错名字这个梗,曹颖继续追问王珞丹,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了你可别生气。王珞丹说那你就别问了。
这一段如果放在两年前,曹颖得被骂上天,而王珞丹的真性情也能被夸上天。一个手握黑红的滔天流量,一个收割真性情的泼天富贵,peace and love的流量世界达成。
然而放在现在,相似的剧本看得太多,观众主动选择了沉默——我说话难听,就不说了。
除了在王珞丹面前搞事情,曹颖还对邓萃雯说,自己很想演反派,可惜圆脸看上去不像坏人,所以导演不让她演。这话别说邓萃雯,蔡康永来了都接不上。
可惜这个炮还是没响,曹颖说啥无人在意,大家关注的点只有两个。
一是你啥时候退圈20年了,又怎么敢说自己是第一次参加综艺?互联网有记忆,姐是真不知道啊。
二是曹颖的脸怎么变成这样了。曾经的圆脸甜妹,如今看起来像戴着人皮面具,从演不了反派的脸,变成天生反派的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次芒果台押宝王珞丹,给的是第一季万茜的剧本,人见人爱、人淡如菊。
除了曹颖强行跟王珞丹拉家常,另一个选手祝绪丹也强行跟王珞丹组CP,直接问出了“婚配否”这种泛着油花的虎狼之词,王珞丹回复“否”。
现实生活里真有人这么说话嘛……难怪明星人均大别野,都是用脚抠出来的吧。
曹颖没撕起来,昨天节目组又放出一个热搜,是陈德蓉跟王蓉吵架。
王蓉责怪陈德蓉不努力,在一个动作上耽误大家的节奏。陈德蓉觉得你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我当然会慢一点。然后现在放出的路透是王蓉马上要被淘汰。
论业务能力,肯定是王蓉强,但要说国民度与承受观众的火力,还得是琼瑶女郎陈德蓉。一档综艺按什么标准选人,体现主创的三观。
有时候想想,娱乐世界看上去荒诞不经,却无不是每一个毛孔,都是现实的折射。现实中的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只顾眼前,这几年愈演愈盛。很多行业都在赚快钱,没人想要维护一个好的生态,让大家明年还有饭吃。
这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它领域正在经历的荒诞,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去年底今年初,《再见爱人4》横空出世,遍扫各流量平台,之后国产综艺全体跑偏,都去抢黑红的金饭碗。
哪怕黑红之后,李行亮工作被抵制,麦琳参加综艺被投诉,依然挡不住大家往这条路上奔。因为它来得容易,只要豁出去,总能杀出一条血路,至于观众会不会疲惫,无人在意,只要能交出讨论热度的作业,牛马就能准时下班。
有时候想想,可能也不能怪编导。毕竟大家都是打工人,背着节目流量的KPI。
我有一种明显的感觉,不一定对,分享出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就是那3年过后,内娱明显变得浮躁起来。第一季浪姐是在2020年的夏天,宁静被要求自我介绍,她说我还要自我介绍,那我这么多年白干了?
张雨绮被问人生低谷,说自己没有事业的低谷期,在任何时刻都是高光。
伊能静要求节目组配合,把回音拿掉,不要那么多水声,宁静吐槽节目录制时间太长,屁股坐疼了,要求早点下班。
虽然表面懒散、像逛菜园子,但只要音乐一响,每个姐姐都卯足了劲,玩命地练,玩命地唱。与后来全录播相比,第一季的全开麦、半开麦,绝对是浪姐的高光。
每个姐姐,无论成团的还是淘汰的,都鲜活亮丽、敢想敢说。像现实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姐姐,话说得不一定好听,但事一定做得漂亮。
第一季浪姐也有争议,但不是扯头花,而是探讨对生命的理解。
伊能静在后采里说,自己比梅艳芳幸福,虽然被骂成了筛子,但同时也体现了她真正的三观,就是极度女利主义。这样的女生,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活得不会太差。
万茜的人淡如菊人设也在易立竞的犀利提问下崩塌。然而于她而言,是件好事。她终于可以大步向前、敢争敢抢了。浪姐之后突破之前的形象,塑造了《人潮汹涌》中的李想,《玫瑰的故事》里的苏更生。
在娱乐圈,人淡如菊本来就是个伪人设。甚至放在职场,女性都不应该追求人淡如菊,野心才是我们荣耀。
第一季的浪姐,每个姐姐都野心勃勃。不仅有野心女蓝盈莹,如今的恋爱脑金莎,当时在节目中也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仍然想过一种不凡的人生”。
虽然钟丽缇很早就被淘汰了,但她的感言也激励了很多女生。让年轻女孩觉得,老并不可怕;让同龄女性觉得,人生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言败。
她说:“我不想他们觉得20岁肯定能赢,为什么20岁会赢?我觉得20岁30岁或50岁,其实是一样的,只要你努力。”
那时候的浪姐,发自内心在讲女性崛起。
整个主创团队,包括参加的姐姐们,都不知道节目能火成后来那样,但大家都带着赤诚之心,展现女性最为努力的一面,每个人的表现,都对得起“女性成长励志综艺”这8个字。
后来节目火了,天气也变了,划水的多了,扯头花的也多了。在节目中再难看到全力以赴,也看不到姐姐心里的那团火。
大家似乎都有一个隐藏的台词:都是要来翻红的,谁也别跟谁装13点。一种敷衍感迅速传播,导致节目失掉了精神。
之后它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变成了《乘风破浪》,今年连浪都没了,成了《乘风2025》。这个转变想想也十分反讽,大家迫不及待想要站上风口,被风吹起,却再也不想做那个努力造浪的人。
5年前,“三十而骊,青春归位”,何等豪迈;5年后,大家不是努力唱跳,而在努力地制造冲突,都想赌一把,成为下一个麦琳。
综艺的更迭,也是时代的更迭。不顾生态地赚快的流量、快的钱,急切感让人类变得更加患得患失。但真正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从来都是春种秋收、有因有果。大家在现实生活里为快而苦,打开综艺,想看到的是姐姐身上的光芒,而不是女人之间的冲突。
希望“慢”,不是奢侈品。
来源:FUN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