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2025》也就是《浪姐6》,一公播出后最吸引眼球的不是完美的团队舞台和精彩的个人表演,而是陈德容和王蓉吵架。《浪姐6》一共有30个姐姐参赛,一公分为10个队,每队3个人。51岁的陈德容是演员,47岁的王蓉是歌手。摘要:虽然陈德容只比王蓉大4岁,但陈德容1990年就因为与周星驰合作电影《师兄撞鬼》小有名气,1993年就因为出演琼瑶剧《梅花三弄》爆红两岸三地。王蓉1998年才出道,2004年才因为歌曲《我不是黄蓉》在内地爆红。所以,陈德容是前辈,王蓉是后辈。
虽然陈德容只比王蓉大4岁,但陈德容1990年就因为与周星驰合作电影《师兄撞鬼》小有名气,1993年就因为出演琼瑶剧《梅花三弄》爆红两岸三地。王蓉1998年才出道,2004年才因为歌曲《我不是黄蓉》在内地爆红。所以,陈德容是前辈,王蓉是后辈。
正好陈德容又是队长,所以于情于理,王蓉都应该听陈德容的。在排练室里,陈德容和王蓉的争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的某种焦虑——我们到底该追求“完美”,还是该追求“效率”?我们到底该“逆袭”,还是“躺平”?
陈德容曾经是琼瑶剧里最美的女主角,一个眼神能让人心碎。如今,她站在舞蹈练习室,一遍遍重复着前两拍的动作,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就是学不会。王蓉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毕竟她是歌手出身,而且是唱跳歌手出身,所以她学舞蹈很快。
陈德容要求舞蹈老师反复打磨前两拍的动作,直到完全标准。因为基础不牢,后面全乱,必须练到完美。陈德容的潜台词是:我是队长,应该按我的节奏来。王蓉则主张先学完整支舞,再回头调整细节。因为时间有限,必须保证整体进度。王蓉的潜台词是:拖慢全组,最后舞台翻车谁负责?
陈德容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她来自上个世纪90年代,演员可以为了一个镜头NG几十次,直到导演满意。陈德容相信:艺术必须打磨到极致,哪怕多花时间。王蓉爆红的时代正好是网络歌曲喷发的年代,她活在“快者生存”的规则里。王蓉的歌能在三天内写完,五天爆红,市场没耐心等谁慢慢成长。在王蓉看来,先完成,再调整,才是生存之道。
谁错了?其实都没错!只是时代变了。陈德容是台湾演员,虽然过气了,但面对内地艺人还是有一种优越感。很多姐姐都对她说过:我是看着你的戏长大的。陈德容的上进心不强,她参加《浪姐6》只是蹭热度,搞回忆杀,多参加几个综艺,等热度没了再回台湾养老。
而王蓉不一样,虽然她也过气了,但她是有野心的,她想翻红。王蓉有四首代表作,除了《我不是黄蓉》,还有《爸爸妈妈》《小鸡小鸡》《哎呀》曾经也很火。所以王蓉一旦翻红了,她的商演会源源不断,下半辈子不愁没活干。所以陈德容想躺平,但王蓉想逆袭。即使成不了王心凌,也要成为薛凯琪。
这场争吵注定会上热搜,因为《浪姐》的赛制就是这样设计的——把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姐姐塞进一组;让淘汰机制逼出团队矛盾;再通过剪辑,把冲突放大成“代际战争”。观众爱看争吵,节目组深谙此道。只可惜王蓉还没来得及逆袭,一公就被淘汰了。
来源:C娃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