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曹颖以 “央视名嘴” 身份却频出雷人言论,当祝绪丹用夹子音强行卖嗲,当陈德容以 “琼瑶女神” 自居却拖累全组,当 VAVA 自称 “中国第一女 rapper” 却气息不稳,这场以姐姐们为主角的舞台竞技正逐渐演变为观众的舆论修罗场。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 6》首播即引爆全网,然而30 位姐姐的初舞台表演却因四位 “混子” 选手的存在,让这场本该燃爆的女性成长综艺沦为 “尴尬名场面合集”。
当曹颖以 “央视名嘴” 身份却频出雷人言论,当祝绪丹用夹子音强行卖嗲,当陈德容以 “琼瑶女神” 自居却拖累全组,当 VAVA 自称 “中国第一女 rapper” 却气息不稳,这场以姐姐们为主角的舞台竞技正逐渐演变为观众的舆论修罗场。
原本聚焦才艺展现的综艺舞台,逐渐成为大众对选手表现、赛制公平性甚至价值观争议的讨论焦点,观众从单纯欣赏表演转向对节目内核与选手素养的审视。
在首期节目中,曹颖的表现堪称 “大型社死现场”。
面对王珞丹时,她反复追问对方是否介意被喊错名字,在对方明确表示 “要生气就别问了” 后仍不依不饶,甚至将自己与那英对比:“我比那英稍微好一点,没那么得罪人。” 这种强行制造话题的行为,被网友精准吐槽:“那英是真性情,你这是没情商。”
作为曾经的央视春晚主持人,曹颖的业务能力在《浪姐 6》中全面崩塌。她不仅在采访中频繁抢话,还在训练时对队友的表现指手画脚,甚至公开质疑节目组的赛制安排。
数据显示,她的相关片段在社交平台被标注 “尴尬预警” 的播放量超 1.2 亿次,“曹颖 情商” 话题连续三天霸榜热搜。
曾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玄女一角走红的祝绪丹,此次以 “甜妹天花板” 人设登场,却因全程夹子音、撒娇式互动引发全网不适。在初舞台表演中,她的舞蹈动作被专业舞者点评为 “广播体操水平”,但最终却以 665 票晋级,被网友戏称为 “皇族保送生”。
更令人咋舌的是,祝绪丹在训练中多次以 “舞蹈小白” 为由要求全组陪她抠动作,甚至在公演前三天请假拍戏,导致团队进度严重滞后。这种 “划水式努力” 彻底激怒观众,有粉丝直言:“她的存在就是对其他姐姐的侮辱。”
作为初代琼瑶女郎,53 岁的陈德容自带怀旧滤镜登场,却在节目中展现出令人窒息的 “公主病”。在与王蓉、黄英组队后,她不仅因学舞太慢拖后腿,还多次因情绪失控与队友爆发冲突。当王蓉提出专业建议时,她竟当场甩脸:“你们能不能体谅一下我?” 这种 “我弱我有理” 的态度,让她的团队喜提 “没有团魂” 的辣评。
数据显示,陈德容所在小组的初舞台仅获 517 票垫底,直接导致王蓉被淘汰。对此,网友犀利点评:“她不是来乘风破浪的,是来当皇太后的。”
自称 “中国第一女 rapper” 的 VAVA,在初舞台表演中彻底暴露实力短板。她选择的《中国话》改编版被乐评人批为 “车祸现场”,气息不稳、节奏混乱等问题一目了然。
更尴尬的是,她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自己的 “第一” 头衔,却在后续舞台中被同组的管乐、侯佩岑碾压。这种 “实力配不上野心” 的表现,让 VAVA 成为本季首个被全网群嘲的选手。
业内人士指出:"其自信的根源并非个人能力,而是节目组通过剧本为其营造的支撑体系。"
四位 “混子” 姐姐的集体翻车,暴露出《浪姐 6》的深层问题:当流量成为唯一标准,实力与态度被抛诸脑后。数据显示,这四位姐姐的微博粉丝总量超 8000 万,但她们的舞台表现却远低于观众预期。这种 “高人气低实力” 的配置,被网友痛批为 “资本游戏”。
更值得警惕的是,节目组似乎在刻意制造话题。从曹颖的 “情商争议” 到祝绪丹的 “皇族剧本”,从陈德容的 “公主病” 到 VAVA 的 “实力泡沫”,每个争议点都精准踩中舆论热点。这种 “用尴尬换流量” 的操作,正在透支观众对节目的信任。
面对质疑,节目组似乎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最新数据显示,《浪姐 6》第二期的收视率较首期下降 18%,弹幕中 “建议淘汰 XX” 的刷屏现象已成常态。在社交平台,“浪姐 6 败笔姐姐” 话题阅读量超 30 亿次,其中 “陈德容 退赛”“祝绪丹 夹子音” 等子话题持续高热。
有业内人士指出,《浪姐》系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女性成长叙事”,而不是 “抓马剧本”。当观众发现节目变成 “尴尬行为大赏”,流失将不可避免。要挽救口碑,节目组必须重新审视选角标准,让实力与态度回归 C 位。
《浪姐 6》的这场 “混子危机”,折射出内娱综艺的深层矛盾: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实力” 与 “话题” 的天平该如何平衡?当 “划水” 也能成为生存法则,真正的努力者该何去何从?
这场争议不该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应成为行业反思的契机。毕竟,观众要的不是 “乘风破浪的剧本”,而是 “破茧成蝶的真诚”。
你认为《浪姐 6》中哪位姐姐最该被淘汰?欢迎在评论区投票并分享理由!
来源:完全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