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种经典或情怀元素轮着用,又是新白娘子传奇,又是还珠格格,要么就是武林外传,如果再加上一个西游记,刚好凑够了中国暑期霸权四大神剧,我不是吐槽这种营销策略不好,否则经典也就不可能成为经典了。
这两天我在看乘风2025,也就是浪姐6,然后我发现,在我们内娱,像浪姐6、还有王牌对王牌之类的综艺节目,时不时就喜欢打一些经典情怀牌。
各种经典或情怀元素轮着用,又是新白娘子传奇,又是还珠格格,要么就是武林外传,如果再加上一个西游记,刚好凑够了中国暑期霸权四大神剧,我不是吐槽这种营销策略不好,否则经典也就不可能成为经典了。
但一味的怀旧,是不是也就代表着对新事物的排斥,从概念上来说,这是两个相互对立的东西,但社会发展往往又需要新的事物,所以我只是好奇,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站在我自己的视角,我首先能想到的,既然节目组喜欢打经典情怀牌,那就说明对流量,或者说对于后续的变现营收,肯定是有利的,也就是能赚到更多的钱。
比如这一季浪姐6对新白娘子传奇和还珠格格等经典元素的引入,尤其是还珠格格,李晟以小燕子身份在初舞台演唱了一首《当》,就这么一首歌,弹幕瞬间就炸了,满屏的爷青回,有数据统计,李晟的《当》在初舞台播出以后,其票数在24小时内,从7万飙升至64万,单日增长超40万票,最终以131万票实现断层式领先,第二名仅有91.8万票。再往下更离谱,第三名只有36.9万票。就连节目组下了重注的叶童,也仅仅只获得了17.3万票。
按照李晟粉丝的说法, 这是观众对经典角色的情感映射。就像很多弹幕所提到的,小时候没有话语权,现在要让小燕子飞起来,而且数据显示,投票用户中18岁到25岁的群体占比,高达58%。
与此同时,还有数据显示,芒果TV为支持李晟而首次注册会员的用户占比,高达37%,其中90后用户占比,更是超60%。
再加上还有观众发现,李晟的票数在3月25号晚七点到八点的时段,突然增加了12万,远超同时段其他选手的增长速率,这离谱的投票曲线,显然是有点不对劲的,所以很快,就有声音质疑,李晟的票数增长或存在注水现象,也就是造假。
但是李晟粉丝通过晒出全家总动员式投票的截图、还有为投票而发起的各种打卡活动,又证明其票数来源都是真实用户的自发行为,反而让这个争议,进一步成了李晟相关话题热度的二次传播点。进一步推高了热度。
一下子成了乘风2025的最大黑马,也让很多人好奇,李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王心凌。
因为之前浪姐三的王心凌,同样是初舞台,同样是经典情怀元素,同样是一首歌,一首《爱你》,凭借其学生制服造型与高马尾设计,精准复刻了2004年的MV形象,瞬间引爆全网热度,结果就是微博热搜超15个,QQ音乐平台飙升榜前十占9席,抖音话题王心凌男孩播放量超七个亿,直接造就了一个现象级话题,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超50亿次。
连带着王心凌本身,2025年的数据显示,其广告代言费相较2022年,暴涨580%,演唱会所谓的霸总应援套餐,也就是因王心凌的粉丝群体,对4K画质的过度追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消费服务以及相机租赁服务。更是突破了三百万的单日销售额。
所以李晟突然爆冷以后,湖南卫视一边惊喜重映《还珠格格之燕儿翩翩飞》,另外一边又复刻了一次之前第三季王心凌爆火以后的操作,紧急增加李晟的直播场次,连夜加镜头。
因为在李晟爆冷之前,其所面临的情况跟王心凌如出一辙。
就像很多网友所表示的,节目中李晟镜头极少,第一期三集连播,六个小时的时长,但李晟在正片中的镜头仅占了12分钟。浪姐3那期也是一样,时长四个多小时,但王心凌仅出现了六分钟。
所以李晟也一度被调侃为枯叶蝶选手。
简单来说,目前的李晟,凭借其具备的情怀元素,首先已经精准定向了不少90后以及00后群体,刚好这两个群体又是目前来说,叛逆心相对较重的群体,然后浪姐6节目组又如此巧合的在第一期,将李晟的镜头,剪成了个枯叶蝶,不自觉的就激起了这两个群体的逆反情绪。
资本不愿意,那李晟的粉丝就通过二创、应援、利用自己对互联网的熟悉,亲自为李晟引流。然后就造就了一个跟王心凌男孩如出一辙的现象级话题,也就是李晟断层第一。
再加上节目组经历过一次王心凌男孩现象,多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前面说的,紧急增加直播场次,连夜加镜头等等,另外综合节目组对李晟宣传资源的倾斜,比如李晟原本并不在直播官宣的名单当中,但是因为热度的飙升,干脆单独官宣,成了惊喜来宾,同时还被安排在了直播c位。
单看这些要素,明摆着李晟成功复刻王心凌现象的可能性,确实还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那么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
浪姐6之类的综艺,之所以喜欢打经典情怀牌,一方面是因为经典情怀牌确实好使,如王心凌之前爆火所导致的各项数据的增长,包括王心凌自己相关营收数据的增长。既然好使,那就没理由不用。
其次,综合粉丝应援李晟时所提到的一些关键词,比如爷青回、小燕子、格格之类的,足以证明,节目组喜欢套用一些经典元素,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背后,往往也都精准对应着一批已经相对成熟的粉丝群体。
简单来说,套用经典元素,可以让节目组省去不少的IP开发成本,起码能保证节目播出以后,大概率不会亏,因为自然会有经典元素背后的那一波粉丝群体过来支持,尤其是针对那些粉丝群体较大的经典ip,粉丝基数越大,数据也只会更好,说白了就是旱涝保收。
同时因为不需要从头开始打造新的内容,也就意味着更低的制作成本,如果再碰上王心凌或者李晟这样的二次翻红,还是现象级的翻红,再好不过,不但完成了预期,甚至还超出了预期,连带着宣发成本都省了不少,直接就是粉丝裂变式宣传,扩散效果极其猛烈。自然也就没有理由不喜欢。
虽然一味的应用情怀,确实能在某种意义上,看成对新事物的排斥,且套用经典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就好比一部电影,只看一遍,可能还意犹未尽,如果看两遍,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如果一直看,相信给谁都会腻,各种综艺持续的打情怀牌,也是一样的问题。
一次两次可能还行,但用的多了就不行了,有数据表明,连续三季使用同一ip的节目,其观众留存率会下降19%。由于李晟此次翻红,所能看到的数据相对较少,所以还是拿王心凌的例子来说,自浪姐3的现象级热度过后,截止2025年,王心凌的巡演虽然依旧火爆,但显然陷入了一个经典陷阱。
比如王心凌曾尝试通过一些新歌,完成转型,但是其粉丝群体,相对来说,还是更为倾向王心凌多多演唱一些经典曲目,因为那正是他们关注王心凌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这些经典曲目,陪着他们长大,陪着他们成功,所以反而对王心凌的新歌不怎么感兴趣。
但同时又因为经典元素的来回套用,导致王心凌的各项数据,确实是有所下降,那么怎么办呢,当然有办法。
然后大家就神奇的发现,王心凌演唱会的画质,越来越清晰了,既然新歌打动不了这些执着于经典的霸总粉,也就只能是把霸总的注意力,从经典的曲目,逐渐引导到更为清晰的画质上,或者说,引导到王心凌本身。
这么一来,就算霸总听腻了王心凌的经典曲目,也还依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画质,去吸引各位霸总的注意力。
李晟此次翻红,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也都是一样的,剩下就是看李晟后续会怎么去转型,会如何去突破
综艺也是一样,打出经典情怀牌,一次两次还有用,次数多了,非但有可能失去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因为经典ip的烙印太深,而导致用户开始排斥新事物,真到那个时候,就算节目组加钱开发新的ip,恐怕也不行了,大概率还是会被粉丝重新拉回到那些经典ip,然后陷入一个死循环。
一边是节目组为了盈利,不停套用经典的ip,另一边是粉丝看腻了不买账,但是当节目组真的决定要出钱打造新ip的时候,粉丝又不愿意了,因为节目组的不断翻炒,以至于粉丝有可能对新的ip,建立一个极高的预期,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升不大的话,很有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粉丝甚至不愿意去尝试接受新的ip,而是直截了当的拒绝。
我相信这些节目组一定也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之所以他们还是用,一方面就是前面说的,金钱的诱惑实在是太香了。
另一方面,节目组其实也都有各自的解决思路,也就是针对这些经典ip,不断的进行深度发掘或改编。
比如对一些经典曲目的改编,或者对一些经典情景的再创作,虽然还是经典,但实则已经在潜移默化间,将观众的情绪锚点,从过去的经典上,转移到了改编过后的新事物之上。
底层逻辑跟霸总追求的高清画质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乏一些改坏了或者改的极为抽象的,简单举个例子,用电音的技法去唱京剧,甭管会不会产生争议,事实上也一定会产生争议,但剩下的问题,无非就是看修改以后的赛博京剧,能不能获得更多的京剧粉丝的认可。
如果可以,那就是成功的,如果不行,那就是失败的。代价无非也就是一边回归经典,然后另一边又改头换面,从头再来。
包括我们目前在很多平台上所刷到的很多看着极其抽象的改编或者二创,同样也都是一样的, 节目组也是一样。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我们内娱,像浪姐6、还有王牌对王牌之类的综艺节目,之所以时不时就喜欢打一些经典情怀牌,就是因为其成本低、效果好,虽有弊端,但风险相对较低。
且基于经典去改良突破的风险,相比从头打造一个全新的ip,不论是成本还是风险,同样相对较低,甚至还有可能,让改良过后的经典,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直接就站在经典的肩膀上,一路被经典的底子托着走,不但轻松打破了全新ip所可能面临的一系列瓶颈和风险,甚至还青出于蓝。
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加持。
自然而然,经典情怀,也就成了我们内娱,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
来源:见史简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