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墨西哥人做工作服花费两个月时间,其中四个字印错两个;墨西哥人通过迟到旷工实践“上四休三”,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保安监守自盗导致大额损失……这些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是墨西哥打工人的常态。于4月2日回归的商业观察节目《激流》第二季开篇聚焦墨西哥建厂中企,讲述中
墨西哥人做工作服花费两个月时间,其中四个字印错两个;墨西哥人通过迟到旷工实践“上四休三”,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保安监守自盗导致大额损失……这些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是墨西哥打工人的常态。于4月2日回归的商业观察节目《激流》第二季开篇聚焦墨西哥建厂中企,讲述中国企业出海热潮背后真实的商业抉择。
国内纪录片快速发展至今,不同品类吸引了不同偏好的用户关注。与美食、人文、历史等题材相比,传统观念会认为商业题材观看门槛较高、受众群较窄,《激流》第二季却呈现出与普通人的紧密连接。片子关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命题,更关心那些在时代激流中正在经受巨变的人,是当前社会情绪下普通人需要的“激流时代生存指南”。
中企效率在墨西哥水土不服
为何仍有出海的决心?
自2008年起,有超过3000家中国企业落地墨西哥。在《激流》第二季中,际连建设外派墨西哥最久的员工告诉商业作家李翔,50-60个工人并非每天都能到齐,星期一和星期五的出勤率是70%到80%,为了更好地度过周末他们会直接请假,自由是墨西哥人的天性。
中企效率在墨西哥遭遇水土不服,此外,墨西哥的工程项目管理、文化差异、治安问题等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中资企业在墨西哥的制造业投资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墨西哥的关税政策影响,特朗普参选美国总统的消息更让企业在墨西哥的业务受到巨大冲击。2025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重提加征墨西哥商品的关税协议,海外建厂虽能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但“万事开头难”的定律再度显现。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为什么众多中国企业还能在此落地扎根?
《激流》第二季为普通人解答了这一问题。以中企建厂代表、际连建设墨西哥总经理苏秀勇为例,他在华人稀少的异国环境下开拓资源,巨大压力之下仍然坚持建厂业务,坚持以中国效率为标准,在彰显中国效率在全球都处于领先位置的同时,也彰显中国创业者迎难而上的决心。
在全球化竞争中,并非凭借毅力和坚持就能完胜,同时需要更多破局思路。《激流》第二季用镜头记录商业变局时刻下,中国企业尝试开拓全球市场的勇气和决心,策略与智慧。全球形势越是存在复杂与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反而能发挥出独有的韧性和生命力,于国人而言,也是一种信心的提振。
在这一国际商业变局窗口期,人们期待看到中国企业传奇故事的开篇,也在高度关注其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命题。《激流》第二季选取五个时下热议的商业故事,从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热潮,到新能源车企洗牌前后的独家现场全记录、茶饮加盟的幕后故事等选题将在片中接续呈现。为捕捉商业世界的真实博弈,团队联系超过百家从业者,深入一线记录商业变局,谱写当下“真激流时代的生存启示录”。
聚焦激流中的创业者
也聚焦激流中的普通人
提及商业故事,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那些抓住时代红利的创业者们的传奇案例,但《激流》第二季选择聚焦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制片人刘东啸表示:“我们想用一个更人文的视角,让观众看到商业的复杂性,因为它跟当下的社会情绪有关,跟现实世界有关。每个人其实都感受到压力是越来越大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将镜头对准激流中的普通人,在这个困境中如何保留生命力,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方向。”
当前社会情绪是大众普遍压力很大,我们活得更努力了,但相比以往更缺少创业的意愿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而时代红利不会消失,只会不停变换呈现方式,可能下一波浪潮又会很快出现。在这个前程未卜的世界里,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激流》第二季聚焦于激流中的个体,记录下普通人在时代下的境遇、真实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外化表达,由真实故事样本引发大众的思考与共鸣。
首期“闯关墨西哥”讲述的是建厂者独闯异国市场的孤独冒险。苏秀勇在墨西哥各地奔波,处理多个项目的合同签订和工地事务,经常需要在相隔数小时的城市之间往返,没有固定的住所。李翔一落地就被苏秀勇拉到工地,前期对话基本都在车上进行,直到第5天才得以在办公室采访。
苏秀勇在片中反思自己在墨西哥的工作经历,承认曾因脾气急躁与总部沟通不畅,并且曾递交四次离职申请;在他看来,背井离乡是一种迫于生活压力的选择;同事闲暇时还会去旅行,而他选择一个人待在办公室,迎来最想家的时刻。
制片人刘东啸表示:“这个选题真正的价值在于,你拍的是激流中的人,描述人物是我们很核心的,也是整个团队的工作方法和价值观所在。但是同时描述激流本身也非常重要,得有大量对于事情的描述,甚至是宏观的背景信息的描述,才能把这个人物做出来。”
在《激流》第二季里可以看到,激流时代普通人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力,并需要拥有面对失败的勇气。第一集的最后,苏秀勇表示在墨西哥工作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能急于求成,对墨西哥市场的长期规划充满信心:“我没有把墨西哥当作一个短期赚钱走人的这种场地,我想做的是长期,我想做的是稳定。”
普通人可以阅读的“激流时代生存指南”
国内纪录片产业持续上升的过程中,大多数题材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商业类内容反而供给不足,尤其缺乏帮助普通人理解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什么的视角。
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此前更多关注人文思想类内容,曾打造《十三邀》《解释鸿沟》《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等高口碑IP,《激流》系列则是工作室在商业领域进行的尝试。
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负责人侯振海表示,“在一个商业繁荣的时代,新能源汽车、AI、茶饮等新消费看上去很热闹,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还是不理解这些流行的商业产品、品牌,大的商业事件背后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激流》第二季和其他的选题一样,是给大家来剖开一个看似很熟悉,但其实可能有些陌生的黑箱,看到它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逻辑,每个人是怎样的生存状态,是如何做出抉择的,他有哪些所得,有哪些选择和反思。”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把《激流》第二季看作是一个思想资源,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比较丰富的题材库。区别于理性框架分析的商业报道,片子通过影像更好地平衡商业叙事和更有温度的人文叙事。观众跟随李翔的视角实地探访,去聆听主人公在双脚丈量土地的实践中得出的见解,拥有了窥探他人真实生活的感受,由此产生更多感性的认知。
总导演吴学竞坦言:“这一次其实对我们来说挑战也很大,进到一个门槛特别高的行业里面来,商业本身很多内在的逻辑,包括它的叙事方式,甚至价值体系,跟我们之前做特别偏人物或者人文逻辑的内容不太一样,但最终我们要为观众建立一个完整的脉络,就是回归到具体的人如何穿越激流这件事上。”
在出海墨西哥的大背景下,团队没有聚焦于拍摄一部“中企出海说明书”,甚至都没有太多进入墨西哥人的生活,而是拍摄了苏秀勇这一具体的人物,他在经历什么,他被什么东西困扰,他发现了什么,他的多重困境。片中人物的处境跟普通人离得更近,能够在不同世代的人群中引起反响。
通过《激流》第二季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到,商业纪录片的内容价值不止是承载重大商业题材,而是作为普通人可以阅读的“激流时代生存指南”,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提供参考。《激流》系列的成功,也让行业看到了商业题材纪录片IP的可延续性,赋予创作者更大的信心在激流中继续前行。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