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限超越班》第三季开播,还是熟悉的味道,第0集先来个艺人大见面,再来个导师对艺人发问点评。
杨天真确实有点东西,难怪人家是内娱顶级经纪人。
《无限超越班》第三季开播,还是熟悉的味道,第0集先来个艺人大见面,再来个导师对艺人发问点评。
不过这次,杨天真从艺人们的简历开刀,可谓针针见血,最可贵的事,她对简历的点评不仅适用娱乐圈,职场人也可以学到东西。
咱们就跟着杨天真来看看,在制作简历的时候哪些坑不能踩吧。
其实,杨天真对于简历制作的思路一开始就用一句话讲明白了:简历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之后她的点评都围绕着这一点来展开。
杨天真把这些艺人简历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四类,分别是资料堆砌,精修“照骗”,商务化严重和有明显信息错误。
其中,最不应该犯的一条就是最后一条——信息错误,这也是我们制作简历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第一个被杨天真拎出来的就是陈志朋。
陈志朋在介绍自己的代表作时,把1998年播出的《还珠格格》写成了1988年。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时间却相差整整10年。
当然,时间差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如果一份简历中存在信息的错误,从某种程度来说反映了简历制作人对于简历不上心,或者是做事情粗心大意。
不管是哪种,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肯定都是很差的。
杨天真指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制作简历时目的性不明确,导致简历重点不明,没有针对性。
比如,傅首尔的简历,一上来就是自己社交媒体的数据,中间是影视作品,最后是大量的综艺作品。
如果这份简历是给广告商看,或许还可以,但这是一个演员综艺,制片人在挑选演员的时候,并不会把社交媒体的数据视为重要的标准,也不会看你上过多少综艺,而是想要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可以演什么样的角色。
用杨天真的话说,简历就是在销售自己,给用人方一个用你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卖给谁。
这个放到职场也是一样的。
比如有些人很喜欢在简历中突出自己在大学获得过什么奖项,拿过什么证,但没有考虑这些东西与你要应聘的这个岗位之间有没有关系。
如果与职业技能无关,那这些奖再厉害,也只是锦上添花,企业不会这些而录用你。
类似的还有何九华的简历,他在第一页就放了自己直播的数据,杨天真表示,这会让大部分剧组制片人心生反感,因为大家都会希望演员只做演员。
这就好比咱们去一个非网红或者自媒体公司面试,简历上放了很多自己自媒体账号的数据和内容,不管这个数据有多好,用人方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这人用不得。
HR会考虑你的副业是否会占用工作的时间,精力,也会考虑你是否真的会沉下心来打工,会不会副业起飞了,转头就辞职等等。
既然用了有风险,那就不如不用。
杨天真在这个点评环节还指出了其他很多常见问题。
比如,洪尧的简历用大量作品堆砌,没有重点,无法让人产生印象,也无法唤起大家对这个演员到底是谁的记忆。
有代表作的,没有播出数据。
简历上的照片精修过度,看不见真正的形象。
这一点还真不是只有艺人会犯,叨姐就见过简历上的照片和来面试的人判若两人的。
爱美之心可以理解,但老话说得好,“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工作也一样。
总归是要面对面面试的,照片和本人差距过大非但不能为自己加分,还有“不诚实”的嫌疑,何必呢?
简历过长或过短也不太好。
在看到张丹峰在自己的简历上写了许多肉麻话之后,表示,这像是粉丝在尬吹。
她表示,简历上尽量讲事实,而不要讲形容。
少用辞藻堆砌这一点在做简历的时候确实应该注意一下。
在这一段内容中,叨姐觉得最有启发的是杨天真提出,针对不同的工作制作侧重点不同的简历。
杨天真公司旗下艺人的商用简历会突出相关数据,待播作品和可能发生的话题和热度;剧组简历则更多突出曾经的角色,业内人士的评价和整体形象的可能性。
虽然普通人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份简历,但有针对性地做简历,突出相应的优势和技能这一点还是可以参考的。
另外,杨天真对李沐宸说得一番话也挺有价值。
李沐宸在简历中放了很多不同造型的照片,目的是突出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扮相。
但杨天真却觉得,看完这些照片之后根本记不住李沐宸的脸。
她说:百变永远不是一个竞争力,它一定是个减分项。百变的前提是在所有人都知道你是谁了,已经记住你了,你再去百变,大家会觉得你塑造力强。
在没有记住你以前,所谓的百变其实就是没有印象。
她还认为,如果所有的机会都可能找到你,也就意味着,你可以被取代。
这其实就是在说艺人要找准自己的赛道,先建立起自己鲜明的个人形象,把一类角色和形象吃透之后,再考虑所谓的百变。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就是我们在职场里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好比你去应聘,总不能说我什么岗位都能做。
什么都行也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行,至少也是什么都不精。
对企业而言,除了某些岗位之外,肯定还是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在简历中突出匹配岗位的长板,才能让用人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大家学到了吗?
来源:吃瓜闲人夏小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