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妙音鸟唤醒春天、茶田间踏歌起舞、大山之中唱响童声摇滚……4月3日晚,河南卫视《2025清明奇妙游》播出,围绕“万物有生时”主题,以“清明三候”为脉络,描摹一幅生命萌动、万物复苏的春日国风画卷,也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动对话,在清明时节传达对生命韧性的思考。
让传统节日与数字时代相遇,河南卫视再次开启一场文化创新奇妙之旅。
妙音鸟唤醒春天、茶田间踏歌起舞、大山之中唱响童声摇滚……4月3日晚,河南卫视《2025清明奇妙游》播出,围绕“万物有生时”主题,以“清明三候”为脉络,描摹一幅生命萌动、万物复苏的春日国风画卷,也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动对话,在清明时节传达对生命韧性的思考。
古今交织呈现万物有生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既有慎终追远之意,也有春光正盛踏青赏花之习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传统节日,《2025清明奇妙游》选择了“万物有生时”的主题。导演组解读节目创作理念时表示,“生”不仅是清明时节自然规律的体现,也寓意新生的希望和文明的传承。节目中,通过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对文化记忆的唤醒、对天人合一的追寻,希望唤起观众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应时而动,生生不息。《2025清明奇妙游》延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整体形式,这一期节目还以“清明三候”的影视意象表达为串联,既构建一场宏阔宇宙观的古今对话,讲述了清明自然时节的变化,也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达中,启迪了关于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
节目中,这样的关于“生”的哲思始终贯穿全片。舞蹈《少年游》,以历史上“元白”二人一生互为知己的情谊为故事背景,融入大型诗画情景剧《众里寻他》中的舞蹈片段,讲述暮春三月,人间芳菲,诗人白居易乘舟而行,看远山如黛,少年少女踏歌起舞,不禁陷入少年回忆之中。诗人起笔作诗,以景入情,那是对美好春光的歌唱,是对少年青春的回味,更是对知己之交的思念,跨越千年,一如当年。
“那美丽的天总是一望无边,有粒种子埋在云下面……”歌曲《向阳花》中“麦子阿姨”与海嘎少年乐队唱响一曲关于希望的共鸣。来自大山中的孩子们质朴却充满生命力的歌声,交响回荡在广袤的田野之中,两者之间跨越年龄的对于“走出去”的渴望,也带给了观众面对生活、面对未来的力量。
歌曲《父母的目光》,则是这一期奇妙游中最“柔软”的片段。以“父母的目光流转”为纽带,呈现从出生到孩童再渐渐长大远离故土的历程。正是父母的汗水,化成了孩子在异乡的避风港,最终孩子也长成了像父母一样的人,也呼应着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春生,是希望的传递,也是生命的轮回。
国风盛宴构建节气美学
随着《2025清明奇妙游》播出,多个片段再次引发热议。节目立足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以多元化的国风艺术构建了独特的节气美学。当传说的迦陵频伽鸟被春色吸引,一声清啼,妙音绕梁,千年回响,四人交织,千手舞动。节目开播,舞蹈《妙音一梦》中古典舞+国风场景+视觉特效呈现“唤醒春天、赐福人间”美学意境让网友感叹“东方独有之浪漫”。
春日百花开,“卖花姑娘”陈喜悦又来整活儿了。创意短片《江畔寻花》中,卖花姑娘陈喜悦和卖花郎付思液意外闯入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时空,以赠花为契机,参与到古代艺术家各种灵感乍现的高光时刻里。从开封铁塔的螺旋结构,到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以当代的视听创意呈现,致敬古代华夏艺术的生生不息。
少年当有凌云志,一朝破茧踏春风。《破茧》由河南卫视携手曾获wsup全球街舞大赛青少年组冠军舞蹈团队打造。在极具现代感的奇幻空间,觉醒“武魂”的街舞少年们齐聚一堂,将太极、八卦掌等融合在现代街舞中,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少年身上的传承。
结尾,歌曲《同袍》通过“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邀请青年歌手刘宇作为演唱者和见证者,重现80年来无数跨越生死只为家国的动人历史时刻。歌曲中还通过影视化诗意表达,打破历史与现代的隔阂,让“同袍”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成为当代青年身份认同的精神符号——无论身处何年代,只要心怀家国,你我皆同袍。
来源:一只翼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