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创造营 2025》舞台上,陈德容因轮空意外加入吴宣仪战队,网友突然 “考古” 到 2018 年《创造 101》名场面 —— 当年 18 岁的吴宣仪首次担任导师,朱天天因顺位淘汰被 “急救” 进她的组,如今相似剧情重现,调侃道:“30 岁
2025 年 4 月,《创造营 2025》舞台上,陈德容因轮空意外加入吴宣仪战队,网友突然 “考古” 到 2018 年《创造 101》名场面 —— 当年 18 岁的吴宣仪首次担任导师,朱天天因顺位淘汰被 “急救” 进她的组,如今相似剧情重现,调侃道:“30 岁的吴宣仪,终究没躲过‘选秀剧本的轮回’。”
事件发酵后,当事人朱天天在微博评论区罕见发声,揭开七年前台本内幕:
镜头策略曝光:回应 “林君怡、倪秋云为何选你” 时,她直言:“她们需要能制造话题的队友,我知道自己是‘镜头工具人’,但第一次公演后发现,努力比不上‘剧本分配’。”情绪表演实锤:提及当年舞台上的痛哭画面,朱天天坦言:“导演组让我‘表现出无助感’,甚至给了台词脚本。后来每年给宣仪姐发生日祝福,是真的感谢她当时私下安慰我‘别被剧本困住’。”此次爆料让网友重新审视选秀节目的 “双面性”:
观众记忆的滤镜破碎:2018 年《创造 101》以 “真实追梦” 为卖点,孟美岐的 “山支大哥”、杨超越的 “村花逆袭” 曾被视为素人奇迹,如今朱天天的爆料暗示,部分 “名场面” 实为精心设计的 “剧情模块”;工具人现象的行业潜规则:有业内人士透露,早期选秀会预设 “冲突型”“暖心型”“争议型” 人设剧本,轮空、抢人、淘汰等环节常被设计成 “剧情钩子”,如 2021 年某节目故意让实力选手 “意外淘汰” 制造话题。事件后续发展充满戏剧性:吴宣仪工作室回应 “尊重每一位选手的真实表达”,林君怡则点赞网友 “当年太年轻,不懂镜头背后的规则” 的评论。数据显示,相关话题在 B 站引发 “选秀剧本考古” 热潮,2018 年节目片段播放量周增 300%,弹幕满是 “现在看才懂剪辑的引导性”“原来眼泪是 KPI” 的感慨。
这场 “七年之瓜” 的发酵,不是对选秀节目的全盘否定,而是提醒行业:在 “制造梦想” 与 “尊重真实” 之间,需要找到更有诚意的平衡点。毕竟,观众愿意为热血故事买单,但拒绝为流水线剧本鼓掌。
选秀节目里的眼泪有两种:一种是选手真实的梦想重量,另一种是导演组写在台本里的 “催泪 KPI”—— 七年后的爆料,让我们看清镜头背后的剧本痕迹。
朱天天时隔七年爆料选秀剧本内幕,有人觉得 “综艺本就是娱乐,不必较真”,也有人认为 “过度剧本消费了观众感情”。你如何看待选秀节目中 “真实” 与 “套路” 的边界?当年让你感动的选秀名场面,现在知道可能是剧本后,会影响你对节目的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综艺少女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