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琪的情商,是高还是低?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09 15:04 3

摘要:坐拥2000多万粉丝的房琪,和节目组一起伪造“聊天记录”抹黑队友,更是暗戳戳的说叶童精力不好不适合她的队伍……

我没想到浪姐播出到现在,最大的看头居然是有关“情商”的。

坐拥2000多万粉丝的房琪,和节目组一起伪造“聊天记录”抹黑队友,更是暗戳戳的说叶童精力不好不适合她的队伍……

一下子全网塌房。

网友全都在给她打负面分,还扒出一些古早黑料,顺带一起质疑了她的文案能力。

房琪塌房是必然?

综艺,就是最好鉴定人设的地方。

假人往往“活不过”前几集。

在《浪姐》二公中,叶童和李艺彤想拉她一起加入自己的队伍,但她不是直接的拒绝。

而是说:“但是我真的真的很想要一个唱跳的舞台,但是如果真的这样选择的话,我又会非常非常担心叶童姐姐的精力问题。”

真的真的、非常非常……这些词叠起来让人听着真的很不舒服。

然后她又补了一刀:“还是那句话,我希望叶童姐姐玩得开心,我希望你一直都玩得开心。”

于是叶童马上回怼:“我一直都玩得很开心,可是你这样怀疑我的精力,我真的觉得你有问题。”

她也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房琪担任队长,和彭小苒、何泓姗一组表演《珊瑚海》。结果声乐和舞蹈在小考的时候,都没有得到老师很高的评价。

作为队长,她不是鼓励大家,而是先推脱责任。

在彭小苒明确提出想往歌曲里加入rap的时候,她没有明确拒绝,而是用调侃回避,导致彭小苒误以为队友支持自己的想法。

转头却又在音乐老师面前直接驳回了这个rap建议。

彭小苒全程be like:???!!!

她后来在采访时又抱怨队友不配合自己,凑不到一起训练,在群里发消息都没有人理……

更不要说后面的“伪造”的聊天记录了。

何泓姗在节目播出后直接掀桌,在微博放出了完整时间线。

事情根本就不是房琪那样说,反而是房琪不顾另外两位队友的工作和身体状态,硬拉着她们和自己聊舞台。

遇事先诉苦的处理方式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体反感。愤怒的网友们直接挖出了她的黑历史。

靠“清风拂山岗,他强任他强”这句话出圈,但是这明明是金庸写的。

其他一些出圈文案也牛头不对马嘴,很矫揉造作。没什么中心思想,都是“心灵鸡汤”。

自我式沟通、不会说话、没有情商,让她迅速塌房。

明明是靠高情商、提供情绪价值而出圈的房琪,怎么最后又因为情商毁了自己的路人缘?

情商、情绪价值,

更容易毁了一个人?

情商,可以理解为情绪智慧。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管理和沟通能力。

情商高的人不仅对自己情绪有很好的认知,还能很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情绪价值最早是在经济学和营销领域被提出的。

美国爱达荷大学商学院的Jeffrey J. Bailey教授从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营销视角出发,将情绪价值定义为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

情绪收益为顾客的积极情绪体验,情绪成本则为负面情绪体验。

如今,我们多用情绪价值来指一个人在情感、心理和社交层面上对他人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以及在心理上为他人带来的愉悦、满足或安慰等价值。

情绪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主要是因为人们开始重视情感和心理层面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因此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变得愈加重要。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能够给予他人情绪上的支持和帮助,就能够提升关系的质量。

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情绪价值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在个人层面,情绪价值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偏好和情感需求,规划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和社交圈,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就拿房琪来说。

如果她在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拒绝,给另外两位队友鼓励,不要动不动就在镜头面前哭,就不会是今天这种局面。

情绪价值也在商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品牌营销中,情绪价值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通过引发消费者的情绪共鸣,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从而提升品牌的价值。

因此,提升自身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成了现代人的当务之急。

职场人瞧不起,

却又在偷偷学?

说到底,房琪在人情世故这方面的处理不到位。

尽管现在的同事、平级关系有了非常微妙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会彻底打破“强制性权威”的现状。

人情世故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和礼仪,活在社交圈子里就必须遵守这套规则。

有些人情世故,顶多算是礼貌问题。

毕竟正常人都不会在一个六七十岁的长辈面前直言她精力不够吧?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把系统内的生产力分为“生产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

“生产性努力”是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扩大社会的财富,例如马斯克这种。

而“分配性努力”是在不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状况下去抢占社会优势地位,在分配结构中取得更大的个体利益。

我们大部分人在做的,都是“分配性努力”。

在这种分配关系下,我们系统中的人才文化,就是典型的“不信任文化”。

在职场中,要做到说话让打假高兴,也让周围人都感到舒服,绝非易事。

这需要高情商、语言艺术、个人能力等多层面的提升。

聚焦于大家提升职场情商、更懂人情世故的需求,市面上的提升情商类书籍和课程越来越多。

在各知识付费平台,杨天真、薛兆丰等知名度较高的、说话能力被普遍认可的明星都推出了自己的课程。

博主们也纷纷推出了更具价格优势的情商课,价格往往为几十元,其中的热门产品能卖出十几万份。

在课程评价中,有网友觉得“很受启发”,也有网友表示“没学到什么干货”。

不过,在交钱学课之前,要注意甄别讲师的资历经验是否真实可信。

很多讲师戴着面具,形象神秘,个人介绍也极为模糊,比如“在为人处世深耕15年的xx”“社会底层逻辑研究者xx老师”等,其资历的真实性缺乏实质性的资料。

关系就是价值交换,情绪价值也是一种价值。

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00后,格外崇尚真实,不喜欢虚伪的社交行为。

但既然已经进入了职场或社交圈里,就需要调节自身的心态和情绪,提高情绪掌控能力,对领导、身边人,该给的情绪价值要给到,这对他人和自己都是正向的、有益的。

来源:印客美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