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是与过往那些或鲜衣怒马或灵秀外显或俊俏不凡的少年郎不同,这次的主角是个长的搞笑长的“魔气四溢”长的有些“凶险”让人不忍直视但是格外心思单纯的“少年郎”。
文/景然
“什么是武侠?“侠”到底是什么?
开篇讲入世,如每个武侠故事的开端一样,少年怀梦入江湖,匹马单刀赴侠名,少年江湖梦是每个武侠迷的向往,也是每个主角的开始。
只是与过往那些或鲜衣怒马或灵秀外显或俊俏不凡的少年郎不同,这次的主角是个长的搞笑长的“魔气四溢”长的有些“凶险”让人不忍直视但是格外心思单纯的“少年郎”。
主角苟凌风,由拼夕夕版鹿晗徐志胜出演。
苟凌风家族是商业翘楚,可是怎奈何受故事熏陶,其从小向往的就是行侠仗义,与每个听完话本就对江湖大侠向往的孩子一样,只不过别家听过就算也没能力找来师傅教导,而苟家则是不同。
儿子有梦老爹效劳,只不过连找八个都因苟公子的惊世容颜和憨痴性情退而望步,直到他无意中被前来一偷吃老人看中。
这位老人是怀揣魔教功法的盖世大能,恰好跟这位苟公子有缘,透过外貌看本质,苟公子竟是大佬梦寐以求的最佳传人。
只是当下天下正道皆以除魔为己任,苟公子也是被教化的如此,因此大佬只能以正派名字掩盖魔教功法,就这样向往正派高侠立志要除魔卫道的苟公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学了一身魔教的盖世奇功。
待他学成后,拜别师傅,兴冲冲的离开家门准备开始行侠仗义,可是这个时代行侠仗义要有侠客证,侠客已经成了一门职业,是职业就得考试,于是就有“武林侠会”这个组织。
然而一身本事的苟少侠不但练得是魔功还在行侠仗义的来时路中不小心得罪了女主,行会的元老百花侠,于是他的入会之路就变得异常坎坷,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意外结识了正道盟中剑会会长之子,自诩看尽虚伪正道,立志要拜魔教大佬为师。
因为恰好看到苟少侠展现绝世魔功,于是自动捆绑和其产生羁绊,自此一帅一丑,一个靠家人名气就事事顺利,一路畅通,一个却因外貌功法被人诟病完事皆不成。
不过随着几人陷入魔教疑案,也开始了一起解密成长之路,而最后苟少侠是否能如愿成为绝世大侠,剑圣之子又是否可以拜得魔师心愿达成,且看今后之剧情。
这就是企鹅在《棋士》之后上映的幽默武侠剧《侠客行不通》,从名字也能看出这剧是打算走一个解构风,解构什么是侠?什么是正?
容貌焦虑、职场新手、黑白颠倒、侠客新解……一部武侠剧包含了上面所有的林林总总,演员全是笑界群豪,脱口秀天团出征。
徐志胜、呼兰、孟川、鸟鸟……不知之后还会有谁,总之是脱口秀接棒小品界,又一次给武侠剧输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赵家班当时拍摄武侠《鹊刀门传奇》之初谁都以为是情景剧,大家都等着看稀罕,然而谁都没想到赵家班能将武侠剧带回到那近乎盛世的黄金九十年代。
拳拳到肉的动作,侠魂凛然的剧情,一举让已经快失去灵气的武侠剧再次燃起观剧潮,于是东北笑星复苏了武侠成了那一段时间最火的话题。
那么同样都是笑星的这部《侠客》能不能延续赵本山和赵家班武侠剧的荣光?我们慢慢道来。
说起《鹊刀门传奇》这部剧是以东北乡土的气息来解构传统江湖,赵家班是把“东北式幽默”代入江湖故事然后嵌入柴米油盐的日常,以反差制造笑料。
但是其中有对传统武侠的消解,更有对现实生活的戏谑映射,其本质的核心还是通过小人物的市井气与江湖大义的碰撞,在保留了武侠浪漫的同时,注入了鲜活的生活质感,算是将喜剧的“瓦解”与武侠的“建树”统一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使笑料兼具温度与锐度。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家班的动作戏真的太绝了,武侠剧的武很重要,所谓侠以武犯禁没有好看的动作又怎么能叫武侠?剧情好动作佳更为主要的是反差大,一群演小品的操刀江湖行还耍的有模有样,这让观众无比的佩服所以更是加重了这部剧的口碑。
也正是笑星成侠这种反差感带给观众的视觉刺激和效果使得这部《侠客行不通》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侠客行不通》从已播几集来看是对于武侠的“解构式”呈现,总体来说更倾向情景剧短剧。
徐志胜饰演的苟凌风天生凶相却心怀大侠梦,这一设定本身即是对传统武侠英雄形象的颠覆。
剧中通过“大侠资格证考试”“侠客联盟敛财”等情节,以夸张手法讽刺名门正派的虚伪与官僚化体制的僵化,能看出来走的还是脱口秀的专业。
这次脱口秀命题恐怕就是结构“武侠”,所以武侠就是个壳子,它包裹的仍然是脱口秀的内容,职场,官场,当代反讽。
男主徐志胜的表演延续了脱口秀舞台的人设“憨直”的特质,在兼具“生理性笑点”的同时也暗含对理想主义的自嘲。
说实话如果当成段子看还不错,可是如果真的当成一部剧来看这部剧和赵家班的作品还是相差甚远,演员的演技都有些问题,整体叙事来看代入感并不太强。
赵家班的作品能够出彩,其实还是他们的作品依托于小品与生活经验的沉淀,而且小品本身也是表演,因此他们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就很好,也就是他们这些人本身就是个顶个的演员,所以在保持了幽默的同时,他们也把角色立住了,大义侠情都呈现的很好。
而这些脱口秀演员的喜剧表演,更多依赖脱口秀式的“现挂”以及外貌反差,强调即时笑果,小品类演员还是注重叙事的完整性的,而后者则偏向碎片化段子的堆叠,这个很明显。
换句话前者的作品即便换了不认识的人也会觉得很好,但是后者如果换成不认识的演员,就会直接划过,这部作品有些热度也是因为观众想看熟人装13点的感觉,整个剧的呈现其实还是很散的,不过反转和反套路做的不错。
这次武侠剧徐志胜等人的跨界尝试,应该能反映脱口秀行业寻求破圈的集体焦虑,眼看节目越来越乏味,而且越来越难出佳品,脱口秀的竞争也很是残酷,新人更替很迅速,因此他们寻求更多的路子尝试也是常理。
这些演员的优势是演轻松娱乐搞笑剧会有天然的笑点捕捉能力与年轻观众的亲近感;但他们的短板也很明显,比如剧本缺乏扎实的内核,容易沦为“段子合集”。
不过刻意剑走偏锋,徐志胜难以复刻内核与深度,但是其天生“丑角”的形象自带反叛精神,或许能为武侠喜剧注入新的生命力。
说到这里其实很感慨,当下武侠影视剧是真的越来越难出好作品,或许是因为见过高山,所以很难接受下滑的作品,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场面武侠剧都是逆长的。
赵家班的武侠动作方面只能说是足够敬业但是离着辉煌期的武侠时代还是有距离,这部剧之所以能够被说是武侠复苏,很大原因还是因为是一帮笑星出品,反差与认真以及相对不错的剧本演技征服了观众,这剧但凡是一帮武行来拍效果就没有这么出彩。
说起武侠可以说这是成年男子的童话。
要说侠客故事起源于先秦如《史记·刺客列传》,魏晋的游侠史传、唐代的豪侠传奇,到了明清开始流行起侠客与公家相合的公案类小说,“历史武侠”“神怪武侠”“侠义公案”。
而到了近代由金古梁温等人掀起了武侠潮,从港台蔓延到内地,在近代这些文学造诣颇高的传统大家手里武侠小说的精神开始越发的具象化: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从江湖儿女情义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私仇到心怀天下,武侠的理想化塑造进入了巅峰,可是当塑造完一遍之后到头来发现武侠已经被捧的高高的,可是侠客本身就是草莽,就是市井。
传统武侠剧是求变,一层一层从底层慢慢演化成了高位,从市井到天下甚至到了仙界,这些设计是侠的演变,角色显得更高大,可是也越来越浮夸,同样从人到仙动作戏也就越来越可以靠站桩完成,于是武侠就走向了衰落。
面对这种衰落,武侠导演们也在极力求破局之法,可是面对已经至仙神界的侠创新空间已不大,往回走对他们而言又不可能,毕竟在如何往回走也恢复不了昔日辉煌,哪怕还是那样拍大众也已经不会买账。
同样拍“鹊刀门”赵家班拍出来因为是外行拍所以喝彩声一片,可是这剧但凡是八爷徐克等人拍摄,找武打明星们拍摄,这剧就浪花不会大,因为他们这些年当年的作品都太耀眼了。
人肉功夫片在90年代已经到达了巅峰,再也没有那样的龙虎师和环境氛围了,即便一比一还原,也只是复制粘贴的效果,所以武侠已没路可行。
所以交给一群笑星来另辟蹊径未尝不是一个破局之法,他们这些人重新让武侠回归了市井又不显得突兀,动作方面又全是外行但凡能够有当年十之四五就足够惊艳。
故赵家班的东北武侠喜剧如同陈年酸菜,醇厚辛辣开了一道味,而徐志胜这些脱口秀演员的尝试则像一罐气泡水,新鲜刺激,前者以现实主义锚定武侠剧的厚重,后者以解构主义开拓武侠表达的边界。
所以新武侠好不好的答案或许不在“超越”,而在于“共存”,当然若是这几位的演技和本剧剧本的厚重跟的得上就更好了。
只能说这部剧算是又一次尝试吧,论剧情分不会高,但是作为喜欢看武侠剧的小景来说还是希望多有一些这样的尝试,然后有朝一日有人能够重塑那豪气干云侠气冲天的武侠世界。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