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乘风2025》这档综艺节目已经播出了一段时间,当下网友们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相较于姐姐们在舞台上的现场表演效果,大家对节目中故事线的发展更为在意。
《乘风2025》这档综艺节目已经播出了一段时间,当下网友们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相较于姐姐们在舞台上的现场表演效果,大家对节目中故事线的发展更为在意。
在众多故事线里,陈德容的个人经历格外引人注目。
陈德容已经50多岁了,观众们心里都犯嘀咕,她究竟要在节目里持续“平淡表现”到第几轮公演呢?
究竟什么时候她才能真正领悟到参加《乘风2025》应有的那种拼搏精神,切实做出一些积极行动呢?
公演表现:初期不佳,团队融入遇难题
第一轮公演时,陈德容的舞台呈现不尽如人意,给人的感觉是她的表现对王蓉产生了不良影响,间接致使王蓉遭到淘汰。
进入第二轮公演,陈德容加入了吴宣仪和vava所在的团队。
吴宣仪和vava这两位年轻的妹妹对陈德容十分热情,一口一个“姐姐”叫得亲切,想尽各种办法夸赞她、鼓励她,而且在日常练习中始终陪伴在她身旁。
然而陈德容却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时常念叨着:“我感觉自己特别孤单,好像没有谁能真正理解我的感受,和我产生共鸣”。
之后,心灵导师淡淡登场,与陈德容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阐述了节目所蕴含的核心主旨。
交流过后,陈德容表示:“第一次有了被人理解的感觉”。
尽管在舞台表演时,陈德容的唱歌和跳舞水平依旧不算出色,但好在表演过程较为顺畅,现场也没有出现明显失误。
这一情况引发了众人的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陈德容有这样的转变?
她所说的“被理解到”,是真心实意的感受,还是仅仅出于礼貌的回应?
吴宣仪一直不遗余力地鼓励她,为何却收效甚微呢?
内耗困境:信念冲突,阻碍自身进步
此前就有人指出,陈德容是一个极易陷入内耗状态的人。
那么内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内心长期存在两种或多种相互矛盾的想法,在这些矛盾想法中不断纠结徘徊,却始终无法找到化解矛盾的出口。
首轮公演结束后,陈德容认定了自己不擅长跳舞,唱歌的话也仅能驾驭慢歌。
但《乘风2025》本质上是一档以唱跳为主的综艺节目,吴宣仪所在团队,无论是基于个人偏好,还是团队整体规划,最终选定了唱跳曲目《本草纲目》。
陈德容从心底里抵触这个选择,可她既没有决定曲目的权力,也无力改变这一现实状况。
更为糟糕的是,她始终深陷于这种抵触情绪之中难以自拔。
无奈之下,她只能怀着不情愿的心态,在练习室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练习。
然而,当一个人内心始终认定“自己不行”,并且带着抵触情绪去进行唱跳练习时,无论这个人是谁,都很难将舞蹈动作做到规范标准,也难以牢牢记住歌词。
所以在练习过程中,陈德容每次尝试似乎都只能维持很短时间,一旦出现错误,便会立即停止练习。
鼓励无果:信念相悖,压力与孤独并存
为何吴宣仪持续不断的鼓励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呢?
原因在于吴宣仪每次给予鼓励,说着“你可以的”,但在陈德容这边,每次出现唱歌失误或舞蹈差错后,她内心“我不行”的想法就会变得更加坚定,从而将吴宣仪的鼓励反弹回去。
吴宣仪不断地鼓励,陈德容就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复验证“自己不行”这一想法,如此一来,陈德容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心也愈发觉得孤独无助。
转变契机:理念触动,内心禁锢解除
后来淡淡出现并与陈德容交流。
淡淡说了很多,核心意思是,你不必追求和其他人唱跳得一模一样出色,只要你努力付出,能看到进步就足够了。
这番话使得陈德容内心一直秉持的“唱跳我不行”的想法开始动摇。
陈德容开始反思:“我不需要和他人比较。不需要跳得和她们同样完美。只要我竭尽全力去唱跳,能有所改变就好”。
这样的思维转变,让陈德容长久以来内心的束缚瞬间消散。
那么吴宣仪做错了吗?她比不上淡淡吗?
并非如此。
她们二人所处的身份和立场截然不同。
吴宣仪身为队长,肩负着带领队伍参与比赛并争取胜利的重任,所以从她的角度出发,对队员唱歌跳舞的最终呈现效果必然有着严格且不可轻易变动的标准。
而淡淡则摆脱了比赛竞争的视角,纯粹专注于为陈德容进行心理疏导,因此能够迅速洞察陈德容内心的痛点所在。
只能说,带着全新理念走向赛场的陈德容,虽然卸下了心理负担,开始努力进取,但对于队长吴宣仪而言,后续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家觉得呢?
来源:走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