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时评丨综艺《你好星期六》应援风波升级,从泼奶茶到抡凳互殴,别把热血洒在追星路上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18 16:48 1

摘要:2025年4月,综艺节目《你好星期六》因为录制现场粉丝冲突被推上风口浪尖,两个明星的粉丝为争夺一个拍摄C位,从泼奶茶升级到抡凳子互殴,警车和救护车的呼啸声取代了综艺节目的欢声笑语。这场闹剧看似是"脑残粉"的失控,实则撕开了娱乐圈最隐秘的伤疤:当资本将粉丝情感异

2025年4月,综艺节目《你好星期六》因为录制现场粉丝冲突被推上风口浪尖,两个明星的粉丝为争夺一个拍摄C位,从泼奶茶升级到抡凳子互殴,警车和救护车的呼啸声取代了综艺节目的欢声笑语。这场闹剧看似是"脑残粉"的失控,实则撕开了娱乐圈最隐秘的伤疤:当资本将粉丝情感异化为流量工具,当明星团队与节目组默契地"互割韭菜","热爱"早已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危险游戏。

在这场游戏当中,王鹤棣团队给粉丝送千份物资被赞"暖心",丁程鑫粉丝却控诉遭遇"连坐式整顿",认为节目组为平息舆论牺牲了自己。这个场景,恰恰暴露了明星团队的操作逻辑——用"逆应援"维系粉丝忠诚度,用"切割策略"规避舆论风险。明星们的甜蜜笑脸背后,是精心计算的流量公式:粉丝为偶像冲锋陷阵,偶像用些许关怀兑换数据繁荣。

更值得警惕的是节目组的"双标式管理"。对明星团队变相鼓励应援视而不见,却将矛盾简单归咎于"粉丝不理智"。从临时改规则抽签引发暴力驱赶,到冲突后火速隐藏应援照,这种"既要粉丝造势,又怕惹祸上身"的投机心态,其实是对饭圈经济的病态依赖。

粉丝同样陷入认知困境。他们高喊着"为爱发电",却在资本设计的游戏规则里沦为数据劳工。彻夜排队、集资打榜、控评反黑……这些以"热爱"之名的付出,最终变成平台日活数据里的冰冷数字。更荒诞的是,当冲突发生时,施暴者与受害者都是这场游戏的输家。

广电总局"清朗行动"处置4000余违规账号固然见效,但若只停留在删帖封号层面,也不过是扬汤止沸。就像某视频平台试点的"无应援录制",看似釜底抽薪,实则回避了更根本的问题——如何重建明星、粉丝与作品之间的健康关系。

行业要意识到,取消线下应援只是第一步。当某档音乐综艺尝试用"作品盲选"取代粉丝投票,选手实力取代流量成为晋级标准时,节目口碑反而逆势上涨。这些节目的成功,证明观众苦"流量绑架"久矣,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让艺术回归艺术。

可问题在于,重构规则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你好星期六》的新规看似严厉,但若仅限于"禁止灯牌",恐怕难逃治标不治本的窠臼。真正的改革要三重突破:打破数据崇拜,建立以作品质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让"超话排名"不再决定艺人资源分配。重构责任链条,明确节目组、经纪公司、平台方的连带责任,对纵容应援乱象的主体实施"一票否决"。培育理性生态,用作品鉴赏会取代应援battle,将粉丝能量导向文化创造而非数据内卷。

当热爱异化为偏执,当追星演变成械斗,我们或许该问问:这个让年轻人甘愿为之流血流泪的娱乐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精神寄托?

饭圈乱象从来不是粉丝的"原罪",而是整个娱乐产业失序的缩影。解铃还须系铃人,唯有当资本停止将情感明码标价,当明星敢于对畸形流量说"不",当节目组能挺直腰杆拒绝数据绑架,那些举着灯牌的年轻人,才有可能找回最初的心动,那种不带功利性质的、纯粹的热爱。

来源:零度时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