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谷雨时节,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乡里乡亲》栏目组上线“谷雨有点甜”。节目组通过年轻人的视角,以道地药材结合非遗技艺为纽带,从原料的种植生产到非遗产品的制作,向大众揭示了非遗守艺人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易与坚持。
2025年谷雨时节,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乡里乡亲》栏目组上线“谷雨有点甜”。节目组通过年轻人的视角,以道地药材结合非遗技艺为纽带,从原料的种植生产到非遗产品的制作,向大众揭示了非遗守艺人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易与坚持。
谷雨,万物生发之际,是不少中药材采收的黄金时节。节目中,邓仕华与央视团队共同来到了茯苓之乡怀化市靖州县,寻找那里的道地药材,遵循古法“春采叶、夏取花、秋收果、冬挖根”的时令规律,甄选道地药材。镜头下,茯苓、石斛等药材的采摘、蒸制等过程,展示从田间地头到成品药材的细节,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药食同源”理念的坚守。“药材的品质直接决定膏方的疗效,差一时辰、错一环境,药性便不同。”邓仕华在采药时感慨道。
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后气温快速回升,降雨开始增多。南方地区进入早稻插秧的高峰期,北方的春花也到了采摘的“黄金期”。此时湿气重、温差大,大人和小孩的身体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当代“脆皮”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大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引起的脾胃虚弱,经常容易犯困,心神不宁。邓仕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传承人之一,结合道地药材茯苓,在节目里面给大家介绍和展示制作了非常适合“脆皮”年轻人的谷雨清润膏,具有宁心安神,祛湿养脾胃的作用。节目里还来了很多小朋友做客,考虑到小朋友的不喜欢膏滋的形态,邓仕华将膏滋倒模做成了棒棒糖的形态,受到了非常多小朋友的喜欢。
节目里呈现了百年医仁膏滋制作的古法熬制工艺。从药材浸泡、武火煎沸、文火久熬三次,到“滴水成珠”的状态,每一步都严格遵循传统要求。但是传统工艺的复杂性也带来挑战。邓仕华坦言:“年轻人不愿学,觉得耗时费力、收益微薄。”为此,百年医仁花费多年,结合古法工艺的核心融入现代科学生产引入低温烘干、成分检测等技术,既保留药效,又适配现代人快节奏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广传统非遗制膏技艺,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行业同仁共同推动中药膏方团体标准制定,将“辨证配伍”等核心技艺纳入规范化生产框架。
《乡里乡亲》此次拍摄,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致敬,更揭示了非遗保护的深层命题:工业化浪潮中如何更好的通过创新的形式留住手艺的温度,让更多的当代人享受到非遗文化产品的益处。作为一个还在坚守传统制膏技艺的非遗守艺人,邓仕华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以开放之姿拥抱现代化的创新和变革。非遗手艺只有更好的融入时代的发展,才能得到长久的传承,这不仅要邓仕华这样的守艺人努力,更需要全行业的人共同推动。
来源:名家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