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春天,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草长莺飞。春分刚过去不久,在这春光灿烂之际,《燕云十六声》却把新的目光对准了远处的大漠。3月28日,《燕云十六声》河西版本上线,大家将在那个“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来一场春天的冒险。
说起春天,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草长莺飞。春分刚过去不久,在这春光灿烂之际,《燕云十六声》却把新的目光对准了远处的大漠。3月28日,《燕云十六声》河西版本上线,大家将在那个“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来一场春天的冒险。
在清河与开封之后,《燕云十六声》终于迎来了全新的大地图——河西。在这塞外之地,我们的第一个去处便是大名鼎鼎的玉门关。龙沙春草遍,瀚海春云生。河西,是挥洒诗意的舞台。或许这里不会像黄鹤楼一般镌刻历代文人的歌咏,但在无言的黄沙随风拍打着城墙与废墟时,一段段故事仿佛击穿了时间和历史,再度出现在众人眼前。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将西部驻军大量调往内地平叛,导致西北边防空虚,吐蕃就开始对唐朝边境发动小规模进攻,持续至759年
763~764年,吐蕃大举入侵,一度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河西(今甘肃黄河以西)节度使[1]杨志烈派万人士兵援助长安,导致吐蕃因后勤问题撤退766年河西走廊断联,以下时间线在唐廷视角开始战争迷雾
766~770年间(无从考究具体年份),吐蕃围攻伊州(今新疆哈密),伊州刺史(正三品)袁光庭督众死守,上下同心,粮尽,亲手杀死妻儿,自焚殉国,伊州旧民,十不存一
774年,观察判官李秀璋[2]连战十年率部力战而殁,吐蕃东扩受阻,转向西面瓜州(今甘肃酒泉)776年,瓜州沦陷,城破前数月粮仓已见底,文书记载:母子相看,各求活路,割肉换粟,哭声动天,有老妇在城墙缝里刻下"宁作唐家鬼,不为蕃地奴",河水赤红三日不散,吐蕃军在剃发易服的汉人脸上烙烫蕃文
776年,沙州(现甘肃敦煌)因瓜州沦陷,彻底成为孤城,河西节度使周鼎向回鹘(今内蒙古)求援,一年后仍未有消息,生出焚城东逃的念头,因成功率极低且民众不愿离开故土,普遍反对
777年末,周鼎派部将时任都知兵马使(从四品下)阎朝出城打草(弃城探路画稿),阎朝借辞行为由,邀请周鼎亲信比赛射箭,阎朝射死周鼎亲信后,用弓弦勒死周鼎,自领州事,继续坚持保卫沙州抗击吐蕃
776~780年,北庭(今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大都护(正三品)李元忠,安西(今新疆天山以南)大都护郭昕率领仅剩的0.5万余唐军士兵,与3万吐蕃军周旋,将大唐的军旗牢牢地插在西域这片土地上
781年,唐德宗被迫同意吐蕃的划界要求,两国以贺兰山(今宁夏银川)为界,断绝联系十余年使者绕道回鹘抵达长安,向唐德宗汇报,朝廷追封其工部尚书(正三品),此年唐廷才获知以上时间线战争迷雾内的情况
786年,阎朝已苦撑十年,沙州(今甘肃敦煌)城中粮械耗尽,阎朝登上城楼委质:"若吐蕃承诺不迁徙百姓,我等愿降",吐蕃宰相尚绮心儿应允,沙州沦陷[3][4][5],后尚绮心儿怀疑阎朝谋反,在其靴中投毒毒杀(个人判断是乌头),同年李元忠去世(另有一说784年去世)789年,西州(今新疆吐鲁番)长史(从五品上)李重晖[6]在安史之乱后和部下多年固守至今,曾支援袁光庭粮食抗蕃,去世后,西州陷落[7],终年83岁789年,杨袭古接任北庭大都护职位已有两年,在所率唐军完全被孤立的情况下与派信使回鹘结盟,回鹘率数万大军驰援西州,不断击退吐蕃联军达3万人的进攻
但因回鹘内部发生政变,新可汗疑似想背弃与唐的盟约,由大相(仅次于可汗)颉于迦斯引诱杨袭古率军会师,似有意放弃盟友,在吐蕃攻势和回鹘逼迫之下,自刎殉国,头颅被送往吐蕃进献,两千士兵无一存活
790年,北庭四万将士正式全军覆没,西州全境沦陷,所有通信方式全部中断,郭昕联合疏勒(今新疆喀什疏勒)镇守使(正四品)鲁阳、于阗(今新疆和田)镇守使郑据、焉耆(今新疆焉耆)镇守使杨日佑四方全体士兵两千余人坚守,生死未知,此年开始,唐廷对河西区域重新开始战争迷雾状态
大唐高僧悟空由西域回长安时,曾途经安西四镇,在疏勒拜见了鲁阳,在于阗见到了郑据,在焉耆时,见到了杨日佑,到达龟兹后,拜见了郭昕
说明,当时的安西四镇还在安西军的控制之下,而此时的安西军已经孤军作战了二十多年
793年,吐蕃与南诏(今云南大理巍山)关系破裂(南诏重新归唐),被迫将部分兵力调离,郭昕联合回鹘收复短暂收复北庭,不久后,吐蕃反扑,北庭再次陷落
795年,吐蕃进攻于阗,郭昕放弃于阗,集中兵力守龟兹,仅靠龟兹绿洲屯田,铸造"建中通宝"维持经济,出土文物显示含铜量骤降
800年,吐蕃切断疏勒补给线,疏勒唐军覆没,龟兹失去西面屏障
805年,吐蕃主力围攻龟兹
808年冬,龟兹城破,郭昕自焚殉国,年龄70有余(也有猜测年逾80),唐军数不足百人(无法核实),尽皆老兵,被尽数屠尽。阿拉伯史家记载:"白须持槊,战至旗杆折断"、"城头红旗碎如蛛网仍不坠",龟兹汉人改姓"拓跋"、"白"等胡姓自保
811年,唐廷才通过回鹘商队得知安西陷落,唐穆宗追赠郭昕为武威郡王(正一品),但此时唐廷已无力经营西域,追封仅为精神补偿
————————以下为河西时间线后————————
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联合当地军民起义,自号归义军,驱逐吐蕃守军,收复沙州和瓜州
850年,张议潮派遣十队信使向长安报捷,仅一队成功抵达,唐宣宗封其为沙州防御使,正式承认归义军地位
851年,张议潮率军陆续收复伊州(今新疆哈密)、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兰州等十一州,并派其兄张议潭献十一州图籍于长安,唐廷设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任节度使
858年,张议潮率联军七千余人,攻打聚集了吐蕃残余势力的凉州(今甘肃武威)
861年,攻克凉州,彻底打通河西走廊,河西全境回归,自安史之乱陷落近百年后,完全回归唐朝控制
来源:史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