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网”事》访谈节目引热议,为焦虑的家长解“手机心结”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28 15:16 3

摘要:担心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几乎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焦虑。近日,在抖音上线的家庭访谈实录节目《家有“网”事》引发不少网友共鸣。资深媒体人李小萌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攸佳宁首次合作,聚焦青少年用网问题,邀请家住朝阳区的可乐妈妈分享了她的家庭“网”事。可乐妈妈曾和孩子

担心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几乎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焦虑。近日,在抖音上线的家庭访谈实录节目《家有“网”事》引发不少网友共鸣。资深媒体人李小萌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攸佳宁首次合作,聚焦青少年用网问题,邀请家住朝阳区的可乐妈妈分享了她的家庭“网”事。可乐妈妈曾和孩子因手机爆发过激烈的冲突,又在家庭中找到了自己的化解方式。节目中,心理学专家攸佳宁听取了可乐妈妈担心孩子沉迷手机的困惑和焦虑,和李小萌深入探讨了家长该如何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用网问题,并给家长们提供了针对性的防沉迷建议。

图:《家有“网”事》节目访谈现场

攸佳宁指出,很多家长将手机当作“背锅侠”,将孩子的学习压力、行为问题甚至亲子关系的疏离归结于手机,实则忽略了家庭关系的深层问题。“当孩子在其他方面得不到认同和成就感时,就会在网络中寻找慰藉。”她指出,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压制手机使用,下意识把玩手机放在学习的对立面,而是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学习之余休息调节,通过更多元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情绪与兴趣。“一刀切”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令孩子更强烈地渴望摆脱约束,寻求手机带来的短暂满足。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孩子对于“限制”的反抗,往往源于对信任的缺失。李小萌在节目中指出,家长习惯性地低估孩子的自控力,总是用“担心”代替“信任”,于是便剥夺了孩子在规则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攸佳宁提出具体建议:家长应制定可执行、明确的用网规则,并伴随适度监督和奖惩措施,规则的执行要温柔而坚定,实现“爱和规则并存”。例如,使用手机的时间只剩下五分钟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剩余的时间不够重新开始一局游戏,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回复同学的信息,或者看一个几秒的短视频。

此外,家庭教育要与数字环境相结合。有条件和时间的家长可以主动了解孩子喜欢的网络内容,鼓励他们将手机使用转化为学习和创造的工具,比如绘画、音乐等。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可开启社交媒体的未成年人模式,在技术上进行时长控制、隐私保护和内容筛选,营造更安全友好的网络空间。比如,抖音未成年人模式内每日新增一万条知识类内容,家长还可以通过APP的“内容偏好调节”功能来主动引导孩子拓展兴趣。

攸佳宁教授强调,家庭中父母都需要有与孩子足够的相处时光,不同的相处模式能给到孩子多方面的情绪支持。同时,行业、学校与主管部门也应形成合力,逐步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未成年人用网管理体系,从“围追堵截”转向“疏浚引导”,才能真正解开心结,将手机从代际冲突的焦点转变为孩子的成长阶梯。

来源:贝壳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