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最适合“浪姐“结果开播后被骂,吴宣仪为什么总是红不了?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25 04:10 4

摘要:搜狐娱乐专稿(林真心-文)《乘风2025》开播前,吴宣仪被大多数人看好。

搜狐娱乐专稿(林真心-文)《乘风2025》开播前,吴宣仪被大多数人看好。

谁能想到,这个在韩国女团摸爬滚打过、火箭少女时期拿过第二名奖杯的甜妹,这次居然成了浪姐舞台上的-翻车专业户-?

观众们原本期待看到教科书级表情管理,结果发现她连呼吸都在用力——排练室盒饭凉透了也不吃,连轴转练到凌晨打车回家,活生生把综艺拍成了《职场生存图鉴》。

现在的观众可不好糊弄,大家看综艺就图个放松解压,谁愿意隔着屏幕感受焦虑?吴宣仪把每个舞台都当生死战来打的状态,反而让观众血压飙升。

最要命的是那次《本草纲目》抢歌大战。

祝绪丹手握最多卡牌还主动让歌,吴宣仪却直接三连抽锁死表演权,弹幕瞬间炸锅:-这姐把真人秀玩成策略游戏了?-

网友犀利点评:-把野心写在脸上没错,但把算计刻在脑门上就过分了。

-现在的观众哪个不是鉴婊达人?微表情里藏着的八百个心眼子,早被显微镜女孩们看得透透的。

要说业务能力,吴宣仪确实能吊打半个娱乐圈。

可浪姐这节目要的不仅是唱跳机器,观众更想看到活生生的人——像张雨绮的虎劲、宁静的霸气,哪个不比标准女团笑来得带劲?

更扎心的是,吴宣仪似乎被困在-四不像-的怪圈里。

当爱豆?内娱压根没有正经打歌舞台。

转演员?《斗罗大陆》里瞪眼式演技让观众直呼出戏。

就连综艺这条路都被堵死。

别人上节目能造梗接梗,她却总在状况外。

看看隔壁孟子义,能把尴尬现场变成热搜话题,这本事可不是谁都学得来的。

说白了,韩国练习生那套标准化培训反而成了绊脚石。

内娱现在吃的是-真人-不是-假人-,杨超越哭着划水都能圈粉,虞书欣作天作地反倒成流量密码,观众要的就是这股鲜活劲。

吴宣仪最吃亏的是没找准人设。

甜妹赛道挤满了王心凌2.0,实力派标签又不够独特。

粉丝考古都找不到记忆点,每次亮相都像新人报道,这存在感刷得实在心酸。

私下操作更是迷惑大赏。

从被群嘲的荧光绿穿搭,到翻车的微博文案,这姐仿佛在实践-黑红也是红-的过气套路。

但现在的网友多精明?没真本事光靠争议根本带不动热度。

看看归国偶像生存现状就知道多残酷。

宋茜靠《下一站是幸福》翻身,张艺兴转型制作人风生水起,而吴宣仪还在各个领域反复横跳,像极了毕业三年还在换工作的迷茫青年。

节目里某次备采暴露了关键问题。

她说-可能把浪姐当成开始倒数的舞台-,这话听着心酸,实则暴露了职业规划的致命伤——30岁还在吃青春饭,转型窗口期可不等人。

内娱市场早变天了。

观众现在追的是-养成系-快乐,看的是-撕剧本-的真实。

吴宣仪要是还端着完美偶像的架子,不如学学张小斐——35岁照样能用演技杀出重围。

其实观众不是不接受努力人设,但要努力得让人舒服。

就像隔壁王霏霏,既能专业指导队友,又能自黑-海南槟榔妹-,这种松弛感才是观众想看的-姐系-魅力。

更惨的是,吴宣仪的困境折射了整个内娱偶像产业的尴尬。

韩国造星工厂量产的标准化产品,遇上中国特色的娱乐圈生态,活脱脱上演了一出-橘生淮北-的悲剧。

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经纪公司都怕接-归国偶像-的案子。

语言关、文化差异、粉丝运营模式全要重来,投入产出比还不如直接培养本土新人来得划算。

就连造型团队都在拖后腿。

某次红毯造型被嘲上热搜,粉丝扒出礼服是过季款,妆发还撞型三线网红。

要知道95花们都在抢高定资源,这时尚资源属实虐心。

最让事业粉着急的是,吴宣仪似乎陷入-越努力越尴尬-的怪圈。

舞蹈抠到细节却丢了整体美感,演技猛报班反而显得刻意,连综艺感都用力到让人脚趾抠地。

看看同期火箭少女的发展轨迹就更唏嘘。

杨超越在综艺里如鱼得水,傅菁转战影视圈稳步上升,段奥娟专注音乐口碑不俗,唯独吴宣仪还在寻找自己的赛道。

这次浪姐之旅本该是绝地反击的好机会,结果反而暴露了所有短板。

有现场观众爆料,三公舞台她主动挑战高难度动作,结果失误时表情管理直接崩盘,导播切镜头的手都在颤抖。

说到底,内娱早就过了看脸吃饭的年代。

观众要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格,是能引发共鸣的成长故事。

吴宣仪若还不撕掉-完美偶像-的标签,恐怕真要应了那句-越努力越透明-。

留给她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95后小花来势汹汹,00后练习生虎视眈眈,就连85花都在拼命转型。

这个圈子最残酷的真相就是:没有不可替代性,注定要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或许该学学隔壁硬糖少女陈卓璇。

从-站得不够高-到《天赐的声音》惊艳全场,用五年时间完成从爱豆到歌手的蜕变。

找准定位比盲目努力重要一万倍。

追星女孩们早就不买-全能艺人-的账了。

大家现在追的是垂直领域的王者——唱跳俱佳就死磕舞台,演技过硬就深耕剧组,综艺感强就当快乐打工人。

吴宣仪最大的问题,是既放不下偶像包袱,又没勇气彻底转型。

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游客,每个方向都想试试,结果哪个景点都没玩透彻。

有化妆师透露,她现在凌晨收工后还要加练两小时。

这种透支式努力看得人心疼,但娱乐圈从来不同情-无效内卷-,观众只会为结果买单。

或许真该停下脚步想想:是继续做娱乐圈的-三好学生-,还是当某个领域的-偏科天才-?毕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被人记住永远比被人夸赞更重要。

浪姐之旅本该是三十岁重新出发的起点,现在看来却成了职业困境的放大镜。

当舞台灯光熄灭时,不知道吴宣仪会不会想起九年前在韩国练习室,那个眼里闪着光的自己。

来源:富足雪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