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芒果台今年《浪姐6》这锅粥,连调味料都懒得下,全靠“寡淡”二字撑场。往年虽说争议不少,起码还有人在乎谁能熬到最后一口汤,这一季倒好——观众直接表示:“这粥,不喝也罢。”原因呢?简单粗暴:锅里没有米,全是浮沫。
芒果台今年《浪姐6》这锅粥,连调味料都懒得下,全靠“寡淡”二字撑场。往年虽说争议不少,起码还有人在乎谁能熬到最后一口汤,这一季倒好——观众直接表示:“这粥,不喝也罢。”原因呢?简单粗暴:锅里没有米,全是浮沫。
你要捧叶童?哎呀妈呀,这味太老,观众一口下去满是“论资排辈”的老坛味。人是好人,敬业也敬得起,但你非说她是最顶尖的,这话说出来芒果台自己都打心眼里笑出了声。
李晟?那位业务总是在观众心中维持高热度,但比赛成绩呢?像只不会扑腾的网红小鸭子——声音很甜,水花却不大。
王珞丹这位,剧本写得好是好,但戏路比她的选曲还窄。五场节目稳坐“队长”宝座,但舞台风格几乎一模一样,连镜头剪辑师都剪得打哈欠。好不容易到第四第五场,终于想起要“唱跳”,但观众已经跳出播放页面了。
再看张小婉、管乐,技术层面靠谱,但问题出在阅历。你让一个刚进厨房的实习生去掌厨,观众肯定问:“这是厨房体验课还是主厨挑战?”
侯佩岑,表现如白开水——不难喝,但也绝对不提神。
吴宣仪?只要芒果胆子够肥敢给她一个冠军奖杯,网络那边立刻会有一片“口水海啸”来接驾。这不是节目,这是火山模拟训练。
邓萃雯压根就一副“来旅个游,顺便跳个舞”的状态,堪称灵魂旅游体验官。其余几位姐姐,要么是一出场观众就知道她的剧本是“陪跑”、要么干脆没啥镜头,连参加证明都能省。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为芒果台点根香:这一季的“浪姐”是真的没有任何人值得强推,但凡想推一下,都得用演技骗自己说“她真的还行”。
节目组最初打的算盘其实挺简单的:押王珞丹、捧房琪。
王珞丹嘛,戏演得确实不少,认知度也高,初舞台一亮相还挺有组织范儿,芒果台眼看机会来了,立马封她为五期队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一地抒情歌。连唱带跳这项技能,她压根儿就放在待办清单里忘了打钩。前几场舞台风格复制粘贴、没有爆点,舞美师都快按Ctrl+C按出抑郁了。最后观众审美疲劳,节目也尴尬得想换季。
虽然在怼人环节王珞丹可谓“锋利如刀”,初舞台直接让曹颖手指退场,这种抓马桥段当然被芒果台反复重播以供情绪发酵。但除了那点火花,她的综艺感……和她演唱的歌一样“温吞水”。想当团宠,先得有综艺灵魂,光靠直来直去的人设,撑不了一整个节目。
至于房琪,那才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碎”。节目刚开始,节目组还专门请她来写文案,这待遇简直是把她架上了“节目文化代言人”的宝座。结果排练时,她变成“训练营恶霸”,对队友各种要求凌晨加练,自己却在镜头前演“自然松弛”。观众看完后直呼:“原来才女也会精神分裂!”
“治愈系”的人设刚刚升空,真人秀剪出来直接给她扣了“强控症”的帽子。你说设计舞蹈可以理解,但否掉编舞老师的方案,强塞几个抖音表情包进来?最终舞台成了“两种文明的冲突现场”。
节目组眼看计划B也翻了车,想再找个接盘的都困难。叶童、吴宣仪这几位,全都成了“资源回收站”。李晟人气明晃晃摆在那里,节目组偏要当瞎子。最后结局很“芒果”:全押错,全炸毛。
更神奇的是,为了体现节目“艰苦奋斗”的概念,干脆把演播厅挪到了海边、山林、雪线边缘。
海南初舞台,风大得可以直接发电。祝绪丹在排练时原地风化,哭成泪人儿;吴宣仪更是被吹得像穿越回了八十年代摩丝造型,头发糊一脸演啥都白搭。
第二轮干脆跑去云南石林,露脐装加10℃的夜风,姐姐们瑟瑟发抖还得笑着跳舞。最离谱的是雪山场景,这不是比赛,是野外生存节目。倪虹洁、张小婉、黄英、李晟、管乐全部中招:或高原反应,或嗓子发炎,个个脸色跟调色盘似的,节目效果倒是做出来了,前提是你是个灾难片爱好者。
比起《披哥》的舞台设计,芒果对《浪姐》的态度就是:你们凑合一下,灯光给够就行。《披哥》搞的是原始森林泥路+废墟重构,《浪姐》呢?水池+喷火+五彩光,就是一个高配夜店的水平。姐们跳的是情怀,舞台配的是大排档音响。
节目组对女团的理解也停留在“女孩子嘛,跳舞好看就行”。至于戏剧张力、情绪表达、个人突破这些?不好意思,不在本期任务卡上。怪不得观众一边吃瓜一边感叹:“这舞台,像是在商场中庭跳快闪,气氛到不了心里。”
背后主脑换了人,节目也变得四不像。吴梦知离开后,形式开始压倒内容,精致包装胜过真诚输出。本来想做“女性成长实录”,结果变成了“节目策划PPT的实操演示”。观众想看的不是几个姐姐被剧本写着走,而是真情实感地“拼了”一把。
可惜,台前是娱乐,幕后是计算。芒果精打细算结果是,感动了自己,冷场了全网。
来源:梦熙drea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