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她太难搞,直到遇见侯佩岑…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06 17:15 1

摘要:其实大部分的女艺人到了“浪姐”都能小小的翻红一把,但陈德容却偏偏成了例外,自己砸碎了累积了30年的“童年女神滤镜”。

今年的《浪姐6》已经开播到了第五期,整体平淡,但姐姐们还算和和美美。

其实大部分的女艺人到了“浪姐”都能小小的翻红一把,但陈德容却偏偏成了例外,自己砸碎了累积了30年的“童年女神滤镜”。

原因无他,主要是她一开口,就会让对方“社死”。在一公组团训练的时候,陈德容和王蓉起冲突的片段就很出圈。

起因是在跟老师排练时,陈德容一直卡细节,王蓉想到进度已经大大落后,便提议先往下进行,细节回去再仔细分解。

这提议也算合理,但没想到,陈德容听完直接上情绪了,先说自己不如对方专业,我们要彼此体量,后又直接放大招说“还是你(来)当队长。”

这话一说出口,全场的空气都凝固了。

不过在最新更新的第六期中,陈德容的“路人缘”反转了不少,二公结束后她进了侯佩岑的队伍,她快速地就融进了队伍,和大家打成了一片,整个人完全放开了,会给队友写信表达感谢,还会热心帮姐姐提包……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队友侯佩岑和邓萃雯都非常善于沟通,情商超高,能让陈德容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释放真实的自己。

于是我忍不住感慨,人啊,还真的是要学会好好说话,好好沟通。才能在生活中活得更加自冾一些。

这两年,明星在综艺里因为说话败光路人缘的真不少。本来能简单处理的事,非要让同伴付出成倍的精力去解决她,这种队友恐怕在生活中谁都避之不及。

所以我想说,沟通实在太重要了。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超级沟通者》的书,特别想跟大家分享。

作者是拿过普利策新闻奖的查尔斯.都希格,在第一章他就引用斯卡·王尔德的话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归根结底,无论婚姻还是友谊,连接所有陪伴关系的纽带都是对话。”

查尔斯认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变成超级沟通者,学会怎么让聊天变得更有趣。

咱们就算不说得那么高大上,书里的沟通技巧其实也挺适合用到生活中的。比如不熟悉对方时,怎么分辨对方是想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是只想发泄情绪?再现实具体一点,孩子马上进入青春叛逆期了,怎么靠“话疗”平稳度过?

今天为大家总结了这本干货书中的干货,就算碰到陈德容这么难搞的队友,通过一些技巧也能更轻松地搞定。

01

谈话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我们先说一个常被提及,但没讲透的话题,在谈话时我们究竟在谈什么。查尔斯他把沟通归纳为三种模式,依次是:

“这究竟是关于什么的?”(务实对话)

“我们的感受如何?”(情感对话)

“我们是谁?”(社交对话)

务实型谈话调动的是判断力,双方是为了达成一个共识。

双方要么遵循“成本-收益”的逻辑,比如通过分析价格、距离等信息,和同伴商量出一份旅游攻略;

要么遵循“相似性逻辑”,比如医生用同理心为说服患者“我作为医生,也会建议自己的亲人怎么怎么样。”

情感对话调动的是情绪,大脑会启动杏仁核和海马体等神经结构,这些神经结构会帮助我们塑造情感和记忆。它比务实对话更深入人心,成功的情感对话不仅有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双方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社交对话比较特殊,往往会涉及到自我身份认同,比如性别、年龄或者某个能代表身份的标签。它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对话中,但却非常敏感,如果使对方感觉冒犯,那后续的谈话就难以进行。

根据文中的三种沟通模式,很容易就能找到陈德容和王蓉的对话令人不适的点在哪里了。

排练舞蹈讲究的是效率,所以王蓉的提议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而陈德容则是分不清沟通语境,搬出自己“舞蹈新人”的身份,又大谈自己的感受。把队友搞得一头雾水。

要搞定陈德容只讲事实是不够的,需要认同她的身份,确认她的情绪。淡淡就是靠着“你觉得xx”、“她们确实很强”把陈德容稳定下来的。

另外一个因为对话“塌房”的房琪,则是犯了社交对话的大忌。

组队时,她对着有意向选择她的队长叶童,突然来了一句,“我会非常担心叶童姐姐的精力问题。”言下之意是说叶童上岁数了,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碰到了对方敏感的身份认同。

叶童听完她这句话,毫不客气地就给房琪灭灯了,彻底掐死了双方组队的可能性。

02

这些“废话”,其实是信号

所以沟通的前提就是双方得在同一模式下,这样才能同频同步。而关键就在于捕捉那些无心之语中潜藏着的大量线索和信号。比如一方在急着解决实际的问题,另一方却纠结于情感的伤害;一方口无遮拦的表达,却不不小心触发另一方的身份认同“雷区”。

那怎么去捕捉有效的线索和信号呢?其实就是一句老话,要懂得“察言观色”,具体的操作可以分成以下三部分。

留意对方的肢体语言:

对方身体前倾,有眼神交流,向你微笑,并说出一些反馈语。这些信号说明他们对你的话感兴趣。这时即使对方插话也不用担心,仅意味着对方是想再增加一些谈话内容。

如果对方沉默不语,表现的很被动,眼神回避,定格在你脸部以外的地方,看上去若有所思,对提议没有任何反馈,就要注意了,对方可能并没在认真倾听,当前的沟通肯定弄错了对方的真实需求,需要尝试换个方向。

留意对话内容:

对方提及具体的计划或数据,说明对方更期望理性对话,而不是有情绪的对话。

如果对方在讲故事、开玩笑,说明对方是想寻求共情与连接而非理性分析。这时不妨把要决策的事先按一按,充分建立链接后再聊更有助于谈妥。

对方如果用不同的方式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或突然引入新话题,这表明对方想要增加或拓展对话内容。这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鼓励对方继续发挥,这样会慢慢触碰到对方真正想要说的话题。

留意对方的情绪:

情绪和能量是快速建立情感连接的非语言工具。

试想,如果我们皱眉、微笑或哭泣时,对方用类似的情绪和情感强度回应我们,我们是不是能快速知道对方get到了我们,继而敞开心扉?

其实也可以把这套模式推到更广泛得到对话中,对方大笑我们也大笑,对方谈到比较伤感的事时,我们也放慢语速,适时叹息。

就算不能快速匹配到对方的情绪,起码也要辨别出来。肯定对方的感受,也是在表达支持和理解。

查尔斯把人的感受按正负情绪和能量高低分了四个象限↓

03

暴露脆弱,是家庭幸福的秘诀

书中有句很有洞察力的话,“人们不喜欢在冲突发生时谈论感受,而是喜欢假装自己是只会理性分析的机器人。”

为啥遇到矛盾会佯装就事论事,因为传统告诉我们情绪是软弱的表现,它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弱点。

但是,只讨论浅层的事情往往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就像拥有正确人生经验的爸妈告诉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样。

书中提到了一个叫艾普利的高中男孩。他酒驾被抓,被警察和父母轮番批评教育后,没过几个月再次因为酒驾被抓。问他为什么没听进去,他说,“对我来说,他们的话就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艾普利的父母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事,于是决定给儿子找一位心理治疗师。

这位治疗师没有试图说服他,只是通过提问引导他进行自我探索:“你为什么要喝酒?”“如果你因此被捕、受伤或让他人失去了生命,你觉得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问题让艾利普走心了,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审视自己的感受,谈感受的触动要远远大过谈事实。

艾利普在心理治疗师这里得到了改变,但这还没有完全脱离内心的困顿。不过也由于这个契机,他开始学着跟父亲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父亲不再逞强,讲到了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往事。几年前的某天,艾利普一声不吭的离开家,父亲去地下室找他时发现一支步枪不见了。这让他陷入了恐慌,儿子会自杀吗?

听到父亲讲述自己那天的恐惧和悲伤,艾利普意识到父母表面是担忧和苛责,但想说却没说的是他们爱他,害怕失去他。这场对话彻底改变了艾利普,“我感到自己如此幸运,我也第一次看到了一个真实且复杂的父亲。”

从那以后,艾利普戒了酒,开始认真对待学业,后来拿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

成年后,艾利普开始思考和治疗师、父亲的几场重要对话,他一边觉得自己当初就像聋了一样听不进忠告,一边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发生了转变。

真正起效的有两个:

首先,治疗师提出了能引发他情感反馈的问题。用查尔斯的理论来说,他们就是从浅层的对话来到了深层——情感对话上。

治疗师不断地提问,倾听,再提问。这代表对方有认真倾听,并且希望深入了解自己。这促使他们开始互动和共鸣,艾利普也开始不经意间仔细倾听治疗师的表达。

这对我们的启发是,不妨重构日常的问题。把对事实的提问转化成邀请对方分享他们的个人喜好、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把“你做什么工作?”换成“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把“今天上了什么课?”换成“你最喜欢今天课上的哪一部分?”

询问感受,更容易走进对方的内心。

另外同样重要的是,父亲在他面前暴露了脆弱。

艾利普分析,“当讲述你的感受时,实际上是在向他人展示一幅你关心什么、在意什么的心灵地图。这也是我能够与父母建立起连接的关键,因为我终于理解了他们关心的是什么。他们的担心和恐惧都源于他们希望我安全。”

有研究证实了这点。当我们坦诚分享那些生涩的、未经修饰的真实情感,和那些可能受到他人评价的内容时,我们的情绪就更容易传染给他人。这种暴露行为本身会创造一种亲密感。

为什么脆弱性比较好使呢?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员说“脆弱性是人类最强烈的情感之一。情感越强烈,情绪传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要达到深层次的交流,察觉到对方的脆弱,并以自己脆弱作为回应,其实是条捷径。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说我比较会聊天,也很会沟通,后来我看了这些专门探讨聊天技巧的书籍后,发现原来我平时不经意的一些习惯和做法恰巧做对了。比如我一直很愿意观察和认真聆听,也觉得链接别人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AI的时代,我想“会聊天”更加会成为一项宝贵的能力,科技越发达,人就越需要情感联结。所以也请大家记得多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好的聊天能力也会让他们更容易成为受欢迎的人。

来源:妈咪OK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