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初,《浪姐 6》四公节目播出,细心的观众发现,曾为节目片头写文案的房琪,镜头被剪得只剩几个远景画面。与此同时,她的抖音粉丝从 4 月 3 日的 2429 万跌到 2332 万,一个月掉了近百万粉。这个靠 “诗和远方” 文案圈粉的旅行博主,正
2025 年 5 月初,《浪姐 6》四公节目播出,细心的观众发现,曾为节目片头写文案的房琪,镜头被剪得只剩几个远景画面。与此同时,她的抖音粉丝从 4 月 3 日的 2429 万跌到 2332 万,一个月掉了近百万粉。这个靠 “诗和远方” 文案圈粉的旅行博主,正经历着一场人设与口碑的双重滑铁卢。
房琪的走红始于短视频平台。2019 年她从央视辞职,开始拍旅行视频。在青海湖,她穿着白裙说 “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找到跟自己同频的人”;在稻城亚丁,她对着雪山讲 “山有顶峰,海有彼岸”。这些配上唯美风景的金句,戳中了后疫情时代人们渴望治愈的心理,短短几年,她成了千万网友心中 “把生活过成诗” 的女神。可当她带着这份滤镜走进真人秀,才发现这里的规则和短视频完全不一样 —— 没有精心设计的脚本,只有 24 小时无死角的真实记录,任何短板都会被无限放大。
一公选队长时,房琪主动站了出来,却在排练时崩溃落泪。她对着镜头说 “我等了三天,队友都不给反馈”,像极了被下属 “拖累” 的委屈领导。可队友何泓姗随后在微博晒出 23 页详细的排练备忘录,记录着每天 12 小时的训练安排;彭小苒的化妆师也透露,她凌晨 2 点还在练习室扣动作。网友这才反应过来,就是职场里那些只会甩锅、不懂沟通的领导吗?更让人气愤的是,当彭小苒提出调整舞蹈创意时,房琪直接否定:“这个想法不够大气。” 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彻底让观众反感,曾经的 “治愈系女神”,在真人秀里成了 “职场 PUA” 的典型。
如果说团队矛盾只是人设松动的开始,那对叶童的 “年龄质疑” 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二公组队时,房琪当着镜头对 62 岁的叶童说:“我担心您的精力跟不上高强度训练。” 这话一出来,全网哗然。叶童用行动狠狠打了脸:她每天第一个到练习室,跟着年轻舞者学复杂的舞蹈动作,连声乐老师都惊叹她的气息比很多年轻艺人还稳。当她在舞台上全开麦唱跳《眉飞色舞》时,镜头扫过观众席,房琪的尴尬溢于言表。网友还发现,房琪在文化类节目里连余华的《活着》都没完整读过,所谓的 “才女” 人设,不过是辞藻堆砌的包装。
离开短视频的精修和滤镜,房琪的 “普通” 在真人秀里显得格外刺眼。排练时记不住舞蹈动作,表情管理失控到被做成 “皱眉三连” 表情包,妆容造型也被吐槽像 “刚入职的职场新人”。对比同组的蔡少芬、陈法蓉等港星,她们即便素颜也能靠气场和台风 hold 住镜头,房琪这才暴露了自己的素人底色 —— 在真正的娱乐圈 “姐姐” 面前,她那些靠文案和运镜营造的 “岁月静好”,根本经不起近距离审视。
房琪的翻车,本质是素人网红和综艺生态的水土不服。在短视频里,她习惯了单向输出精心设计的 “治愈系” 内容,可真人秀需要的是双向沟通和团队协作。当她用 “领导式” 口吻否定队友创意时,根本没意识到,综艺里的观众更喜欢看到平等交流的氛围。比如贾静雯当队长时,会蹲下来问每个队员:“你觉得这段怎么处理更适合你?” 这种共情式沟通,才是真人秀里的加分项,而不是居高临下的 “指导”。
另外,短视频的 “人设至上” 思维,在综艺里完全行不通。在抖音,即便房琪的文案被指 “拼接网络金句”,粉丝也会因为 “治愈感” 选择包容。但综艺是个更残酷的竞技场,陈德容虽然初舞台划水被骂,但人家有《梅花三弄》《新白娘子传奇》等经典作品打底,三公一曲《逆光》用扎实的唱功逆转口碑。可房琪作为素人,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又在训练中暴露了业务短板 —— 声乐小考时破音,舞蹈排练频繁忘动作,这种情况下,再美的文案也救不了舞台表现,观众只会觉得她 “野心大于实力”。
还有心理预期的落差,让房琪在镜头前越来越紧绷。在短视频平台,她享受着千万粉丝的追捧,评论区全是赞美。但在《浪姐》的宿舍里,她突然变成了需要主动融入的 “小透明”。当她试图用 “我给大家写段文案” 来刷存在感时,蔡少芬一句玩笑话戳破真相:“妹妹,我们这里不需要文案,需要会跳舞的手和会唱歌的嗓子。” 这种从 “中心” 到 “边缘” 的转变,让她难以适应,越想表现越出错,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房琪的经历,给所有想跨界综艺的网红提了个醒:真人秀不是滤镜的叠加,而是真刀真枪的考验。首先得放下 “金句依赖症”,学会说 “人话”。综艺里没人喜欢听精心设计的台词,大家更喜欢蔡少芬的港普笑话、贾玲的自黑幽默,这种接地气的表达,反而更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比如房琪如果把 “担心叶童精力” 换成 “姐姐,您看需要我帮您准备个按摩仪吗?咱们慢慢练”,效果肯定不一样,真实的关心比漂亮的话术更打动人。
得搞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陈德容能逆转口碑,靠的是 20 年积累的演员功底;叶童能圈粉,因为她是观众心里永远的 “赵敏”。网红转型前得想明白:自己的特长是镜头前的自然表现力,还是某个专业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如果房琪继续专注旅行节目,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或许现在还是那个被追捧的 “诗和远方” 代言人,没必要硬挤不适合自己的赛道。
最后,接受 “不完美” 比维持 “完美人设” 更聪明。当房琪在四公被剪镜头后,她选择了全网断更,仿佛在逃避争议。但看看李晟,五公被淘汰时,她笑着说 “我来就是想看看,自己离真正的艺人还有多远”,这种坦诚反而让观众看到了成长的勇气。真人秀的魅力就在于真实,与其拼命维持滤镜,不如像《再见爱人》里的麦琳,靠减肥 44 斤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实实在在的改变,永远比虚无的人设更有说服力。
现在的房琪,抖音还停留在 4 月 3 日的动态:“出发去浪姐,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评论区早已不是清一色的夸赞,更多的是 “先学会好好说话”“回来继续做旅行视频” 的声音。这场翻车或许不是坏事,它让所有内容创作者明白:在短视频里,你可以靠包装成为 “女神”,但在真人秀的镜头下,只有真实的沟通能力、专业素养和心理韧性,才是真正的 “入场券”。至于房琪能不能像麦琳那样逆袭,或许关键在于她能不能放下 “才女” 的包袱,先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 毕竟,观众可以接受不完美,但很难原谅不真诚。
来源:大海综艺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