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热门音乐竞技节目《中国新说唱2025》中,选手们对导师严浩翔的身份提出了质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一事件不仅考验着严浩翔的应对能力,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偶像转型为导师的合理性讨论。
近日,在热门音乐竞技节目《中国新说唱2025》中,选手们对导师严浩翔的身份提出了质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一事件不仅考验着严浩翔的应对能力,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偶像转型为导师的合理性讨论。
严浩翔,作为男子演唱组合时代少年团的核心成员,以其出色的唱跳实力和偶像气质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然而,在《中国新说唱2025》中,他首次担任说唱导师的身份却遭到了部分选手的质疑。
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严浩翔的说唱资历和经验上。一些选手认为,严浩翔虽然拥有一定的音乐才华和创作能力,但作为偶像团体成员,他缺乏传统说唱歌手的“地下”履历,即在说唱文化发源地,如街头巷尾进行实战演练的经历。这种实战演练对于说唱歌手来说,不仅是技艺的磨砺,更是对说唱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此外,严浩翔的高学历背景(北京电影学院在读)和“歌词无脏话”的创作风格,也被部分选手认为与传统说唱文化存在冲突。在传统说唱文化中,直白、粗犷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视为一种真实和力量的体现。
面对质疑,严浩翔及其团队选择了沉默应对,但这并未平息外界的议论。相反,质疑声浪愈演愈烈,甚至有选手在海选现场以“应担任总导演”的言论暗讽其导师身份。更有选手在直播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让爱豆教我押韵?那不如直接把节目改成《青春有你》番外篇。”
这一事件不仅考验着严浩翔的应对能力,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偶像转型为导师的合理性讨论。一方面,偶像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较高的知名度,能够为节目带来流量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偶像在说唱技艺、行业经验方面可能相对欠缺,难以给予选手专业且有效的指导。如何在满足观众对专业性期待的同时实现破圈传播,是节目组需要深思的问题。
来源:幸运娱乐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