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弹幕里满是 -少了鹿晗没灵魂- 的刷屏,而节目组那句 -犯错需反省- 的解释,反而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上周《五哈 5》开播,鹿晗的缺席像根刺扎在观众心里。
弹幕里满是 -少了鹿晗没灵魂- 的刷屏,而节目组那句 -犯错需反省- 的解释,反而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作为见证过三季录制的圈内人,我清楚地知道,这场退出风波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其实,鹿晗的 -撂挑子- 早有征兆。
去年在敦煌沙漠拍摄时,他突然在凌晨三点给我发消息:-你说我们这种综艺咖,是不是在消耗观众的耐心?- 当时我以为是他累了,直到今年 1 月直播事故爆发 —— 他在镜头前失控竖中指,脏话连篇,直接被平台禁关注半年。
这让我想起 2018 年邓超退出《跑男》时说的话:-当搞笑变成生存本能,演员就死了。
-
鹿晗在《五哈》的 -人设崩塌-,本质是流量与自我的撕裂。
前四季他贡献了 -傻狍子--鹿不羁- 等经典标签,但私下却在采访中坦言:-每次说‘哎呀我好笨’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
- 这种割裂感在去年达到顶峰 —— 他在节目里重复 -迷路- 梗被骂 -黔驴技穷-,音乐作品却因曝光不足被质疑 -江郎才尽-。
更讽刺的是,节目组一边用他的流量招商,一边在后期剪辑中放大他的 -笨拙-。
有次他在游戏环节认真计算策略,成片却剪成 -装聪明反被嘲-。
这种 -既要流量又要效果- 的操作,让他的商业价值在三年间缩水 37%。
这让我想起 2023 年陈赫退出《跑男》时的感慨:-当观众开始质疑你的真诚,综艺就成了慢性毒药。
- 鹿晗的退出,或许是他在 -综艺吸血- 中找到的自救方式。
鹿晗的退出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是因为他撕开了娱乐圈的 -代班- 遮羞布。
节目组不仅保留他的商务合作,还让工作室艺人高瀚宇 -冒名顶替-,甚至在节目里播放他的歌曲强行 -蹭情怀-。
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操作,在业内早已见怪不怪。
我曾在《极限挑战》片场见过类似场景:某顶流因档期冲突缺席,节目组直接用 AI 换脸技术让素人 -出演-。
这种 -流量套利- 模式,本质是把观众当韭菜 —— 你以为看的是明星,实则是资本的提线木偶。
话说回来,鹿晗团队的应对堪称精明:既用新人填补空缺,又让助理在场维持 -存在感-,既安抚粉丝,又保住商务资源。
但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反而加速了他的口碑反噬。
有粉丝在超话怒怼:-哥哥的脸被 P 得像蜡像,节目组吃相太难看!-
鹿晗的退出,或许是顶流群体的一次集体觉醒。
他在消失的 108 天里,悄悄做了三件事:修复正定古城壁画、捐赠第十座公益球场、参与河北古寺文物保护。
这些动作在 4 月 7 日发布的 vlog 中集中呈现,用 -明星 + 素人- 互动模式,让 18-24 岁观众占比提升 11%。
这种转型在娱乐圈显得尤为珍贵。
我曾采访过某流量小花,她为了维持综艺曝光,连续三年推掉电影邀约,最终被市场遗忘。
而鹿晗的选择,恰似当年邓超退出《跑男》时的破釜沉舟 —— 当综艺成为职业枷锁,唯有 -断舍离- 才能重获新生。
鹿晗的缺席,折射出娱乐圈的信任危机。
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精明,能一眼看穿 -剧本人生-。
有数据显示,Z 世代观众为偶像消费的意愿下降 37%,但愿意为 -真实互动- 买单的比例上升了 52%。
这解释了为什么鹿晗的公益 vlog 播放量破亿,而《五哈 5》首播收视率却同比下跌 19%。
这种变化在《创造营 2025》中尤为明显。
当其他选手在舞台上喊 -为了梦想- 时,鹿晗的学员却在采访中说:-我来这里是因为鹿哥说会来看我公演。
- 这种 -情感驱动- 的追星方式,正在重塑娱乐圈的游戏规则。
#曝鹿晗是自己不想录五哈#站在《五哈 5》的宣传海报前,看着鹿晗的空位,我突然想起他在第一季说的话:-希望有一天,观众记住的是我的音乐,而不是综艺里的‘傻狍子’。
-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能有勇气打破舒适区的顶流,或许比任何热搜都更珍贵。
毕竟,真正的偶像不是资本的傀儡,而是能带领观众看见星空的人。
举报-反馈
来源:周丽君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