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还记得那些曾在后陡门挥洒汗水,将荒芜之地转变为肥沃良田的青春身影吗?是的,他们带着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中——《种地吧》第三季震撼登场!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单纯埋头于田间地头的青涩少年,而是化身为身怀绝技、足迹遍布青海高原、东北雪林与湖南猪
你还记得那些曾在后陡门挥洒汗水,将荒芜之地转变为肥沃良田的青春身影吗?是的,他们带着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中——《种地吧》第三季震撼登场!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单纯埋头于田间地头的青涩少年,而是化身为身怀绝技、足迹遍布青海高原、东北雪林与湖南猪圈的“助农新力量”。
这一季,《种地吧3》的十位少年彻底放飞了自我,将助农行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在青海囊谦,他们置身于海拔3000米的盐田之中,跟随藏民学习制作红盐,体验着古老技艺的传承;在黑龙江的极寒之地,零下29℃的沙棘林中,他们不顾严寒,鼻涕结冰仍坚持采摘沙棘果;而在湖南宁乡,他们更是深入猪圈,与花猪崽嬉戏,体验着乡村生活的点滴。无论哪里需要帮助,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腿,冲向最前线。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们不仅付出体力,更运用智慧——在东北,他们将沙棘果加工成油,制作手工皂,传授给当地村民;在青海,他们协助藏医推广芫根工厂,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网友们纷纷感叹:“他们真正将种地变成了一部热血励志剧!”
两年的农耕生活,让这群年轻人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在青海牧民家的大棚遭遇缺水危机时,王一珩迅速运用所学的雾培技术解决了难题;在讨论助农目标时,鹭卓深刻反思:“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村民的收入,更要帮助他们掌握长久致富的技能。”从最初的“农业小白”,到如今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业问题、用商业思维助力乡村发展的“新农人”,他们的成长历程让观众深感震撼:“这哪里是一档综艺节目?简直就是一部青春成长的纪录片!”
节目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将镜头聚焦于那些默默无闻、一生坚守土地的普通人。青海藏医更确木兰,她靠打工支撑着孤儿学校,开设工厂只为给孩子们赚取学费;湖南大姐贺桂香,她将猪圈改造成“共富车间”,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黑龙江大叔高克新,他坚守沙棘林八年,即使亏本也要留住水土……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原来,真正的英雄就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里。”
这一季的节目,连镜头语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航拍镜头下的青海盐田,如同打翻的调色盘,色彩斑斓,少年与盐农的身影在广阔天地间显得渺小而坚韧;微距镜头下,沙棘果上的冰晶晶莹剔透,美不胜收,网友们纷纷赞叹:“这是中式美学的极致展现!”然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火炉旁偷烤手的少女、锅灶边熟睡的孩子……这些细碎的日常被镜头捕捉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种纪录片的真实与质朴。难怪有人感慨:“这档节目让土地活了起来,让我产生了立刻回老家种地的冲动!”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土地的力量、普通人的坚守以及年轻人最宝贵的纯真与热情。当少年们在青海高原上喊出“做大做强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新时代的青年力量正在崛起,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土地的热爱与尊重。
来源:小晨小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