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烧钱的大制作,没有枯燥的致辞,和植入的广告。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看晚会开始失去按时等候的心情。
观众看一场晚会的嗨点越来越高,实打实的晚会节目也越来越少。
在这个情况下,河南却火了。
怎么做到的?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烧钱的大制作,没有枯燥的致辞,和植入的广告。
只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刷新了观众的审美水平,真的做到让国宝“活”起来。
一支飞天舞《祈》,惊艳众人。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观之如画,恰似飞天。
拖着薄雾般的裙裾,如凌空而行,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
震撼得让人挪不开眼。
实现了《洛神赋》的舞蹈化、场景化,是曹植看了都要点赞的程度。
极具阳刚之美的《龙舟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融合武术、杂技、鼓乐、祭礼等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了力量和美的结合。
锣鼓喧天,人声沸,男儿赤臂划桨、摇旗奋争先,为祈求神州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最凄婉的《兰陵王入阵曲》,是远在天涯的父亲和女儿,用一曲琵琶述思念。
源于杜甫名诗《丽人行》的舞蹈。
体现中医匠心传承的rap表演《医圣传人》。
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河南,一直以来,都在坚守传统文化。
在2021年春晚大比拼里,不懂得追逐流量的河南卫视就像个铁憨憨,一直在埋头搞传统。
时长仅30分钟,节目才7个。
也没有主持人和广告加塞,仅邀请了3个明星(霍尊、GAI、汪苏泷)。
后来导演在回应里说了,整台春晚花费500万,所以请不来一线。
但结果创造逆袭,尤其是《唐宫夜宴》,一骑绝尘。
5分钟的表演,短短几天内就登上5次热搜、20.4亿播放量、25亿阅读量,并荣登各大投票榜第一。
这还不算完。
据内部人士透露,七夕、中秋等后续系列节目,都在路上。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02
每逢佳节必出圈。
河南台,可以正式被封为宝藏台了。
但回看它这几年来的历程,你会知道,宝藏不是今天才埋下去的。
1994~2010年,是河南电视台的辉煌十六年。
《梨园春》、《豫剧》等古文化一直是他们的主轴。
2010年,河南卫视周台长卸任,《梨园春》早已衰落,拉低河南台总体收视率。
加上各大综艺争相斗艳,它依旧在播《梨园春》。
如今超1000期,成为中国最长寿的戏曲节目。
年初的时候,两位河南籍烈士牺牲,原本的豫剧《五世请缨》只有一位佘太君出演。
但这一次,四位佘太君在台上高唱:
“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 年老人我喜的是一门忠贞。”
一个特别设计,是对「忠勇」的强烈表达。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年轻人哪有看这个的?”
没错,那时河南台要想挤到观众视野里,得靠运气。
用一位河南网友的话说,咱们是穷,穷到只能靠本地文化了。
2013年,河南台发起《汉字英雄》节目,在当年成功掀起了一股“汉字热”。
此时离《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还有4年。
武术与特技相结合的《天地之中》,呼唤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说:电视不是窄众艺术,我们干媒体的,最怕陷入自娱自乐。
河南台用持之以恒的守拙,无人问津处的创新,对抗着加速的时代。
没有在快餐综艺的洪流中迷失自我,有了大方向之后,量变就很容易引发质变。
春晚靠一个《唐宫夜宴》全网刷屏。
元宵晚会继续靠《芙蓉池》打下口碑基础。
清明时推出《折扇书生》。
端午时节洛神舞《祈》爆红,水到渠成。
坚守是最强大的力量,是一种传统手艺人的精神。
河南卫视迸发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一次又一次展示汉唐时期的服饰妆容,也告诉了世人:
无论是韩国古代的服装,还是日本的艺伎妆容,都是在汉唐时期流传过去,被效仿至今。
因为文化长期的沉寂,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数,河南曾是「地域黑」的代表。
“你们河南人是不是喜欢偷井盖?
是不是很多小偷?
是不是犯罪率特别高啊?”
但其实从夏朝建都开始,河南引领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
洛阳更是十三朝古都,司马迁形容它:“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有人说:河南之于中国,就像中国之于世界。
河南在中国失落的这些年,也是中国在世界失落的这些年。
这些年来,「被妖魔化的河南」从未放弃努力,默默用行动说话。
从去年的硬核抗疫,到今年的文创节目火出圈,河南成了有名的三好学生代表。
03
一次又一次的火出圈不是偶然,是河南卫视厚积薄发、博观约取、长期深耕的结果。
为了达到演出效果,有节目组精心的设计,以及演员辛苦地排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祈》的表演者何灏浩,是一名专业的水下特技演员。
她曾经是广州花样游泳队的,一共夺得了四届全国冠军。
2015年,何灏浩成了女主角林允的水下替身。
电影《美人鱼》中那经典的一幕就是她完成的。
2017年,何灏浩正式成为美人鱼教练训练官。
并一直在推广美人鱼运动给人带来的成长和愉悦。
5年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练习,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
但是丰富的水下经验最终被河南卫视看中,将其搬到了荧幕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她散发的强大光芒。
因为是水下舞蹈,难度很大,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完成的。
实际拍摄都是憋气完成的,50秒左右浮出水面换一次气,一天要上上下下拍摄200多条。
在水中控制动作需要解决浮力的问题,这就需要带配重,把2公斤到10公斤的配重带在身上。
《祈》短短两分钟的画面一共拍摄了26个小时。
长时间的拍摄,不仅要克服睁眼时的疼痛,还要被鱼线吊着在空中旋转。
鱼线很细,肋的肚子上手臂上一条条又深又红的痕迹。
作品发出后,何灏浩抑制不住大声呼喊:
妈妈!!!外交部转发了我的作品!!!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曾经默默无闻的水下替身,凭一腔热血,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还有打响新年第一炮的14名少女,以唐乐舞俑为原型创作的歌舞《唐宫夜宴》。
五分多钟的时间,展示了夜宴乐事,也是一群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一个个长得胖乎乎的,会嬉闹、会嗔怒、会搞怪,俏皮可爱,形象十分鲜活。
仿唐三彩的服装,脸上的“斜红妆”,体态不忘唐代丰腴之美,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
但美如画的背后,是忍出来的。
为了看上去饱满一点,他们在嘴里塞上脱脂棉球。
但含得久了,牙龈会磨到出血。
裙子里则要套一层厚厚的海绵假体。
为了演得逼真,在腊月寒冬,她们每天室内练习,室外拍摄17小时。
闷得小姐姐们大喊,要湿透了。
出圈的背后,还有整个导演组的兵荒马乱。
春晚方案改了十多版,元宵方案也不外乎如此。
《唐宫夜宴》的爆红,又急需下一个优秀答卷接棒。
这次的《端午奇妙游》,创作团队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周转洛阳、开封、焦作、上海等地取景拍摄。
在节目付出的背后,有着极高的审美能力。
不光有对文化的传承,还巧妙回应着现在发生的一切。
在竞相邀请流量明星,文化名人老生常谈的潮流下。
河南台执着于挖掘传统文化,热衷于打造草根明星。
有人说,是观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刁钻了,越来越不好伺候了。
但河南卫视的节目证明,是他们太脱离群众了,不尊重群众的审美。
只要用心,就能做出精品。
真正决定爆款基因的,还是幕后那些手艺人的精诚所至。
幸运的是,河南卫视做到了,了不起!
来源: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