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世界冠军,一个离异的明星,一个过气歌手,还有一个韩流制造。
一直好奇,《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为什么会选择这四对母女?
一个世界冠军,一个离异的明星,一个过气歌手,还有一个韩流制造。
当这四对母女坐在一起,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开始了,观众似乎明白导演组的“用心良苦”。
黄圣依说,“我的妈妈从来没有夸过我!”
观众看到的是邓传里满眼对陈梦的崇拜与喜爱,俨然就是隔壁家的女儿都是最好的感觉。
当四对妈妈抽签选房间时,听说有一对母女要睡大床房时,三对母女的表情是有些惊愕。
表面上都很有爱、和谐的妈妈,为什么都会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的女儿?
而当李嘉格与妈妈分到了大床房时,妈妈薄永霞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当四对母女晚上回到房间时,程潇与妈妈全程无交流,就是各顾各看手机。
李嘉格因与妈妈闹矛盾,就把妈妈当成了透明人,各睡各的。
黄圣依与妈妈遮挡起了摄像头,只是知道在早上大吵了一架。
而唯有陈梦与妈妈,一起分享生日蛋糕,一起敷面膜,女儿还给妈妈做肩部按摩。
第一个晚上,只有陈梦主动钻进了妈妈的被窝……
其实,当节目组问这些妈妈,女儿小的时候淘气吗?
女儿都认为妈妈会说,女儿很淘气,让妈妈们很生气。
但是答案却是相反的,妈妈异口同声说自己女儿不淘气。
黄圣依的妈妈说,小时候她们不淘气,就是长大了,妈妈的话是一句也听不进了!
在妈妈眼里,儿时的女儿都是听话的,而她们希望这一切都能永远定格。
当四对母女坐在一起,相互念起致对方的一封信时,中国式家庭的四个典型版本立即浮现在观众面前。
有的母女大吵一架,有的母女泪如雨下,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感恩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那么,四对母女到底是怎样的呢?
搞懂三个问题, 也许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生在任何一种家庭,也都是幸福的。
只是长大了后,我们都觉得这个味道变了。
妈妈与女儿,都无法转变曾经的角色,让母女关系中少了“边界感”。
黄圣依从家里出发时,就曾与妈妈因为请保姆的事,争执不休。
在赶往节目组时,两人还在车内因为陈梦打乒乓球的事,有了摩擦。
摩擦还延伸到了酒店、房间内,甚至与其他母女在一起的时候。
只是因为妈妈逄敏太喜欢陈梦了。
不过,与其说是逄敏对能与世界冠军一起录节目感到兴奋,不如说对陈梦妈妈感到好奇。
她一直刨根问底,想知道陈梦在5岁时,妈妈怎么就能把女儿的职业规划给定好了?
其实这个问题,估计很多妈妈都想知道。
陈梦的妈妈说,自己年轻时就是打乒乓球的,就希望自己女儿能走上这条路。
当众人表示,这可能就是遗传。
黄妈妈就质疑了,当年自己是记者、作家和学者,给黄圣依送到各处学特长,给女儿都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黄圣依在17岁前表现得很乖巧,却突然自己偷偷报考了艺术学校。
在邓传理的心中,黄圣依也是像陈梦一样的乖乖女,就应该是考名牌大学的。
黄圣依说,自己年轻时对表演有兴趣,没想到最后就以兴趣当职业了。
而陈妈妈说的一句话,也解开了黄妈妈的疑虑。
“陈梦是真的喜欢打乒乓球啊!”“小时一说,你再不听话,就不送你去打球了,陈梦就立刻掉眼泪!”
黄圣依没有把妈妈安排的一切当作自己喜欢的,只有自己挑选的才是最想做的。
而陈梦从小是把妈妈“强加”给自己的兴趣,当成了终生的爱好,也是唯一的职业。
不能说,谁的女儿更乖巧,更听妈妈的话,也不能说谁的妈妈是失败的。
而是,谁的妈妈能让女儿能与其产生共同的情绪价值,能一起坚持住当时的信念。
在陈梦的眼中,她看到了妈妈的坚持,也感受到了妈妈的不易。
她在5岁时,曾背着妈妈要给外婆洗内衣内裤,因为她心疼妈妈做家务太累了。
当陈妈妈送女儿去学球,看起来是像“逼”着女儿做出了人生的选择。
其实,这也是母女俩的“双向奔赴”。
当第二天一大早,陈梦依然像在训练时那样早起,开始了孤独的晨跑,她已经习惯并愿意继续这样的人生。
陈梦从来没有埋怨过妈妈,而是感激妈妈帮她选择了前半生唯一的职业,也许也是自己就辈子要做的事。
当知道答案后,黄妈妈对陈梦是更佳喜爱了,毕竟世上真的很难找到这种“听话”“乖巧”的女儿。
只是再细想一下,陈梦似乎是用自己的世界冠军奖杯“填上”了母女俩之间的“沟壑”。
当黄圣依说出“我妈妈从来没有夸过我”时,很多人都有点心疼她。
两人在房间里,早上因为妈妈带来的旧衣服,被女儿给“调包”了,就站在床上开始怒吼。
其实,我们第一次看到黄妈妈时,觉得一位上海老阿姨,女儿又是大明星,自然衣品会更时髦,更与女儿“搭点边”。
可是,当妈妈脱下袜子时,黄圣依的表情瞬间就变了。
妈妈穿的是破了洞的袜子。
第二天妈妈要穿自己带来的衣服时,发现被女儿扔在了上海,就开始发脾气。
黄圣依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解释,那些衣服太旧了,甚至还是二十年前的。
就在穿就衣服上的小事,黄妈妈也没有选择顺从女儿的意思。
在她的眼中,女儿不懂她,也不理解她,而自己也从来不想被女儿干涉。
黄妈妈在给女儿的信中,就像是AI出来女儿的简历,把用一大篇的字介绍女儿,却未有一句是夸女儿优秀的话。
到了信的最后,也是指出了黄圣依一大堆的毛病,让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好好改正。
作为妈妈,她心里也有怨气。
只是当她看到隔壁的李嘉格与妈妈就像火星撞地球一般,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母女俩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也在过去的十来年里错过了彼此。
黄妈妈既然看出人家母女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自我检讨一下。
她何尝不是“爱口难开”,用自己的倔强与独立来躲避女儿的长大。
她又何尝不是,那个想让女儿一辈子都待在自己身边的妈妈。
而黄圣依在离婚后回到娘家,依旧是当年那个离家“叛逃”的小女生,还那么任性。
她想让妈妈过得舒服一点,却从来不知道妈妈给她的强迫,自己也再反作用给了妈妈。
爱从来是相互的,也从来是相互伤害的。
有时,表达爱的方式,胜过爱本身。
四对母女中,李嘉格与程潇的母女关系其实更值得深挖一下。
因为不如前两对母女有名气,所以她们背后的故事更容易被忽视。
李嘉格是一名过气的歌手,结婚七年来,有五年春节是与老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即使是这样,李妈妈却从来没说过感谢女儿陪伴的话。
在她眼里,这是女儿自己要做的,而不是自己逼女儿的。
只是两人一见面,就会相互埋怨,当妈的挑女儿的不是,当女儿的觉得妈妈不理解她。
三年前的春节,两人大吵一架,从此女儿再也不陪她过节了。
而当黄妈妈部,李妈妈一年能去上海看女儿几次?
她回答,一年至少一至二次,每次至少两个月。
其他的妈妈听了,都说这样就足够了,不要干涉女儿过多的生活才对。
她在信中说“不要再给我传递负面情绪了,我的生活已经够累的了,希望你能做一个懂事的老人。”
但是李妈妈却始终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当李嘉格与妈妈的“冰火两重天”的关系又爆发后,女儿却为另一对母女的关系破防了。
程潇说了自己16岁离开家去学舞蹈,因为父母离异,她不愿意与家人多交流。
结果,程潇一个人在海外就换上了抑郁症,而她始终没有告诉妈妈。
她回家了,却感觉仍是没有办法与母亲沟通。
母亲后来患上了绝症,手术后也可能随时复发。
程潇心疼妈妈,两人“相敬如宾”,却不能更深地沟通彼此的心事。
就算大家坐在一起读彼此的信,程潇有时脸上也是茫然,甚至还有一种忧郁的感觉。
所以,第一天晚上回到房间,母女俩也没有什么交流,就是玩自己的手机。
但是,就是这样的母女,程妈妈还是说出了自己藏在心中的那句话,让程潇与李嘉格瞬间泪奔。
“虽然妈妈给不了助力,给不了托举,但是我们还可以抱一抱,妈妈的肩膀是可以依靠的……”
在程潇与妈妈相互表达爱的同时,“边界感”这个词也被大家提出来。
李嘉格口中说的“做一个懂事的老人”,其实就是期望妈妈能懂得边界感。
这就是四对母女都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式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女儿已长大,妈妈的位置应该摆在哪里?
节目组写过一句话“你如逐风而行的候鸟,倦翼略过长空时,请记得:无论归途多远,家里永远 有妈妈为你亮着床头灯。”
但是,长大的候鸟疲惫回来了,又要怎么与在家的妈妈相处呢?
妈妈们,面对长大成家的女儿,是彻底放手,还是继续抓紧?
黄妈妈为了一件衣服就冲着女儿大喊大叫,李妈妈因为女儿没时间陪伴就牢骚满腹,程妈妈想要抱一下女儿却不敢,陈妈妈因为女儿缺失的童年快乐内疚了半半辈子。
边界感,不只是针对妈妈,也同样适合于女儿。
母女俩都有爱,但是不会表达,因为那种边界她们无法合适地掌控。
黄妈妈说,女儿长大了就不听话了,这就是她还要干涉女儿的人生。
李妈妈说,我又没有让女儿陪我过春节,这就是她对于女儿付出的理所当然。
陈妈妈说,陈梦小时就很懂事,这就是她用自己的情绪价值“裹挟”着女儿。
程妈妈说,我没有办法再助力女儿的人生,这就是中国妈妈欠女儿一生的债。
看了《是女儿是妈妈》,真的有点意难平。
就像明明相爱的恋人,却因为不知道对方是如此深爱他们,只能有意无意地闹腾一番。
有时,他们也只能独自黯然神伤。
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母女也是,为什么明明把对方视为最重要的人,却要为难彼此。
爱,需要表达,更需要有边界感。
我们需要边界感,因为爱本来就很简单。
我们更要勇敢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