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地到进厂,国产综艺为何偏爱普通劳动者题材?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2 17:21 2

摘要:近日,娱乐圈内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节目《进厂吧!兄弟》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节目由芒果TV精心打造,旨在通过九位娱乐圈少年的亲身实践,展现他们在海宁皮革城学习制衣、创建服装厂的全过程。预计六月份与观众见面,然而,不少网友对于节目未能真正展现工厂打工的艰辛表示失望。

近日,娱乐圈内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节目《进厂吧!兄弟》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节目由芒果TV精心打造,旨在通过九位娱乐圈少年的亲身实践,展现他们在海宁皮革城学习制衣、创建服装厂的全过程。预计六月份与观众见面,然而,不少网友对于节目未能真正展现工厂打工的艰辛表示失望。

仔细观察,《进厂吧!兄弟》在节目模式和名称上都与之前的热门综艺《种地吧少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遵循着“学习专业知识—亲手劳动—收获成果—售卖货物—价值提升”的流程,且都采用了直播干活、摆摊叫卖的形式。这种预制爆款综艺的模式,虽然看似稳妥,但也引发了观众对于节目创新性的质疑。

从《种地吧》的成功,到《进厂吧!兄弟》的推出,国产综艺似乎对于展现普通劳动者生活情有独钟。然而,随着同类节目的不断涌现,观众也开始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有人直言“真的没时间陪你们内娱闹了”。尽管如此,国产综艺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仍然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社会现象。

说到《种地吧》,它至今仍是综艺行业的一个标杆。从默默无闻到内娱最成功的群像之一,它凭借生动的叙事和持续的热度,成功捧红了一群原本籍籍无名的艺人。无论是从IP打造还是造星能力来看,《种地吧》都为国产综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芒果TV推出了田园助农真人秀《田间的少年》,优酷则制作了海岛建设真人秀《岛屿少年》。尽管场景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土地”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其中。

业内普遍认为,《种地吧》的成功在于它聚焦于“土地”。然而,一系列同类型节目的市场表现却证明,种地只是形式,真正打动人心的是群像的养成。于是,《进厂吧!兄弟》应运而生,它试图通过少年们在工厂中的成长历程,复制《种地吧》的成功。

然而,“厂弟”想要复刻“农民”的成功并非易事。养成系的魅力在于让观众感受到陪伴、参与和成就,从而形成情感连接。但服装制作相比农田耕作,其收获周期更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观众体会到养成的快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厂弟”们虽然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但名气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影响嘉宾之间的互动和群像的塑造。

从节目内容本身来看,进厂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似乎也不如种地。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是农耕文明留下的烙印,而服装产业链则更具地域特色,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农田耕作中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更加具象化,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绪冲击。相比之下,工厂环境虽然同样辛苦,但在外部表现上可能更为舒适,难以给观众带来同样的情感共鸣。

国产综艺对于普通职业的关注,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从早期的职场综艺聚焦律师、医生等体面职业,到如今转向农民、工人等更生活化的职业,这种转变反映了综艺内容制作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趋势。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聚焦普通人的综艺往往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节目内外强烈的割裂感让观众逐渐产生不适,甚至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以《种地吧》为例,第一季真实展现了农民靠天吃饭的艰辛。然而,随着节目的爆火,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强度明显减弱,甚至出现了悬浮的情节。嘉宾们一边在节目中强调普通人的辛苦,一边却在节目外享受着流量红利,这种割裂感让观众感到不适。同样地,职场综艺中的素人嘉宾在节目结束后往往也转向了自媒体行业,使得综艺中的普通人设成为了通向流量经济的跳板。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