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中,“卧底”环节向来是制造悬念与笑点的关键。但最近《奔跑吧》里,宋雨琦当卧底时的表现却引发两极争议——有人夸她“综艺感爆棚”,也有人吐槽“戏有点过了”。这场围绕“演技”的讨论,意外撕开了综艺真人秀中“真实”与“表演”的边界。
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中,“卧底”环节向来是制造悬念与笑点的关键。但最近《奔跑吧》里,宋雨琦当卧底时的表现却引发两极争议——有人夸她“综艺感爆棚”,也有人吐槽“戏有点过了”。这场围绕“演技”的讨论,意外撕开了综艺真人秀中“真实”与“表演”的边界。
游戏开局,宋雨琦接到卧底身份后,瞬间开启“戏精模式”。当队友怀疑她时,她双手抱胸,瞪大眼睛连连喊冤,声泪俱下地控诉:“你们怎么能怀疑我!我从第一期就跟大家并肩作战!”那委屈巴巴的模样,连屏幕外的观众都差点信以为真。更绝的是,她还反客为主,主动带节奏诬陷其他成员,甚至在分析环节拍桌而起,用颤抖的声音指责对方“演技太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情绪爆发,把所有人都唬得一愣一愣的。然而,正是这种“沉浸式表演”,让部分网友直呼“太刻意”,弹幕里吐槽声不断:“演得比电视剧还夸张,反而不像在玩游戏了。”
随着游戏推进,宋雨琦的“戏码”持续升级。她假装翻找线索时故意弄出大动静,被质疑后又立刻装可怜,甚至拉着李晨的胳膊撒娇求信任。队友沙溢无奈调侃:“雨琦啊,你这眼泪说来就来,不去演戏可惜了!”这种近乎“疯癫”的表现,成功搅乱了战局,却也让不少观众感到疲惫——毕竟,综艺的核心是让观众感受到轻松与真实,过度表演反而冲淡了游戏本身的乐趣。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当下综艺创作的深层困境:在追求节目效果的同时,该如何把握“表演”的尺度?宋雨琦的“用力过猛”,本质上是想用极致的表现换取观众关注,但综艺不同于影视剧,观众更期待看到明星卸下包袱的真实反应。真正的综艺感,应该是自然流露的幽默与机智,而非刻意为之的戏剧化表演。与其用夸张的演技“征服”观众,不如在游戏中展现真实的性格魅力,或许这才是综艺节目长盛不衰的秘诀。
来源:完全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