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由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策划,优酷承制,入选总局“精品创作传播工程”,被列入北京市“2024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节目联动大运河沿河八省市,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聚焦运河两岸自然风光、历史文
近日,由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研讨会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由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策划,优酷承制,入选总局“精品创作传播工程”,被列入北京市“2024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节目联动大运河沿河八省市,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聚焦运河两岸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态保护,深度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新技术、新视角把流动千年的中华文化故事传递给年轻观众。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关注。
研讨会上,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表示,《闪耀吧!大运河》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以年轻化方式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塑造了网络视听新表达,以“网络视听+”赋能文旅新发展,做到了有魂、有根、有形、有容。希望继续深挖大运河IP,推出更多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力作。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闪耀吧!大运河》出品人张丽娜表示,节目制作集结了目前优酷影视工业化的四项核心技术,不遗余力地用技术创新向历史、向传承致敬。文艺创作面前,优酷永远是“学以致用、尽我所能”的少年,希望用网络视听执笔造浪,为“运河梦”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节目总制片人王晓楠介绍了节目整体情况和重要研究节点,表示节目创新呈现“真人文秀”,知识担当和传播担当各有侧重,实现了受众年轻化,大运河沿岸城市收视增长显著;从播出效果来看,节目不仅打破了文化综艺优酷站内热度值最高纪录,更真正实现了以文促旅。节目总导演孙莉表示,制作组成员有一半在运河边长大,这种亲近感让他们怀揣信念,即节目既要有叩问历史的深度,也要有抚慰人心的温度。节目制作中始终从知识、技术、情感三个维度发力,让学术深度与情感温度共生。节目总策划周逵表示,节目实现了视觉语言的年轻化再造,权威又不说教,将综艺节奏和人文厚度结合;多代人的集体记忆叙事,拓宽代际叙事维度;新技术让历史与现实同时在场,为观众带来“过去进行时”的运河胜景。节目嘉宾、国家武英级运动员吴樾介绍了参与节目制作的感受。作为专业武术运动员,他与“以武见称”沧州有着不解之缘,通过参与节目,体验了真人秀与历史人文的融合,同时团队的认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节目顾问,中国大运河申遗文稿总撰稿人张谨认为,嘉宾选择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节目嘉宾既有人文底蕴,又相处融洽、雅俗共赏,相互碰撞形成的新鲜视角和广阔视野在网络传播上形成了天然的优势。节目总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从多个维度介绍了大运河这一主题为何意义重大,表示项目对“大运河”的开发不只局限于做好一档节目,而是通过文化引领来激活城市,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节目制作中,严把内容关是保证质量的前提;节目丰富的表达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大运河的文化内涵。
专家们认为,节目知识含量足,历史眼光深,把真人秀的鲜活叙事和人文秀的历史视角相结合,将观众带入更深刻的文化思辨层面;节目技术水准高,但不止于对美景的技术呈现,更以“跨界”之姿解读大运河,构建了一个“跨界解码”的文化场域,用多维对话将文脉转化为可感的生命力量;节目探索出大众化、年轻化的传播形式,持续盘活当地文旅资源,实现文旅深度联动,助力大运河文化“活起来”。与会嘉宾还就文化节目如何探索国际版本的开发、发挥文化IP长效价值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