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勇: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千载运河韵 光影送潮来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3 17:46 1

摘要:我从小生活在天津的运河边。小时候,运河是我们钓小鱼小虾的地方,河道很窄,水也很浅,夏天河水中布满了水草,冬天和枯水期的时候,河道就更窄了,袖珍的像一个水塘。所以,我小时候没有看过运河碧波万顷的那种浩渺,运河在我儿时的概念里,更像一个玩伴。也听大人们讲过,说这条

我从小生活在天津的运河边。小时候,运河是我们钓小鱼小虾的地方,河道很窄,水也很浅,夏天河水中布满了水草,冬天和枯水期的时候,河道就更窄了,袖珍的像一个水塘。所以,我小时候没有看过运河碧波万顷的那种浩渺,运河在我儿时的概念里,更像一个玩伴。也听大人们讲过,说这条河不一般,可以通到杭州,但那时孩子们眼睛里的那条河,实在很难想象能够贯通南北、远及杭州。后来我到厦门去上大学,一路经过很多大运河流经的地方,看到运河,更多是沉寂的、平平无奇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与今天的运河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很难想象它像长城一样,对这个国家、民族发挥过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其实就是我小时候对运河的一个印象,它是局部的、眼前的;而不是整体的、完整的。

正因如此,我认为优酷这部《闪耀吧!大运河》首先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它把大运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述,从南到北,由远及近,从历史深处到现实身边,从因军事、政治的需要而开掘,到漕运繁盛、商贾云集,再到灯火人家、人文交融。特别是很多观众都以为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而这部作品开篇从浙东运河讲起,又把隋唐大运河作为重要部分,讲清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讲清了它因何而来,也讲清了何以成其大。这种完整性,重新唤醒了观众意识当中的那条河,唤醒了我小时候大人们口中的那条河。它不再是自家门前的那一段,而是一条流淌的历史长河,一条深沉而坚定地奔流向前的文化水脉。

因此,一档好的文化节目,首先知识含量要足。《闪耀吧!大运河》是一档真人秀,它不仅有颜值担当、搞笑担当,更有知识担当、文化担当,多位专家从历史、地理、考古、建筑、哲学、艺术多个维度,从他们的见闻中,钩沉历史背景、追慕历史人物、复原能工巧思、讲述变迁逻辑,给人以满满的知识收获。这是这档节目之所以“好看”的一个基础。

但是,只打造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还不足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如果只停留在“是什么”“有什么”的层面,那么节目的立意就浅了。因此,好的文化节目,历史眼光要深,要有思辨性的历史眼光。这档节目的每一集,都设置了嘉宾分享的一餐,这个环节重在“聊”,聊的环节又会重回“走运团”“开运会”的现场,这样就巧妙地把“真人秀”的鲜活叙事,和“人文秀”的历史思辨结合起来了,让观众能够带着问题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大运河,从而把观众带到更深刻的文化思辨的层面,给人以启迪。这档节目带给我的一个思考是,大运河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到底留下了什么?当它曾经的历史使命终结,当漕船帆影渐渐远去,当它原始的功能性逐渐降低之后,难道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实用退潮、审美登场”这个美学原理吗?难道只留下了文化产品,以及非遗的那些技艺吗?我想绝不只有这些。我从这档节目中体会到一个视角,就是这条南北走向的运河,是怎样帮助我们中国人塑造了国家观、民族观、天下观。

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明形态,很多都是河流文明。我们熟知的,古埃及的尼罗河、古巴比伦的“两河”、古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等等。对中国来说,大河不仅哺育了流域上的百姓,也塑造了这片土地的精神和文明基因。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孕育了最早的农耕文明的同时,经常泛滥,小的部族无法应对,所以有大禹治水的传说。传说里,大禹集合了黄河流域多地的部族,在统一的指挥调度下,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这种统一调度,就在现实层面,为建立大一统的古代中国注入了文化基因。中国人正是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将文化的统一性凝结到血脉之中。

而只有这种基因,还不足以支撑古代中国建立起一个跨越如此之大、贯穿南北的文明大国。研究地理在历史中的作用就可以发现,古代的河流,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会加快两岸生产力的发展;而河流的走向,往往标定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力。在中国,长江、黄河和淮河、钱塘江、海河这样的大河巨川,主要是东西走向的,跨纬度流域的比较少。这就让不同的大河文明相对独立在各自的纬度上。而不同纬度,意味着气候、温度、物产的巨大差异,也必然带来古代生活习俗、信仰图腾的隔阂。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跨纬度的融合是不容易的。要建立跨越南北的大一统国家,就必须解决这个文化融合难题,大运河这样一条贯通南北、穿越纬度的“高速公路”,就成为文化融合的关键纽带。是大运河,让中国南北的交流交融全面加速,进而在文化上促进了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条跨越2500年、绵延3200公里的大运河,不仅是地理的纽带,更是中华文明的“血脉之河”。这也是大运河贯通、其作用日益显著后,或者说在两宋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长期的南北政权分治的原因之一。这种将文化的统一性蕴含在节目中的做法,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阐释和鲜活解读。

好的文化节目,文化味道要浓。《闪耀吧!大运河》把沿岸的13座城市作为探访点,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城市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交流创造和传播中心。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的代表作《西方的没落》里说,“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历史。”这档节目设置了“走运团”“闪耀夜”等环节,充分展示了文化传承的标志性遗产,借以挖掘每座城的独特文化基因,特别是运河带给城市的性格与底色。节目里既有城市的文化遗存,也有时代的文化“焕新”。“走运团”的嘉宾们有搞笑、有体验,但都遵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把“烟火趣味”与“知识深度”结合起来,用“真人秀”的在场感,激活了历史场景的生动细节,消解了知识隔阂,充满了“文化味儿”!这种“寓学于乐”的表达,发挥了视听文艺节目的特点和优势,让运河文化从典籍中“活”起来,成为可触摸、可共情的时代叙事。

好的文化节目,情感连接要近。文化节目是要感染人、影响人的,在提供功能性的知识价值、情绪价值之外,必须努力拉近与观众的关系,努力做到“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耐人寻味”。节目里,扬州的保洁员对嘉宾说,“谢谢你来拍我们的河”,道出了普通人对运河的情感依恋;济宁老画家手绘运河点景,绘出了运河人家的文脉相传。特别是节目始终倡导一种理念,这就是希望人们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传承参与者”。这些,都在努力建立一种情感连接,让观众产生更多的代入感。

作者:滕勇(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来源:广电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