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为79年群体“讨公道”:一场综艺引发的年龄思考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3 07:30 1

摘要:在最新一季的热门综艺《哈哈哈哈哈》中,一场看似寻常的分组游戏,却因一个年龄划分的设定,掀起了轩然大波。当节目组将1979年出生的邓超、范志毅、李乃文等人划分到“老年组”时,邓超当场“破防”,他瞪大双眼,满脸写着不可思议,脱口而出:“我这么老吗?”这一反应迅速在

在最新一季的热门综艺《哈哈哈哈哈》中,一场看似寻常的分组游戏,却因一个年龄划分的设定,掀起了轩然大波。当节目组将1979年出生的邓超、范志毅、李乃文等人划分到“老年组”时,邓超当场“破防”,他瞪大双眼,满脸写着不可思议,脱口而出:“我这么老吗?”这一反应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邓超可没把这当成简单的玩笑。下了节目,他便向智能助手DeepSeek求证:“1979年出生的人是老年人吗?”得到“按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标准,45 - 59岁属于中年群体,1979年出生的人在2025年才46岁,是中年人”的明确答复后,邓超在社交平台上@节目组,言辞恳切又带着幽默地要求:“给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我们只是‘中年人’,离‘老年’还远着呢!”这一操作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讨论热情,“邓超为79年讨公道”“79年拒绝被老年”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粉丝们纷纷留言调侃,“一生要强的老邓头,绝不接受被‘老年’”“超哥看起来像97年的,怎么就被划进老年组了” ,大家一边笑,一边又对邓超的做法表示支持。

这场由综艺引发的年龄争议,看似是一场娱乐化的小插曲,实则撕开了现代社会年龄焦虑的口子,引发了大众对年龄定义、年龄歧视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一、被打破的年龄共识:传统与现实的碰撞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似乎对年龄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划分标准。过去,“60岁退休即老年”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众的认知里,一旦过了60岁,就步入了老年生活,身体机能衰退,要逐渐从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中退出来,开始安享晚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大幅提升,40多岁、50多岁依旧活力满满,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的大有人在。传统的年龄划分标准显然已经滞后于现实情况。

就拿79年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过程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46岁的他们,正处于人生经验丰富、事业稳定上升的阶段,无论是在影视圈像邓超、黄渤这样依旧活跃在荧幕前挑大梁的演员,还是在科技领域如张一鸣等创业创新的企业家,又或是在其他各个行业,他们都以“中年顶流”的姿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可节目组一句简单的“老年组”设定,却将他们强行归入老年行列,这种认知错位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冒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人们被贴上与自我认知不符的标签时,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79年出生的群体,在心理上还未做好被称为“老年人”的准备,他们依旧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追求,“被老年”的标签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心理预期,引发了他们的愤怒与反抗。而这种反抗,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更是一代人对不合理年龄定义的集体抗争。

二、年龄焦虑背后:多重压力下的心理困境

此次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年龄焦虑问题。对于79年出生的人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来自家庭、职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在家庭方面,他们既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照顾年迈父母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又要操心子女的教育问题,从学业辅导到未来规划,每一步都不敢松懈。在经济上,还可能背负着房贷、车贷等沉重的负担,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职场上,他们一方面要应对“35岁门槛”的余波,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不被年轻一代轻易取代;另一方面,又面临着“45岁裁员潮”的预警,时刻担心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被淘汰。有网友“老张不焦虑”留言:“我司把79年同事调岗做后勤,美其名曰‘关怀’,实际变相劝退。”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很多企业在用人时存在年龄歧视,认为年龄大的员工缺乏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更倾向于招聘年轻员工。这种职场上的年龄歧视,让79年出生的群体在事业发展上充满了危机感。

而在社会层面,整个社会对不同年龄段有着刻板的印象和期待。年轻人被认为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而一旦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被贴上保守、过时的标签。这种刻板印象进一步加剧了中年人的年龄焦虑,他们害怕被社会淘汰,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综艺节目将46岁的他们归为“老年”,无疑是在他们已经沉重的心理负担上又压了一根稻草,成为了引发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三、综艺节目的反思:娱乐与责任的平衡

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不仅要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更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年龄叙事方面,综艺节目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戏剧效果、制造话题,就随意滥用年龄标签,将“年龄羞辱”包装成娱乐梗。

此次《哈哈哈哈哈》节目组将50岁以下人群归入“老年组”的做法,显然是对年龄划分的不严谨,也是对嘉宾和观众的不尊重。这不仅伤害了79年出生群体的感情,也让观众看到了节目在内容审核和价值观传递上的不足。好在节目组迅速认识到问题,及时做出回应,承诺后续会更加严谨对待类似问题,避免再次出现不当内容。

对比韩国综艺《新西游记》对嘉宾年龄的“去标签化”处理,中国综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西游记》中,节目组更注重挖掘嘉宾的个人魅力和才艺,而不是通过年龄差异制造噱头。他们让不同年龄段的嘉宾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处,展现出了多元的价值观和包容的态度。中国综艺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在追求娱乐性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每一个年龄段的个体,避免因不当的年龄叙事引发社会争议。

四、破局之道:重塑年龄观念,构建包容社会

要解决年龄焦虑和年龄歧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媒体、个体等多个层面入手。

在政策层面,建议将“年龄歧视”纳入《就业促进法》修订范畴,对招聘广告中的年龄限制进行规范。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不同年龄段人群平等就业的权利,让职场不再是年龄的“角斗场”。

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要发挥积极作用。影视作品应避免传播“35岁即失业”“40岁无市场”等负面观念,多塑造像《凡人歌》中王骁饰演的40岁程序员、《老家伙》中张国立等人创业故事这样的正面形象,为中年群体提供正向的社会样本,改变大众对不同年龄段的刻板印象。

从个体角度来说,公众人物要发挥示范作用,像邓超这样主动维权,敢于对不合理的年龄标签说“不”。而普通人也要拒绝“年龄焦虑”的自我规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年龄的增长。例如某平台发起的“40+穿搭挑战”吸引超10万人参与,大家用行动破除“中年油腻”的偏见,展现出中年人的自信与风采。

当邓超为79年群体“讨公道”的事件登上热搜,它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新闻,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看到了年龄焦虑、年龄歧视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年龄的定义,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年龄段的人。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决定一个人状态的是心态和对生活的态度。希望未来我们能构建一个让每个年龄都能自在绽放、充满尊重与理解的社会。

来源:完全化综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