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毛雪汪》,姜妍给李雪琴和毛不易做了一桌子菜,镜头里热腾腾的锅气、三个人边吃边聊的松弛感,莫名让人觉得治愈。
最近看《毛雪汪》,姜妍给李雪琴和毛不易做了一桌子菜,镜头里热腾腾的锅气、三个人边吃边聊的松弛感,莫名让人觉得治愈。
姜妍有才有颜还这么会做饭,哪怕是在灶台旁让人看的都赏心悦目,确实让看的观众很轻松很舒服。
这让我想到了从《向往的生活》里黄磊的灶台,《中餐厅》里赵薇的厨房,到《毛雪汪》里姜妍的小饭桌,综艺节目似乎永远离不开一个核心场景——做饭。
为什么明星们总在镜头前切菜、颠勺、吃饭?
难道观众真的只是来看他们炒土豆丝的?当然没那么简单。
现在综艺最怕什么?假。
观众早就厌倦了剧本痕迹重的表演,而“做饭”恰恰是最难演的自然行为。
想想看,明星在舞台上可以背台词、走流程,但在厨房里,刀工好不好、会不会烧糊菜、尝咸淡时的表情,根本装不出来。
姜妍在《毛雪汪》里炖排骨,李雪琴凑过去偷吃一块,被烫得直哈气,毛不易在旁边笑着吐槽“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这种即兴反应,比任何设计过的游戏环节都真实。
而且,吃饭时的状态是最放松的。
黄磊在《向往的生活》里常说:“饭桌上一坐,什么话都敢说。”
明星们围着火锅、撸着串,聊起圈内八卦、人生困惑,甚至自黑翻车经历,观众就像在听朋友唠嗑,代入感极强。
这几年,观众对明星的审美变了——高高在上的偶像不如“接地气”的活人吃香。
而“会做饭”成了最讨巧的人设。
黄磊靠“黄小厨”形象翻身,谢霆锋的《锋味》直接让他从摇滚青年变身美食家。
就连姜妍,以前大家可能只记得她演过的喜剧角色,现在弹幕里全在刷“妍妈”“求姜妍开个做饭教程”。
为什么?因为厨房里的明星没有距离感。
看姜妍在《毛雪汪》里,系着围裙擀面条、调馅儿,动作利落得像自家小姨。
李雪琴和毛不易在旁边打下手,笨手笨脚地剥蒜、和面,弹幕全在笑:“像极了不会做饭的我。”
这种“厨神+小白”的组合,既展示了生活技能,又制造了反差萌,观众看得开心,明星人设也立住了。
再有中国人对“吃”的执念是刻在DNA里的。
谈生意要吃饭,谈恋爱要吃饭,连综艺里交朋友也得靠吃饭。
《毛雪汪》里,姜妍做饭前问李雪琴和毛不易“想吃啥”,弹幕立刻刷起“像极了妈妈问我晚上要点菜”。
说到底,观众爱看明星做饭,不是因为馋那口红烧肉,而是贪图那种烟火气里的真实感。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点着外卖、刷着手机,却通过综艺看别人慢慢炖一锅汤、揉一团面,仿佛自己也短暂地逃离了焦虑。
就像《毛雪汪》里,李雪琴捧着碗感叹:“妍姐,你这饭做得比我妈还像妈。”
屏幕前的我们,何尝不是在别人的厨房里,偷偷找一份慰藉呢?
来源:完全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