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寻亲寻根系列纪实节目《艾在归途》:帮台胞如愿“我们究竟从哪里来”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6 16:38 1

摘要:近日,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出品的两岸寻亲寻根纪实节目《艾在归途》第一季圆满收官。节目以纪实拍摄的方式,记录呈现张友骅(已故)、郭正亮、蔡正元、黄安等两岸知名人士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近日,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出品的两岸寻亲寻根纪实节目《艾在归途》第一季圆满收官。节目以纪实拍摄的方式,记录呈现张友骅(已故)、郭正亮、蔡正元、黄安等两岸知名人士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节目整体构想来源于我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建议加快建构台胞寻亲平台的提案》,”《艾在归途》制片人、东南卫视资深驻台记者、福建省政协委员艾珂竹介绍,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身处对台宣传第一线,她常能够收到台胞的寻亲求助,“很多台胞都仅知道自己的祖籍在大陆,却一直以来找不到寻根谒祖的渠道。”

节目组帮助台湾时事评论员张友骅(左,已故)在大陆找到祖地。图为他在祭祖后感动而泣。《艾在归途》节目组供图

回应台胞的现实诉求,艾珂竹将陆续接到的台胞寻亲资料情况进行整理,向福建省政协提案:建立统一便捷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台胞寻亲平台,打造多部门协同办理的运作机制,为想要找到亲人、家族、宗祠的台胞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艾珂竹还以新闻人的使命担当,立足本职工作平台,策划推动《艾在归途》节目制作播出,希望借由主流媒体全平台的宣传,让台胞的需求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让两岸民众的心灵由此越走越近。

“在拍摄中我们意识到,许多寻亲的委托和意愿,是当事人的‘毕生心愿’。在两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宗亲中有不少年事已高者,我们的拍摄对于此类委托来说是‘抢救性’的。”艾珂竹说。

如台湾时事评论员张友骅,自己苦寻祖地30多年未果,最终向节目组发出请托:“能够动用的人脉关系我都动用了,我的挫折感是非常深的。70年来,我没有见过家乡人,年纪大了,我才感受到什么是‘叶落归根’。我必须要了解一件事:我究竟从何而来?”

“不论选题能不能拍成,我们首先都必须确保帮台胞找到准确无误的祖脉所在地,结果要绝对经得起考验。因此查找、核实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艾在归途》总导演彭亮介绍:“困难层出不穷。有的台胞族谱缺失很严重,比如郭正亮,全部的线索就只有一张曾祖父的墓碑照;有的台胞虽然手上的族谱比较完整,但所记载的大陆地名,早已变化甚至消失,比如蔡正元、张友骅等。”

彭亮介绍,节目组的大量工作在节目摄制之外。比如接到张友骅先生请托后,节目组动身前往浙江嵊州实地寻访,并联系当地台办帮忙,辗转嵊州多处村落,终于确定张友骅的祖地为长乐镇雅张村。而后,在节目组的协助下,张友骅完成了到祖地寻根祭祖的心愿。

这不仅是张友骅本人的心愿,也是他的父亲的临终遗愿。在祖地拜谒祖先、与宗亲热烈相拥后,张友骅不觉泪流满面:“回到台湾,我会写篇文章祭告父亲:你过去做不到的,我已经帮你完成了。我会跟父母讲四个字:无愧人子。这是我生命意义的体现。”

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艾在归途》未开播之前,节目组接到张友骅先生回台后意外伤重离世的噩耗。他的遗孀陈美秀女士说:“节目组的协助,对他这一生意义重大,不只是他所说的‘无愧人子’,不只是他所说的‘生命意义的体现’,更是他这一生可以走得圆满的最重要的原因。”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两岸关系发展协会秘书长李孔智也经由节目组的协助完成了两代人的心愿。他的父亲随国民党部队于1949年离开山东老家莱阳赴台。此后数十年两岸隔绝,家乡乃至整个大陆的风物被父亲反复惦念、提及,早早在李孔智心中种下了乡愁。今年2月,李孔智携家人回乡祭祖。他感慨道:“感谢东南卫视的协助,让我能回到家,让我把两岸的亲情联系起来,让我能完成父亲的心愿,让我的下一代跟大陆更进一步联结。如今,我跟大陆的联结,就像我硕士论文提到的那一条脐带:不再是无形,而是有形,更加具体。”

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以“一辈子最奇特的际遇”来形容自己回到泉州晋江祭祖的感受。在节目组的联络寻访下,他找到祖地晋江五店市,喜出望外地发现,虽分隔402年,两岸蔡氏族谱从一世蔡用明到二十三世离泉赴台的有标公,一个个名字分毫不差。由此可见,两岸中国人对家族传承、血脉延续的重视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艾在归途》一段段“奇遇”引发两岸受众的强烈共鸣。许多观众在评论区积极留言:“伟哉,华夏根脉源远流长万古流芳”“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千年传承,一脉永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枝繁叶茂源于根”……

《艾在归途》通过这些寻亲寻根故事,向观众展现了“两岸同属一中、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刻内涵。节目不仅强化了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更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构筑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这种基于文化纽带的交流与认同,能够有效跨越隔阂,促进心灵相通,让两岸同胞在文化共鸣中携手奋进,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记者:修菁

文字编辑:高杨

新媒体编辑:叶瑶楷(实习)

审核: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