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它"现代",是因为《歌手》的制作水准,从顶级音响设备到灯光舞美完全达到了国际一线水平。就连不少国外音乐人看到节目后,都对它的舞台效果赞不绝口,甚至心生向往。 但话说回来,《歌手》这档节目又显得相当"过时"。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歌手之间的较量早就不再是单纯的"飙高音比技术"了。真正能走红的,都是那些拥有独特艺术人格、能展现个人风格与表达的歌手。 说白了,唱功在当今乐坛应该是一个基本门槛。一档影响力如此巨大的音乐节目,更应该去发掘和推动那些具有“艺术表达和概念化风格”的歌手,这样的歌手应该用思想和概念结合扎实的唱功去引领他们的听众。而《歌手》的综艺机制,一次次把评判标准往"谁的高音更炸""谁的技术更炫"去引导。这样的导向,实在是跟不上时代。 但令人欣慰的是,本季首期节目中,兼具扎实唱功与艺术表达的单依纯不负众望夺得第一,这证明观众并非只懂得欣赏炫技式表演。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担忧:像Mickey Guyton这样曾获格莱美提名的乡村歌手,是否会重蹈上届Chante Moore的覆辙——在节目"飙高音唱大歌"的审美导向下,被迫放弃自己的音乐风格,转而演唱那些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100首英文金曲"? 当下音乐市场已进入深度下沉期,《歌手》作为一档拥有顶级制作资源的节目,实在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导向。当其他平台都在追逐流量时,它本可以承担起引领审美的责任,而非继续强化"过度炫技=好音乐"的刻板印象。毕竟,真正的音乐魅力,从来不止于技术层面。摘要:说它"现代",是因为《歌手》的制作水准,从顶级音响设备到灯光舞美完全达到了国际一线水平。就连不少国外音乐人看到节目后,都对它的舞台效果赞不绝口,甚至心生向往。 但话说回来,《歌手》这档节目又显得相当"过时"。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歌手之间的较量早就不再是单纯的"飙
来源:Cine歐美映畫